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以来

“小咬儿”突袭

鹤城大街小巷

市民惊呼

“鹤城被亿万只名叫‘小咬儿’的生物占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线等待花大姐

这些小飞虫到底是什么物种?从何而来?对人体会不会造成伤害?

“小咬”的真实身份——蚜虫

这种被市民称之为“小咬”的飞虫其实并不是真正的“小咬”,因为所谓“小咬”其实是一种微小的全变态吸血昆虫,学名蠛蠓,俗称墨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蚜虫,虽然我们叫它“小咬”,但它们并不会像蠛蠓一样对人进行叮咬,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所以广大市民不用担心。

相关人士介绍,每年秋季,蚜虫进入繁殖旺季,为了产卵和寻找越冬场所,有翅蚜便开始大量飞舞。由于今年秋季诸多条件都非常适合“小咬”的生存,导致其数量较往年有所增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种蚜虫不会对花草树木造成伤害,也不会像蚊子一样叮人,大家出门时只需做好防护,如头上戴条纱巾,少穿浅色衣物等。

这种“小咬”的生存周期较短,对温度也较敏感,气温一下降,就会自动消失。但在此之前,市民们最好还是需做好防护。

如何防小咬? 各种 “神器”不可少

“小咬”年年有,今年特别多,迎面扑来的小咬让人睁不开眼,甚至不敢呼吸,生怕小咬飞进眼睛和鼻子里。要是走在大街上、公园里遇到张牙舞爪的人也不用害怕,他只是在哄小咬而已。不咬人但膈应人的“小咬”,落在衣服上、车上还直往脸上扑,面对“小咬军团”横行,市民们纷纷采取防虫措施,防蚜虫网纱面罩、纱巾、口罩、护目镜、花露水等防“咬”神器,成为热销商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记者走访市场发现,防蚜虫面罩、口罩、护目镜等防护用品的销售量激增。

面对蚜虫的侵扰,市民们纷纷表示会采取科学合理的防护措施,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建议大家在户外活动时,尽量少穿浅色的衣服,尤其是黄色衣服,用衣物把自己防护好。

“小咬”入眼别乱揉 及时就医很关键

9月23日上午,记者向齐医附属三院皮肤科主任林秀英了解到,“咱们东北出现的‘小咬’具有趋黄性,也就是说它喜欢附着在黄色的东西上,如黄色衣服或黄颜色车身等,建议市民在外出时,尽量不要穿黄色衣服。同时,由于‘小咬儿’的个体非常小,很可能会飞到人体眼睛、鼻子、口腔里,所以市民出门时应戴上口罩、墨镜、帽子等,做好防护措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市民外出时,“小咬”不慎进入眼中该如何处置,齐医附属三院眼科主任邢立臣表示,一般像“小咬”这类有翅膀和肢体的小虫子,进入眼睛后,容易对眼结膜或眼角膜形成划伤,而且也会携带一些细菌和病毒,容易引发结膜炎、眼睛红肿、充血等症状。

• 如果出现“小咬”入眼的情况,最好马上用流水冲洗,注意不要揉眼,避免对结膜和角膜造成伤害,如果仍然感觉眼睛不适,要及时就医,按医嘱按时使用眼药水和眼药膏。

来源丨鹤城晚报

编辑丨陈佳玉 校对丨何迎春

责编丨呼立明 总编丨丛明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