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安徽绩溪县深入挖掘地域特色优秀传统文化,通过抢救性保护和活化利用传承,践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探寻历史文化之韵,品味地方艺术之魂,全行业、高质量、多渠道建设一支管理有序、结构科学、业务精湛、情怀高尚的基层文化人才队伍,为乡村振兴积蓄文旅力量。

紧扣乡土特色,加强人才培育

实行非遗传承人“名师带徒”工程,建立徽墨、徽州三雕、民歌民谣等非遗传承基地。2024年组织开展第六批市级、第七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申报和评审工作,新增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9名,县级非遗传承人39名。实施“绩Young文旅”行动,打造青年文旅志愿者(讲解员)储备库,举办青年文旅志愿讲解大赛。定期举办全县旅游从业人员培训班,邀请专家学者理论授课、现场教学、情景演练,努力打造一支高品质、专业化基层文化人才服务队伍。

坚持人才引领,充分发挥历史文化生态资源优势,将五湖四海英才汇聚到“千年古村”“出圈出成果、走特走国际”建设进程中来,推动产业升级,构建乡村振兴新格局。邀请北大、清华、安大等高校院所专家团队前来考察调研、现场指导,澳洲徽商总会在仁里设立全省首家活动中心。鼓励村民返乡创业,给予奖励扶助政策。引进来自浙江的桃花坝露营地及水上游乐等项目,全方位做靓仁里明清“四街区”活化利用运营,合作实施共创庭院项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国家级非遗项目徽墨制作技艺“描金”步骤。汪在毅摄

打造校园品牌,构建传播平台

坚持非遗在校园“一校一品”建设,大力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支持传承徽菜技艺、徽剧进校园、传习手龙舞等各类非遗项目。绩溪县桂枝小学创成手龙舞省级传承基地,绩溪县实验小学徽戏童子班创成徽剧省级传习基地。通过保护、研学、展演等多种形式,培养新生代传承力量,赋予乡村振兴新的时代意义。出版《徽州工匠大全》(绩溪卷)图书,印制出版绩溪非遗画册,完成非遗数字化资源建设。着力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实践、传承能力和传承环境,非遗焕发新生,赋能乡村振兴。

激发人才活力,力促文旅融合

鼓励引导乡镇举办各类文旅活动,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今年以来,绩溪县共举办绩溪家朋油菜花文化旅游节、上庄金山时雨茶文化节、板桥头乡农耕节,文化馆“文化悦民”系列活动、四季村晚、大地欢歌等各类节庆活动30余场,使传统文化、乡村艺术在文旅融合新场景下焕发出青春活力。绩溪传统民歌民俗逐渐走俏,以非遗为支撑的文化旅游已成一大亮点。

近年来,村民以古民居作店铺,打造“徽州传统工匠一条街”展示传承民间工艺,慕名而来的游客身临其境、切切实实体验到严谨讲究、精工出妙活的工匠精神,已然成为乡村旅游项目的一大特色和亮点。绩溪伏岭镇重点发展景观休闲、徽菜餐饮、民俗展演、文化研学、民宿经济等文旅业态,全力打造以徽菜产业为特色,徽剧文化为内涵,徽杭古道为依托,康体会展为核心的特色小镇建设典范,全要素展现诠释徽菜、徽剧、徽商、古道文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乡村村晚”热闹非凡,现场人头攒动。章恒全摄

紧盯基层建设,用好基层队伍

绩溪县建设完成11个乡镇综合文化站,聘用基层文化公益性岗位文化协管员11人、文物保护员13人,农家书屋管理员75位。坚持围绕乡村振兴和文旅强县战略目标任务,以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文化产品服务质量、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和利用为核心,建设有情怀、懂专业、肯钻研、高素质的乡村文化人才队伍。

加强对“土专家”“田秀才”“新能手”的关注、培养和使用,把乡土人才队伍建设既作为人才项目来抓,更作为党建工程、民心工程、富民工程来抓。发挥乡土人才在带领技艺传承、带强产业发展、带动群众致富、带头为民服务等方面作用,带动当地群众就业创业。“民间宿客·三味书屋”民宿获评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四星级精品企业、安徽省首批省级休闲旅游示范点、安徽省百家精品民宿、安徽省首批“皖美金牌民宿”。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绩溪,蕴藏着粲然的文化遗产,酝酿着鲜活的生活图景,凝结着隽永不凡的气韵和田园诗般的注脚,徽风皖韵下处处是物产丰富的家园,是心灵栖息的原乡,亦是承载梦想的驿站。乡村振兴、文化赋能高质量发展,诗意徽源、行稳致远 —— 情怀、智慧、链接、共建、共享,徽山绩水正强有力地向新时代发出邀约和召唤!(汪秀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