1979年对越作战中,傣族小伙4小时猎杀56名越兵,19岁壮烈牺牲
青青河边
2024-09-24 19:19山西
1979 年的对越自卫反击战里,有个才 19 岁的傣族战士,语言不通,环境也不清楚,就在四个小时当中,一个人干掉了 56 个越南兵。
这么夸张的作战成果,军队里没一个人提出疑问,全都觉得他有这能耐。
取得了出色的战果,小战士打仗愈发拼命,比以往冲得更凶,一心想着立更多功劳。
一个人干掉了五十个,他究竟是咋做到的?那往后他在战场上又能碰上啥呢?
【傣族战士,忠于祖国】
1960 年,在云南省的景洪县,一个小男婴从妈妈肚子里出来,向世界发出了第一声呼喊。
他叫岩龙,这名字特硬气,就跟岩石似的不怕风吹雨打,跟龙似的威风凛凛。这小男孩儿脸蛋还挺稚嫩呢,不过就凭这个名字,注定他以后会成为一个能扛事儿的大男人。
他生在动荡不安的年月,长在条件差的乡村,不过他的心呐,珍贵得像金子,澄澈得像宝石。
他亲眼瞧见过汉族的革命同志怎样给少数民族同胞帮忙做事,也亲眼瞧见过边疆战士如何不顾性命,保卫国家,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的信念,就此在他心里扎了根。
1978 年,他去当兵入伍了,便成了一名特别光荣的战士。穿上崭新军装的他,站在镜子跟前,老半天都不舍得走开,一会儿瞅瞅帽子戴得正不正,一会儿又瞧瞧风纪扣是不是歪七扭八的。
在参军的第二年,他碰上了实战,那是 1979 年的对越自卫反击战,他跟 4 班的其他八位战友一道,一点儿没犹豫就冲向了前线。
在这之前,他一直都准备着上战场,从啥也不懂的新兵,变成了能力合格的战士。
班里九个士兵,就他不懂汉语,可大家没排挤他,而是瞅准所有机会认真教他,让他慢慢学会日常的话,能跟别人顺利交流。
岩龙的班长对他关怀备至,就像兄长一样。当他啥都不懂的时候,班长的手势就是为他指明方向的灯,他俩之间特有默契,他能以最快的速度明白班长的意思。
当然啦,想进步的话,光靠别人帮忙那可差得远呢,只有自己不服输、不放弃,一直坚持着,这个人才能成为被认可的解放军。
他身材瘦小,训练时碰到的头一个难题,就是扔手榴弹。
他力气不大,手榴弹扔不远,这种状况在战场上可是要命的短板。要是手榴弹扔不到该到的距离,咱们的战士不但杀不了敌人,还会惊动敌人,把其他战友的位置给暴露了。
为了补上这天生的短板,岩龙可费了不少劲。他心里明白,增强臂力特别重要,于是就把手榴弹绑在高高的树上,一次又一次地伸手去碰,模仿投掷的动作。
一整天,连着十几个小时不停地练习,把他的手臂弄得又红又肿还疼,吃饭的时候,他连拿筷子的劲儿都没了,战友们跟他开善意的玩笑,他也不发火,照样和大家热热闹闹的,用左手费劲地吃饭。
他只是在心里悄悄琢磨,以后啊,自己得成为立功的模范。
一天天积累练习很有效果,他扔手榴弹的本事,慢慢能达到全军最高的水平了。别人说他在背后使劲儿,悄悄用功,他也不回嘴,就摸摸脑袋,傻呵呵地乐。
打仗的时候,光有一身力气可不行,对于战士来讲,开枪射击属于最起码的本事,瞄准目标是最起码的条件,可就这么个最起码的条件,岩龙想要做到却比登天还难。
头一回进行射击训练,别人打枪都能打中靶子,就他一个全都没打中,害臊得头都不敢抬。
面对一个特别大的困难,他依旧秉持着之前的信念,觉得勤能补拙,靠时间来补齐自己的不足。
白天训练完累得够呛,到了晚上,战友们都睡下了,他却一个人跑到操练场,端着枪瞄准目标,一站就是好几个钟头,身子纹丝不动。
痛苦得实在快撑不住的时候,他心里就一个念头:要不就坚持住,要不就走人,别给别人添麻烦。
他最后克服了所有的困难,在当兵九个月的时候,就成了射击、投弹等好多训练项目的标兵。他从水平垫底的少数民族战士,变成了全军带头的训练标兵。他能成长起来,就一个秘诀,那就是刻苦。
平常训练多出点汗,到了战场就能少流点血,这话他一直深信不疑。就算是在和平的时候,他也在为上战场做着准备。
他流的那些汗都没白流,在对越作战的时候,他平时积累的各项训练成果,都发挥到了最大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