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穿“世界高城”理塘毛垭大草原,过巴塘秀丽海子山姊妹湖,行金沙江蜿蜒曲折的山间国道后,川藏腹地首个特高压工程帮果换流站慢慢映入眼帘。
车窗外,挺立山脊上的银线铁塔,是特高压建设首次挺进“技术创新区”“施工无人区”“地域空白区”的大气磅礴开篇。
初秋,四川省甘孜州白玉县,流淌千万年的降曲河,一如既往发出流水击石的声音。这声音和帮果换流站现场的施工作业声,交织入耳,犹如一首旋律从未间断且高潮频起的“建设之曲”,曲子里,流淌着建设者的艰辛攻坚和高原奉献。
建设的“和弦”
来自施工指挥链条的精细统筹
川藏腹地的一座座大山,虽有峡谷截水筑高坝为绿电“筑巢”的优势,但秀美险峻的表象之下,却深藏着绿电外送工程建设的极度艰辛与苦痛。帮果换流站建设期间,就面临了各种困难。
——前期建设拆迁工程量大,受工程现场高海拔、站址狭长、道路运输困难等因素影响,场平施工进度一度滞后。
——川藏高原被誉为“生命禁区”,高海拔、低气压、强紫外线、日夜温差大,让建设注定充满异常艰辛。
——特高压建设首次进入川藏腹地,面临“技术创新区”“施工无人区”“地域空白区”的考验,需要攻坚克难和创新进取。
针对工程建设任务重、时间跨度长、困难挑战多等挑战,国网特高压公司帮果换流站业主项目部建立高效垂直的管理链条,科学统筹,工作善谋,加速建设力量运转,不断攻克一道道施工难题。为提升管理精细度,他们按照全站一体化统筹、整体化推进、动态化调整的思路,摸索出“管理一张图表统全局、施工一份计划抓调控”的建设管理方法,统筹现场建设,发挥对现场建设的总调控和把方向作用。针对阶段施工特点和大项任务,确定每月每周建设计划,让各参建项目部在实施中有据可依、有章可循。
为打破“技术创新区”“施工无人区”“地域空白区”的建设藩篱,国网特高压公司发挥工程设计“龙头”作用,优化工程设计方案和细节。落实“五库一平台”典型建设成果应用,做好经验利用和推广。发挥群众创新主体作用,聚焦关键施工技术优化和攻关。开发“BIM+数字化”施工方案,提升作业风险管控力度,强化施工措施落地。改革传统施工作业方法,大范围采用机械化施工作业,有效实现“减人增效”。落实环保水保现场管控,实施绿色建造技术,实现工程设计、施工、移交全过程绿色化。建立高原医疗站、现场吸氧点,配备专业医护队伍,增强施工一线卫勤保障能力。
9月下旬,帮果换流站进入土建施工后期和电气核心设备集中安装阶段,各种主要建筑物伟岸挺立在降曲河畔,安装的电气设备互联渐成一体,施工作业不断丰润工程的肌体纹理,填充各区域的空间轮廓。而来自于建设指挥链条“神经中枢”的高速运转和指令发力,是催生现场建设变化的源动力。
建设的“和弦”
来自参建者匠心独运的精雕细琢
9月20日上午,帮果换流站继电器小室,一排安装好的设备屏柜整齐陈列,即将迎来首次“大考”。该站站用电系统即将带电投运,电气A包四川送变电公司项目部严潇与同事加班加点进行10千伏开关柜后台信号测试。
“测试项内容多达512项,我们分组对每一项测试严格把关,带着鸡蛋里挑石头的精神,不放过任何一个隐患‘瑕疵’。”对着屏柜仪表盘,一项项数据仔细核对,严潇生怕漏掉任何的点滴细节。“别看这一项小小数据,里面藏着建设的秘密。它事关电气设备的安装工艺质量符合要求与否,决定着站用电系统能否一次带电成功。”
步入该站GIS区域,一组组“庞然大物”设备在作业人员和行吊等机械精细配合下,完成吊装与对接。当GIS母线筒和断路器等设备调运至对接作业点后,施工人员赶忙进行组装设备、螺栓紧固和抽真空注气等工作,施工现场一片热火朝天。安装过程中,施工人员楚永明握着作业数据采集手电,完整留存GIS气室对接时的安装影像数据。
工艺质量的精雕细琢,来自各个环节的严控细抠。安装期间,安装人员通过智能化控制系统实现机具作业数据的实时监控,对设备的工作状态、传感器监测值等信息进行集中采集,及时存储在数据库中,为实时数据展示、历史数据查询及充气速度、抽真空速度、气室容积统计等数据的计算分析提供支撑。智能统计设备关键零部件累计工作时长,为后期设备的维护保养等管理工作提供依据。
