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苹果撬动大产业 ——千阳县大力推进矮砧苹果产业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综述
最近这段时间,千阳县的果农特别忙碌,挂满枝头的苹果被采摘、分拣、装箱,一车一车地运往全国各地。虽然累得满头大汗,但果农们心里却比蜜还甜。这一箱箱礼盒装的苹果,可是他们增收致富的“金蛋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果农采收苹果 陈玉庆摄

苹果红透了“脸”,果农笑开颜。千阳县13万亩矮砧苹果、3万亩苹果苗木基地见证着千阳苹果产业发展,这里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矮砧苹果生产基地和苗木繁育基地。

2012年以来,千阳县结合当地苹果种植人数多、面积大、品相好等实际,将苹果产业作为发展特色经济、壮大集体经济、联农带农的首位产业,按照“品种引领、模式支撑、稳存提质、融合发展”的思路,聚焦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率先推动矮砧苹果变革,实现了科技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同步提升。

据悉,去年该县苹果产业全产业链产值突破25亿元,1.2万户果农户均增收2万元以上,苹果产业已成为该县助力县域经济发展的首位产业、活力产业和富民产业。

品牌+技术 果区焕发新生机

仲秋时节,天高气爽,正值中熟苹果采收期。在千阳县张家塬镇双庙塬村的苹果园里放眼望去,红彤彤的苹果挂满树枝,果农忙着采摘;多辆果园操作平台车穿梭其间,满载硕果,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海升苹果科技园 陈玉庆摄

“现在采摘的蜜脆苹果,个大、脆甜,深受消费者喜爱。为了确保客商能够拿到苹果,我们每天组织两辆卡车前来装货。”双庙塬村党支部书记师保卫说,村上有种植苹果的传统,但随着苹果树龄老化、品种老化等,产业效益下降很大,从2012年开始,全村560亩苹果地陆续换成了矮砧栽培模式。

“以前一亩地种80多棵果树,如今栽种190棵果树,全部采用水肥一体化,管理简单,省工省时,套袋采摘也很方便,而且亩产也由2000公斤翻倍增长,亩均收入1万多元。”该村果农赵建国说,自己有6亩苹果地,去年收入7万元,今年果价好,应该挣得更多。

在千阳,像双庙塬村一样,享过种苹果的福、吃过品种单一的亏,现如今又靠着品牌过硬、技术过硬重获苹果红利的果农不在少数。

“2012年以来,我们率先引进矮砧栽培模式,推动渭北果区‘乔化稀植’向‘矮化密植’变革,创造了‘当年见花、次年挂果、三年丰产’的苹果生产新纪录,成为全国矮砧苹果栽植技术发源地。”千阳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

优质品质打造驰名品牌,创新技术探索发展模式。现如今,千阳县探索形成“矮砧大苗、格架密植、水肥一体、轻简作务”的矮砧苹果集约栽培“千阳模式”,亩均产量3500公斤,最高可达6700公斤,每亩节本增效2000余元。

“我们还成立了宝鸡苹果研究院,在国内首次完成脱毒砧木压条繁殖和‘离体嫁接’,填补了国内早花早果、高产优质技术空白。”提到技术创新,该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同志无比自豪。

目前,该县年产优质矮砧苗木3000万株,拥有早中晚熟新优品种110多个,三次“飞天”供货中国空间站。

坚持品牌引领,坚定技术创新,这个渭北果区的变革式做法,让千阳苹果产业焕发新的生机。

示范+引领 果农增添新动力

苹果熟了,采摘季节到了。在草碧镇罗家店村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的千亩苹果园里,果农们正忙着采摘苹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果品分拣

2020年栽植的这片矮砧苹果园,依托县上推出的龙头企业代管模式,由专人指导、定向培育,确保果树种植有保障。该村果园去年已开始挂果,今年收成更加喜人。

采访中,该村60岁的果农罗启科正搭着一个小梯子采摘苹果,只见他手拿着一把小剪刀,很轻松地就将一棵苹果树上的果子全部摘完,接着又开始采摘另一棵树,干得不亦乐乎。

老罗为啥心劲这么大?人家扳指头一算账,去年给村集体打工加上分红和流转土地的钱,能挣2万多元,比年轻娃在外边打工强。

罗家店村合作社的做法只是该县打造集中连片高质高效果园的一个缩影。

“我们通过龙头企业+村集体+家庭农场、龙头企业建园代管、村集体整合土地参股经营、家庭农场承包生产等模式,持续加快推进老旧果园提升改造。”该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同志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苹果花海

