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美媒报道:美国商务部在9月23日宣布,将提议禁止美国境内智能网联汽车使用来自中国的关键硬件和软件,并希望在明年1月20日前,确定最终规则。那美国到底是出于什么目的这么做?这又会给中国带来怎样的影响呢?
9月13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公布了对华301条款调查的关税相关细则。美国正式决定对中国电动汽车关税提高100%,对中国太阳能电池加征50%的关税,并且对中国的钢铁,电动汽车电池和关键矿物征收25%的关税。大部分新关税将在9月27日正式生效。

这才过了十天,美国商务部就在9月23日宣布:“出于国家安全考虑”,可能会禁止美国道路上行驶的联网汽车、自动驾驶汽车使用来自中国的软硬件。有报道称:这是美国限制中国新能源汽车,以及其配套软件和零部件的重大升级。
而美国的这一系列行动,有两大目的。首先就是政治目的。此前就有分析称:美国政府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加征关税,其最终目的可能不在“钞票”,而在“选票”。此前中国商务部发言人也明确表示:美方是出于国内政治考虑,滥用301关税复审程序。而美国进一步提高部分对华产品加征的301关税,是将经济问题政治化、工具化的典型案例,中国对此表示强烈不满。
但就算美国的一系列新关税落地,也很难带来实际影响。按照中国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2023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对美国出口刚刚超过一万辆,在出口总量中的占比尚且不到1%。此前《华尔街日报》也曾报道称:25%的关税,就已经让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失去了对美国市场的兴趣。

而且美国政府炮制的新关税,还很有可能会给本国企业带来不利影响。此前有分析称:美国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加征关税,是给本国电动汽车产业提供了一种先发制人的保护。但这会导致美国车企在保护伞下,无法与市场领先者进行正常商业竞争,也会使这些美国公司在创新和技术上被进一步隔绝。
而且就算在美国政府的保护伞下,中国车企无法进入美国市场,但欧洲,日本甚至是韩国的车企还是会在美国卖车,而美国车企照样赢不了这些来自盟友国家的竞争对手。
因为这些国家的车企会相互角逐,也会与中国车企竞争,这使得这些企业会一直保持较强的创新能力。所以美国政府的保护伞,就是在践行自毁前程式的保护主义,这导致一些美国企业家也反对新关税。

马斯克早在5月23日通过视频,出席在法国巴黎举办的年度技术会议时就表示:特斯拉和他本人都没有要求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加征关税。特斯拉在没有关税,也没有差别支持的情况下,在中国市场竞争的非常好。
因此,希望美国明白一味建立贸易壁垒保护本国企业,最终,只会让他们失去竞争力,成为市场的淘汰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