GIS设备安装环境要求高,施工项目部设制了防尘全封闭围挡、设备现场喷淋除尘、环保雾炮机、人员进出厂房专业除尘制度以及厂房内除尘、湿度自动监测报警系统等六级防尘措施,让对接环境洁净度达到百万级,确保GIS对接洁净度符合要求,后期耐压试验一次性通过。
阳光下,安装人员罗金星和龚学平正忙碌进行电抗器支架安装,在两台吊车的协助下,他们细心对绝缘支撑结构吊装后的安装数据进行调试,不断精妙移动支柱,直至支柱绝缘子拉筋和顶层不锈钢平台中心,全部重合基础圆心的垂直轴线上。两人满头大汗的脸上,大写出“工匠精神”的蕴含涵义。
这是一场特高压工程首进川藏高原腹地的登高之变:全站2866根桩基,施工实现全部一类桩;面积6118平方米,总长354米,吊装120根钢柱、总重约1800吨的GIS厂房,实现了首个特高压GIS异形设计的施工突破;长度147米、顶标高33.35米、墙体厚0.4米的防火墙,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实现了平整光滑、无裂缝的建设新纪录;跨度38米、高度34.95米的阀厅“钢巢”吊装,28榀屋架毫厘不差精确安装到位……锚定建设定位,聚焦施工登高,参建者沿着高质量建设的“最优曲线”“最佳路径”坚定走下去。
建设的“和弦”
来自参建各方力量的精准配合
9月20日清晨,四川白玉县帮果镇,国网特高压公司帮果换流站业主项目部专责李同晗站走进现场,视线忍不住望向由“钢铁侠”吊装而成的阀厅。
极2直流高端阀厅里,电气A包四川送变电公司项目部作业人员正进行换流阀安装的前期准备。阀厅空间结构布局复杂,他们有针对性地制订施工方法和质量控制措施,提升阀厅主设备的安装工艺质量。
阀厅土建交安阶段,电气安装项目部经理唐川和同事与土建施工项目部平行作业,提前介入验收,安排人员针对预留孔开展严格复测核对,查看各孔距尺寸是否与图纸相符,孔的数量是否足够,孔径是否满足悬挂金具的尺寸配套要求。根据换流阀安装环境要求,在阀厅入口处增设过渡间、鞋柜、衣柜和风淋室等防尘设施,制定严格细致的阀厅进出管理制度。阀厅内安装铺设三防布,配置吸尘器、粉尘检测仪,对室内粉尘实时监测预警。
“工程建设就是一场‘接力赛’,不但要跑好自己这一棒,高效的前后接棒也很关键。”国网特高压公司帮果换流站业主项目经理孙中明介绍,“建设中,积极提倡参建方强化建设协同和补位意识,在建设链条中主动‘补链’‘强链’,合力追求建设价值的最大效益。”
工程建设施工工序多、交叉作业多,在建设的时间线上,迸发的是建设物资、施工机械、参建力量以寻求建设最大效益的协同发力之声。同一施工区域,存在多种工序作业,国网特高压公司帮果换流站业主项目部科学制订建设计划,根据施工内容定人员数量、机械设备、节点时间,合理安排工序衔接,避免交叉作业产生“窝工现象”。施工计划进度共享共通,积极优化工序顺序,借助特高压建设管理平台,聚力构建梯次渐进、作业互补的建设体系。
为给GIS电气设备安装提供好的作业条件,国网特高压公司帮果换流站业主项目部不断优化施工方案,先后滚动修订15份施工方案、优化建议187条,帮助施工方河北电建项目部克服冬季低温人员作业降效、施工任务集中等困难,助力先后完成土方开挖回填、钢结构吊装、防火涂料涂抹、环氧地坪打磨等10多项工序,顺利完成土建交安并移交电气安装。该站换流核心区,土建施工方河南六建公司项目部在主(辅)控楼、双极高端阀厅建设中,积极克服原料运输困难、场地狭窄和冬季施工混凝土浇筑养护难,主动承压加压,积极解决困难,保证了建设后续方及时入场作业。今年5月后,工程运行方也及时靠上来,组织人员进场对符合移交的设备区域验收,提供技术支撑,共同把好建设每一关。
建设统筹、施工联动、多方协同……秋日的现场,建设热度不减盛夏温度,各工序作业高效衔接。土建后期施工正加紧组织,全力还工程结实的“躯体”;电气安装结合运输到场设备,加班加点让设备林立多点开花;验收工作紧锣密鼓进行,全力打通工程建设“最后一公里”。
高原施工忙,合力换“新妆”。所有参建项目部的高效协同和精准配合,绘就了工程建设彩图的进行时,合力建设的“和弦”,扣人心弦。(刘环、马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