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市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民族风情浓郁。这里古建筑数量多、密度大,据统计,大理市现有不可移动文物288项,其中,已公布各级文物保护单位101项。古建筑是历史的载体,也是文化的烙印,榫卯之间,飞檐之下,有根脉,有乡愁,更有生活。大理融媒推出《古建筑里读懂大理》系列报道,循着古建筑的名字,触摸历史的痕迹,穿过“三坊一照壁”的院子,聆听人间的故事在木楹青砖间泛起的回音……
今天推出系列报道第九期,一起走进御前侍卫府门楼:岁月如流,唯余吉光片羽。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很难想象在一个小村子里能够藏着这样一座精美华丽、气势宏伟的门楼。
御前侍卫府门楼位于大理市海东镇名庄村,门楼建于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原为清代一品官员李根长府邸的组成部分。
李根长是清乾隆癸卯科(1783年)武举,己酉科(1789年)进士殿试第十七名,被钦点“御前侍卫”任职期间,他多次奉檄征战,屡立战功,后于湖北剿匪征战中血洒沙场,为国捐躯。为表彰他的英勇忠贞,乾隆辛亥年(1791年),朝廷在他的故居建了“御前侍卫府”旌表门楼。
在时光的长河中,侍卫府已经损毁,踪迹难寻,仅存这座门楼。门楼面阔三开间,为“三滴水”歇山顶抬梁式建筑,门楼前有两块拴马桩,展现着武将府邸的遗风。2008年9月,御前侍卫府门楼被大理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门楼造型古朴典雅、雕刻精致。两侧飞檐翘角,门楼顶以青瓦覆盖,瓦当上有莲花纹样。檐下斗拱层叠,每个斗拱上都雕刻了精美的花纹,极具特色。
第一层斗拱以兽首为装饰,龙头、凤首、象首……雕刻栩栩如生,细细观察便能发现,即使同为龙头,也因为斗拱的位置、形状不同而在造型上存在差异,有的龙头张嘴长吟,有的龙头龙须飞动,仿佛穿梭云间。第二层斗拱则多为花鸟,飞鸟的羽毛雕刻精细,姿态灵动,仿佛振翅欲飞;而花朵的造型种类多样,牡丹、菊花、莲花……于檐下争奇斗艳。
看着这些精美的木雕,便能想象到两百年前,木雕匠人是如何以刻刀精细雕刻,让飞禽走兽、奇花异草长留于门楼上,供后人瞻仰的。
为了守住这座历经百年沧桑的门楼,2005年,大理州、市政府大力扶持御前侍卫府门楼修复工作,村民们也自发出资、出力,为门楼修复贡献力量,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御前侍卫府门楼重新焕发了生机。
古建筑的保护,不仅是保护“形貌”,更是留存“记忆”。这座门楼承载着一位将领的功勋,更见证了两百年村庄的发展变化。一砖一瓦、斗拱飞檐构成了建筑之美,而生活在这里的人们赋予了它新的生命,让它变得更加鲜活。
主创:胡亚玲 韩玉婷 赵志伟
编辑:陈琳玲
值周:杨丹妮 张辉
主编:李胜
文明城市建设我知道
问:什么是全国文明城市?
什么是全国文明村镇?
全国文明村镇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精神文明建设成绩突出、在全国具有典型示范带动作用的行政村和乡镇。包括思想引领、乡风文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机制健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