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的军火库被吊打,真主党被炸腰子,背后是文明的逻辑
前两天,俄境内最大的军火库特维尔弹药库被炸毁。它是俄军导弹部队、火箭炮兵的主要弹药基地。尤其是该基地伊斯坎德尔导弹、圆点U战术导弹的储存量,占俄全军战备储量的60%以上。
而这两种导弹,尤其是前者,在过去一段时间内给乌克兰造成了尤为惨重的损失。其中,
所以,本次袭击的缘起,很可能就是乌特种作战部队根据卫星图片和大量情报按图索骥的结果,最初目的很可能并非打掉俄军的弹药储备。其计划发起很可能来自基辅和布达诺夫的严令:
我要求只有一个——找出伊斯坎德尔的仓库,为波尔塔瓦的通信兵报仇。
第二天,排名第二的第23军械库(弹药储量1.9万吨),被乌军的夜袭炸毁。
同一天,排名第三的第719炮弹仓库也被摧毁。
俄西部战区六个大型军火库,前三名都已被摧毁。
大火直到今天都还在燃烧。
晋凉很快说,俄的无人机产量将在年底达到乌克兰的十倍。不管他是不是在继续吹牛,有一点恐怕被他忽略了。这三起爆炸虽然是无人机所为,但关键点不在无人机,无人机不是什么高科技产品,关键点在于美欧的卫星侦察技术,你要知道你的目标在哪里?另外,就是你的防空系统拦不拦的住?侦察与防空这两项关键高科技,从这次战争来看,俄已经被甩了几条大街。
几乎和这个三连炸同步进行的,是另一个时空的三连炸:寻呼机,对讲机和导弹斩首。
这次炸的就主要是腰子了。
一、视力受损 509例,含全盲、部分失明的合计数量。(这是爆炸时正在查看信息所致。)
二、截肢2187例。(包括上肢截肢、下肢截肢、手指截肢的纵和,部分人多处截肢)。
三、盆腔器官损伤1735例。(这是爆炸时挂在腰间所致,一般人把传呼机别在皮带上,位于身体左前方。该位置为盆腔左下,前列腺及整个生殖系统均在波及范围,还包括大肠。)
在今天,还发动寻呼机,对讲机爆炸,恐怕是连好莱坞都想不到的好莱坞式剧情。别以为炸腰子很有古早味,这起爆炸的科技含量一点也不逊色于侦察与防空。它是多项高科技促成的。就单拿爆炸物来说,不是把炸药装进寻呼机,真主党不是傻瓜,这样很容易就被查出来。而是以摩萨德在传呼机内部植入了一块装有爆炸物的电路板,它可以接收外界代码。但当它不工作时,无论用什么方法都很难探测到,即使使用先进设备或扫描仪反复查找也一样。另外,怎么知道这些寻呼机是真主党要用的,怎么放入的等等,背后全是高科技的复杂运算。
在发生寻呼机对讲机爆炸后,第三炸是用导弹把真主党的几乎所有实权高层一网打尽。这背后是精密的侦察能力。
也就是说,科技在战争中,可以形成降维和跨代打击能力,在这点上,俄乌战争尤为明显。俄如此地大物博,钢铁洪流,但却打得如此弱鸡,这还是欧美束缚住乌克兰的结果。而今天的科技优势,是由信息科技决定的,包括侦察和防空,都属于信息科技。信息科技又是以晶体管为核心的集成电路为基础。但要知道,几十年前,苏联在晶体管上的研究还稍微领先于美欧,这样的转变是怎么发生的?
1946年的2月14日,世界第一台通用计算机(埃尼阿克),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被组装完成。这台最初的计算机重达30吨、占地面积170平米,一共用了18000个电子管,且每分钟只能执行5000次运算,运算能力远远低于现在的手机。
当时和现在一样,左翼思潮在西方知识分子中很流行,所以,很多美国科学家把技术成果偷偷地给了他们精神上的祖国——苏联。
于是,到了1950年,苏联搞出了自己的第一台通用计算机MESM,用6000个电子管,做到每分钟约3000次运算。算力稍弱,但效率比埃尼阿克高多了,而且还不容易出故障。
紧接着,抉择的难题也同时摆在了美苏面前——想要提高计算机的效率,必须抛弃笨拙的电子管,采用新的晶体管,那这个事儿要不要做呢?
