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9月24日讯(记者 彭科峰)今日上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云泽在发布会上表示,大型商业银行是我国金融体系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将对6家大型商业银行增强核心一级资本,按照统筹推进,分期分批有序实施,持续督促大型商业银行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强化资本约束下的高质量发展能力。

那么在当前情况下,商业银行核心一级资本补充有哪些渠道?什么方式最为可行?

中国邮储银行研究员娄飞鹏在接受财联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在目前的经济形势下,国有六大行通过内源性方式补充一级资本确有困难。考虑到上世纪末四大行补充资本金的先例,有关部门选择再度发行特殊国债,为六大行“补血”,或许是当下最为合适的选择。

金融监管总局局长表态:将对六大行增强核心一级资本

今日,李云泽表示,大型商业银行是我国金融体系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大型商业银行主要监管指标处于健康区间,近年来主要依靠自身利润留存的方式来增加资本,但随着银行让利力度不断加大,利润增速放缓 ,将对6家大型商业银行增强核心一级资本,按照统筹推进,分期分批有序实施,持续督促大型商业银行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强化资本约束下的高质量发展能力。

尽管李云泽没有明确提出6家大型商业银行的名单,但依据过往公开报道和相关表述,上述6家银行应该为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和邮储银行,即传统意义上的六大国有行。

对此,中国邮储银行研究院研究员娄飞鹏向记者表示,国家对大型银行的地位和作用日益重视。此前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等相关重要会议中,有关方面均提出要发挥国有大型银行在支持实体经济等方面的稳定器和压舱石作用。而从目前的经济形势来看,银行净息差承压,净利润增速有所降低,过去,大行一般通过内源性方式来补充核心一级资本金,如今看来压力巨大。

某券商宏观分析师也向财联社记者表示,除了内源性方式,优先股、可转债、永续债也可以作为银行补充一级资本金的主要工具。目前来看,国内主要选择永续债的方式进行补充,且近年来也有不少大型国有银行获批发债。此类方式是常见的市场化手段,在国际市场上也颇为常见。

业内:重启发行特殊国债为六大行补血最为可行

那么,如何看待本次李云泽提出的”6家大型商业银行增强核心一级资本”呢?对此,业内专家认为,或许意味着上世纪90年代末的特殊国债为银行补充资本家的方式将会重启。

上述分析师介绍,1997、1998年前后,有关部门启动了2700亿元特殊国债的发行,定向为 “工农中建” 四大行补血。大致操作方式为,央行先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四大行约 2400 亿元存款准备金变成超额存款准备金,加上 此前的300 亿元超额准备金共 2700 亿元准备金按照央行要求存于专户。此后,四大行向财政部认购 2700 亿元特别国债,再由财政部用这笔钱向四大行等额注资。

该分析师还认为,近两年来,各地已经密集启动了地方政府专项债,为辖内中小银行补充资本金。因此,国家通过发行特殊国债的方式,为国有六大行“补血”是可行的。

“上一轮特殊国债的发行,其目的是为了解决四大行过往的欠账,按照市场化的方式进行改革后上市,真正变身为商业银行”,娄飞鹏表示,当时该笔特殊国债意义重大。考虑到本次有关部门在发布会上也同时释放了降准的信号,则本次同样选择发行特别国债来补充六大行核心一级资本“非常合适”。当然,不排除有关部门选择其它创新方式,为银行补血。

不过,娄飞鹏指出,相比上一次特殊国债,本轮如果重启并非简单意义的重复。上一次是为了化解风险,本次的目的是为了增强六大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以便其更好的服务实体经济。

“另外,考虑到当前复杂的经济形势,如果选择发国债为六大行补血,那么规模可以放得更大一些。对比来看,上一轮的2700亿元国债如今明显规模偏小。”娄飞鹏最后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