因产而兴、依产致富,是县域发展的重要引擎。那么在千阳县,乡村如何兴,农民怎么富?张家塬镇宝丰村用发展矮砧苹果产业给出了答案。

宝丰村矮砧苹果种植面积达3000亩。2016年,该村在专业合作社发展势头正猛时,及时转变思路,引进县上的苹果龙头企业海升公司,开始了从种植、育苗、分拣到冷储、销售的“一条龙”作业。

2021年,该村仅销售树苗一项收入就达200万元,成为名副其实的“致富村”。“村上有了钱,咱就把钱‘花’到群众心坎上。”该村监委会主任何连江说,从2021年开始,村上每年给考入大学的娃们发“奖学金”,研究生和一本每年2万元、二本每年1万元,直到毕业为止;同时,还给村里60岁以上老人每月发200元的生活补贴、70岁以上老人每月发300元生活补贴。

龙头企业示范引领,合作组织强劲带动,千阳县在描绘乡村美、产业兴、农民富的壮美画卷中步履铿锵。

“我们引进培育12家果业龙头企业,与农户技术共享、设施共用、信息互通,带动建成26个标准化示范园、4个万亩大镇,实现了生产机械化、作务标准化、管理精细化、营销专业化。”该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他们同时还培育了79个苹果专业合作组织、42户苹果家庭农场和265户种植大户,带动群众拿租金、赚薪金、领股金,1.2万户果农户均年增收2万元以上,全县65个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8600余万元,百万强村达到25个。

融合+创新 发展有了新活力

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不能只用产量的高低来衡量,小苹果也有大“内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果汁饮品

千阳县把苹果种植与苹果加工、冷链物流、观光旅游等同步发展,走农业、工业、旅游三大产业互促互推、融合发展的路子,带动了苹果产业升级改造。

最近,在海升公司的苹果分选车间,刚摘下的苹果正在智能线上“体检”,几分钟后,不同大小的果子鱼贯而出。这里有海升从荷兰引进的全亚洲最先进的红外线光谱全自动分拣线,每小时可以分选20吨苹果。

“分拣线可以实现对苹果内部和外部品质的全面分选,从外在的颜色、条纹、果径、病虫点、日灼等,到内在的糖度、酸度、霉心病、褐变等都可以自动监测。”该企业负责人孙连丰说。

作为千阳县苹果产业的龙头企业,拥有万亩矮砧苹果种植园的海升公司自2012年成立以来,坚持育苗、育种、大田种植、仓储、加工、物流并举,打通了农业全产业链,也为该县苹果产业发展探出新路子。

“我们通过三产融合增强特色经济、两链融合增强集体经济、产才融合增强联农带农经济,推动产业发展深度转型升级。”该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同志说,千阳县通过加速推进红苹果产业园等30个苹果产业项目,建成果品智能化分拣线7条、冷(气调)库7万吨,引进果用物资生产企业5家,实现产销加一体发展、储运服配套协同,成为全省苹果全产业链典型县。

融合是延链补链的基础,创新是产业发展的根本。千阳苹果产业除了用种植、销售“壮骨”,用科技、项目“强基”外,还得走具有自身特色的融合、创新之路。

“我们建成千湖林海休闲园等4大园区,打造苹果主题观光旅游线路5条,南寨镇成为首批国家农业产业强镇、省级苹果特色小镇。”该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同志说,苹果产业融合旅游产业,变“卖得出”为“引得来”,让千阳苹果走向了高端化,同时也提升了品牌影响力,让更多外地游客熟悉了矮砧苹果,爱上了矮砧苹果。

该县还结合自身实际,推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专家教授+果业技术人员+特聘农技员+苹果师傅技术服务机制,打造千阳苹果师傅劳务品牌,培育苹果师傅257人,全国输出推广建园,人均年增收8万元以上,成立嫁接、修剪等24支果业服务队,远赴宁夏、甘肃、四川等10省区30个地区开展技术服务。

小苹果“撬动”大产业,千阳人用十年磨一剑的定力,率先推动矮砧苹果变革,推动矮砧苗木、新优品种、标准模式、技术人才领先全国、服务全国,聚力打造全国苹果产业转型升级集成服务高地,蹚出了一条以“新”提“质”、以“质”创“新”的苹果全产业链新发展之路,也激活了乡村振兴的“一池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