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曹禺(1910年9月24日—1996年12月13日)

他是一个极丰富极复杂的人,他一生不追求享乐,他很真诚,他有很多的缺陷和弱点,但是他没有罪孽。

——曹禺女儿 万方

1910年9月24日,曹禺出生于天津小白楼一个传统官僚家庭,三天后母亲薛氏因产褥热去世。19岁那年,父亲中风逝世。悲惨的身世遭遇并没有把他击垮,23岁时曹禺便创作出经典话剧《雷雨》,此后一发不可收,创作出多部经典。

许子东曾说:如果没有曹禺,中国现代戏剧的地位没有现在这么高。私下的说法:其他人的戏剧加在一起,等于一个曹禺。可以说,他一己之力拔高了中国现代戏剧的地位。

为什么要阅读曹禺?理由有太多。

◎“东方的莎士比亚”——写尽了中国与中国人的“文化母题”

阅读莎翁,是一个人理解西方文化的前世今生,乃至西方人灵魂深处的捷径,阅读曹禺对于我们认知中国与中国人来说,也有同样的意义。

曹禺被称为“东方的莎士比亚”,只是他用中国的方式,中国的人物关系,把“命运”“堕落”“现代与传统的剧烈冲突”等等,这些曾经只属于西方文化的命题呈现出来,甚至变成了中国人新的“文化母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雷雨》话剧剧照

◎放之四海皆经典,“说不尽的曹禺,演不完的《雷雨》”

在中国再没有第二个剧作家的作品完全不受地域和形式束缚,放之四海皆经典。

他的《雷雨》直击当代人内心的欲望与崩溃,迷惘人生的罪与罚;他的《日出》写尽堕落与苦难,灵魂的毁灭与再生;他的《原野》用一个惊心动魄的复仇故事,讲述了人与人之间的极爱与极恨,非爱即恨、大悲大痛的极端情感。

爱、恨、情、仇、婚姻、权力、野心、控制欲、梦想、忠诚、死亡、罪恶……我们人生的绝大多数困惑,曹禺在他的作品中都写到了。

他写的并不只是一个话剧剧本,一个曲折的故事——他写的是“人”,他真的懂“人”。他深入到了人的灵魂里,也把自己的名字永远刻在了那里。

◎直击人心的文字力量

我们无论看了多少莎士比亚的戏剧与电影,仍然要阅读莎士比亚的作品。因为文字中的很多巧思与深意,更是在剧场中难以体味到的。正如曹禺自己说的,他写的不是一个只能在舞台上演的剧本,还是一个让读者可以看的剧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