那个时候,美俄科研的主流都是电子管,但都发明了晶体管。在晶体管诞生之初,美苏同时摸到了晶体管计算机的门槛。由于苏联的研发人员更加集中、且得到了政府的重点拨款,甚至苏联一度领先了半个身位。
电子管or晶体管?这是一个问题。
电子管笨大粗,但能抗干扰。晶体管小快灵,但很脆弱。
苏联很快做出了决定:重点发展电子管。因为当时苏联的战略是围绕着“打核战”建构的。晶体管在核面前不堪一击。更重要的原因,谁也谁不出口。当时,大多数科研人员都靠电子管吃饭,如果转换赛道,就等于砸了同行的饭碗。虽然很多人看出了晶体管或许是未来,但所有专家仍然默契地众口一词:发展电子管。
美国的专家也面临这个问题,大多数科研人员都吃电子管这碗饭,所以虽未明确指示,专家也劝政府沿着电子管的轨道发展。只是,在西方政府和专家说了都不算。晶体管意外的,成了市场的宠儿。
1954年,世界第一台晶体管收音机在美国上世了,火爆市场。由此开始了晶体管的逆袭之路,市场的正反馈,让各种晶体管-半导体产品问世,风靡西方世界。所以,各大公司纷纷高薪聘用科研人员,这让晶体管-半导体的研究突飞猛进。政府不支持无所谓,这些见钱眼开的科技人员纷纷加入各大公司,挣得盆满钵满,资本主义满身铜臭。
市场是什么?市场由一个个具体的人组成。政府无权对市场指手画脚的背后,是权力的界限和神圣的契约精神。因此,在这种国度里,尊重市场就是尊重个人。个人的才华被充分调动。晶体管科技在市场的反馈中实现了无数次跨越,最终打下了信息时代的基础。相反苏联那边,无数聪明的头脑消耗在拿政府研究经费的努力中。
80年代,苏联搞过一次大演习,上万坦克装甲气势汹汹出现,吓坏了当时的欧洲。有个叫亨廷顿的人却认为苏联倒台不远了。因为它不重视个人。
几年后,一语成谶。
普通的个人,也许微不足道,但每个人从事自己擅长的领域,其整体迸发出的力量,将极为强大。普通的个人,其爆发出的罪性和破坏力也惊人。因此,自古所有国家都在发挥人的创造力和防范人的破坏力之间权衡。但鼓励创造力时,往往破坏力也伴随而来,比如古罗马,唐王朝等,抑制破坏力时,创造力也得到抑制,比如今天的俄罗斯,古代的明清。而既能长期激发创造力,又能持续有效抑制破坏力,这样的文明,似乎只能是“契约”文化深入骨髓的地方。这就是为何现代科技迭代总出现在英美的原因。
不仅是科技,同样的科技也在不同的文化中塑造不同的社会。互联网是在美国兴起绝非偶然,因为互联网背后的精神是去中心化,每个人都是一个连接点。同样是互联网,拿到朝鲜,就是另一番用途,就像同样是指南针,在古代中国,用来测风水。
人工智能也是,算法是无数个人的集合,人工智能的发展前提是每个人都能充分表达和交流。
这些科技的背后,必须是对普通个人的尊重,才会成为创造力的源泉。
社会对普通个体的尊重,本质就是:人与人不是用权力来连接,而是靠契约来联系。
契约的文化来源于新教的传统,人与上帝立约。所有, 在这样文化下的人,不用惧怕政府,只需要惧怕为立约背书的上帝。因此,个人的天赋得以发育。同时,“守约”又抑制了人的恶。
每个地方的人,看起来大同小异,就像美苏的很多既得利益专家最初都没有动力发展晶体管,但不同国度的“观念—制度”系统,体现了不同的文明本质,也让追逐名利的我们,呈现出不同的神采。
欢迎转发本文给你关心的他/她
传递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