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秋之际有一种疾病比较流行,就是“登革热”。
登革热(Dengue fever)是由登革病毒(Dengue virus) 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埃及伊蚊(Aedes aegypti)和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等特定种类的蚊子叮咬传播给人类。
该病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尤其是在城市和半城市地区。夏秋季为发病高峰期,潜伏期一般为1-14天。
根据症状的不同,登革热分为典型登革热、轻型登革热与重型登革热。近期在我国“华南 F3”两省一区(粤桂琼)地区的人士需特别警惕防范,当然闽台港澳等地区也是。
哪些人容易得这种病?
1.婴幼儿和儿童:
由于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婴幼儿和儿童容易感染登革热病毒。
2.老年人:
由于免疫系统功能衰退,老年人感染登革热病毒的风险较高。
3.身体虚弱或健康状况差的人:
如身体虚弱、营养不良、慢性疾病患者等,由于身体抵抗力较低,容易感染登革热病毒。
4.在登革热流行地区居住或旅游的人:
长时间在登革热流行地区居住或旅游的人,接触登革热病毒的机会增加,感染风险也相应增加。
5.医务人员:
在登革热流行地区工作的医务人员,由于经常接触患者,容易感染登革热病毒。
登革热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1.典型登革热:
常见症状包括发热、疼痛、皮疹、淋巴结肿大等。
发热:
突发高热,可达39~40摄氏度,患者可自觉寒冷发抖。体温迅速升高是特点之一。部分患者发热3~5天后体温可降至正常,但在1天后再度上升,这种现象被称为双峰或马鞍热。
疼痛:
头痛、眼球后痛、肌肉痛、关节痛等。民间称为断骨热,因为可能会有剧烈的肌肉关节疼痛。
皮疹:
红斑疹,自觉发痒、皮疹多出现在四肢、躯干或头面部等。皮疹可能先在四肢出现,然后蔓延至躯干及全身,一般维持3~5天,疹退后无脱屑或色素沉着。
典型皮疹为四肢的针尖样出血点,或融合成片的红斑疹,其中可见有散在小片的正常皮肤,简称“皮岛”等。
消化道症状:
患者可能会有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淋巴结肿大:
全身淋巴结可有轻度肿大,伴轻触痛。颈部、腋下和腹股沟等处淋巴结可能会明显肿胀。也就是说,浅表淋巴结(既手能触摸到的淋巴结,如颈部、颌下等部位)可以被触及。
出血:
皮肤淤青或小红点、口鼻和牙龈出血、严重者出现呕血、咯血、血尿、黑便等。
2.轻型登革热:
症状较典型登革热轻,类似流感症状。
发热:
多在38 摄氏度左右。
疼痛:
全身肌肉轻度疼痛。
皮疹:
较少,部分人未见皮疹。
消化道症状:
可能有恶心、呕吐和食欲减退。
3.重型登革热:
早期临床表现与典型登革热相似,发热一周左右病情突然加重,表现为脑膜脑炎、部分患者还会出现严重出血和休克。
脑膜脑炎症状:
剧烈头痛、呕吐、颈部弯曲受限、抽搐、出汗、极度乏力、昏迷等。
严重出血:
皮肤多部位出现大量瘀斑、患者有咯血、呕血、血尿、便血等。
休克:
患者烦躁不安、嗜睡、皮肤湿冷、呼吸急促、脉搏虚弱、体温下降、意识不清、血压下降甚至测不出。
可能引起哪些并发症?
例如:心律失常、呼吸道炎症、肾脏损伤、神经精神症状和溶血等,严重者可致死。
登革热的治疗手段:
主要是对症治疗,包括休息、补充水分、使用解热镇痛药等。
预防登革热的关键手段:
控制蚊子的繁殖,避免被叮咬。包括清除积水、使用驱蚊剂、穿长袖长裤等措施。请记住!治好了之后遇到该病毒还是会感染发病的,所以请做好卫生防疫工作。目前还没有特效药物或疫苗可以完全预防登革热,但已有一些疫苗在特定地区被批准使用,以减少疾病的严重程度和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