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这样一段话:“人这一生会遇到8263563人,会和3619人熟悉,会和275人亲近,但最终都会消散在人海。”
一开始,和熟悉的人慢慢减少联系,还会有一些愧疚,会很失落。
过了一段时间,你发现自己终究会释怀,甚至把一段感情,彻底遗忘。
在退休的群体中,总有一些人,回归了“懒得社交”的本性,和一大批老熟人都不联系了。
你以为他们不过得不太好,其实不是的,他们只是看透了社交的真相而已。
01
你不打扰我,我也不打扰你,是最默契的事。
战国时,惠子是著名的政治家,在魏国工作。
魏惠王在位时,惠子不被重用,回到了家乡宋国。
在宋国,他遇到了哲学家庄子,他们一起谈论天下大事,一起游玩。
魏惠王过世后,惠子被重新启用,回到了魏国朝堂。
庄子想念惠子了,走了很远的路,去魏国探望。
惠子以为,庄子才高八斗,到了魏国,对自己的政治地位有很大影响,就避而不见。
庄子惆怅地离开魏国,从此隐居乡野。
有一天,惠子带着浩浩荡荡的仪仗队,外出巡游。庄子在河边钓鱼,远远地看到仪仗队,马上丢掉鱼竿,躲起来。
也不知道惠子是否看到了钓鱼的庄子,反正他们从此如陌路人一样。
有一段时间,“我不麻烦你,你也别来麻烦我”的话题,被大家热议。
在某节目里,郭麒麟和李雪琴谈到了社交观点,心照不宣地认为,还是彼此不要麻烦。还因此衍生了一个新的名词——
社交自觉症。
是的,在职场上混,大家彼此不得不麻烦,就为了五斗米而折腰。但是离开职场,那就不求五斗米了。社交的态度是怎样的,那肯定是要改变的。
你不去联系对方,本想是不打扰他。但是你后来发现,这正是对方也要做的一件事,最期待的结果。
曾经以为,拿起电话,告诉对方“我想你”,对方回复“我刚刚也想联系你”,这就是心有灵犀一点通。后来发现,那个说“想你”的人,也许是讨好你,虚情而已。
真正的默契,是谁都不联系谁,让联系方式躺在手机里,一动不动,或者悄悄删除。
02
长期不联系的人,忽然联系,仍旧逃不过价值利用。
不知哪一天,那个长期不联系的人,忽然就冒出来,又是打电话,又是发短信,还要发微信。
是对方忍不住要联系你了吗?是对方怕失去一段感情吗?都不是的。
彼此已经没有什么好叙旧的了,剩下来的,还是残余的价值。
经济上
,你可以去参与对方的红白喜事,按照人情世故的做法,你是要带上红包的。
一来给人凑了个热闹,二来是给人红包,这算是两种好处了吧。
还有更直接的,对方让你借点钱,用来应急。凭借老感情,也会让你不好意思拒绝吧。
当然,也有一部分老熟人,改行了,从事了销售行业。你帮他买点什么,你还可以帮他介绍一些老年客户。
为了促进销售,他总是群发消息,绝对不会错过你。
偶尔有那么几个熟人,摇身一变就成了骗子,这就非常糟糕了。你一旦接洽了,就会损失很严重。
实用方面
,退休后的你,仍旧有一些职场内的亲戚朋友,或者老下属。人家联系你,就是让你去帮忙处理问题的。
动用你的 关系,把问题处理了,那么你的价值就体现了。
通常,忽然联系你的人,从拉家常,谈旧事开始,让你和他的关系,逐步升温,他的面貌,越来越清晰。
当彼此都在美好的回忆之中的时候,话锋一转,让你去干点啥。这就真的不好意思拒绝了。这套路,见一次就让你反感了吧,见二次你会来一句“直说”,马上就想办法搪塞过去。
03
退休后,熬到没有电话,没有聚会,也没有朋友,日子最舒服。
你总是不联系别人,那么你的晚年,就慢慢变成了独来独往的样子。
刚刚退休的时候,还有一两个同事,因为工作的问题,请教你。后来,工作彻底移交出去了,就再也没有联系了。
找你聚会的人,被你拒绝几次后,就识趣地走开了。
不过,每天都静悄悄的,恰好成就了你期待的生活。
作家林语堂说过:“一个心地干净、思路清晰、没有多余情绪和妄念的人,是会带给人安全感的,因为他不伤人,也不自伤。不制造麻烦,也不麻烦别人,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是一种持戒。”
你和他人的关系淡漠了,也就证明你的时间都属于自己,可以去钓鱼,也可以去跳舞,还可以随时躺下来休息。
你也不是特别孤独,你还有老伴和儿女。或许你在带娃,忙得不亦乐乎。但你不想和任何人分享自己的快乐。
04
看过一个词语,叫“工作失友症”。
也就是说,我们进入职场之后,每一次更换单位、岗位都会带来新的社交关系,也有一些人,会变成朋友。
随着工作岗位的降低,关系也就慢慢变冷。退休之后,关系就可有可无了。该失去的,都会失去,你挽留也是没有用的。
聪明的人,总是跟着年纪的改变,调整社交方式,能够接纳热闹,也能习惯冷清。
热闹变冷清,恰好是去繁存简。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