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鹏,终于要做增程了。
有报道称,小鹏首款增程车正在全力开发中,预计2025年下半年量产。
更有消息指出,这将是小鹏G9的增程版本,推出时间不会晚于明年四季度。
此前,何小鹏表示将在今年“1024”科技日上,分享对不同动力形式的看法。
如此安排,大概将为明年的增程计划作出定调。
小鹏,开始加“油”了。
这两年小鹏发展的转折点,在于2022年推出的G9。
被寄予冲高厚望的小鹏G9,上市不到48小时即改价,由此惹来了激烈争议。
但事实上,G9改价事件只能说是个导火索。
在此之前,小鹏已开始出现增长乏力的迹象,而G9事件的出现,刚好成为了转折的标志。
更重要的是,G9的失利,还反映了小鹏战略决策上的一次误判——「淘汰混动。」
当年随着G9的推出,小鹏成为了首个推出800V超快充的中国车企。
凭借此举,何小鹏认为尽管混动必然存在,且有着庞大的市场需求。
「但在2023年、2024年之后,混动车型会逐步走向衰退。」
「同时,混动还会因为不同技术路线,面临着不同挑战。」
然而,事实告诉我们,800V技术的普及没有激起纯电车的二次增长。
相反,增程混动成功将原本燃油车用户转化为了新能源车主,并促使插混车销量增速大幅反超纯电车。
正因为这样,喊出要“淘汰混动”的小鹏,这两年可以说是撞枪口上了。
两年下来,小鹏的交付量也没有明显增长。
“到底该不该做混动”,这也许不该是个选择题。
“什么时候开始做混动”,才是小鹏应该直面的问题。
今年初丰田章男公开表示,「纯电车全球市场里可能至多只占30%。」
换到新能源普及率更高的中国市场,假设该数字提高到50%,这也意味着——
「在国内年销过千万辆的新车里,依然还会带着发动机和油箱。」
如此看来,混动车的市场天花板依然很高。
事实上,即便撇除原本就主打油混车的丰田,中国车企亦不认为纯电车将一统天下。
领克高层直言,「混动不是过渡方案,而是长期有市场需求的方案。」
奇瑞副总经理李学用认为,「混动将在2到3年内取得40%市场份额。」
比亚迪海洋网负责人张卓更是指出,「在今年或明年上半年,混动份额就会超过纯电。」
再者,像智己、埃安、极氪、阿维塔等车企,也在近来表明将进军混动领域。
显然,在关于混动未来的问题上,业界已经达成了共识。
那么作为新势力一员、且不像蔚来有着成熟换电体系的小鹏,没有理由选择不跟进。
早在去年,小鹏已经发布了关于增程研发的招聘广告。
但彼时官方的表态非常坚决,表示相关招聘只属于飞行汽车项目。
有意思的是,同期李想公开发声,「中国自主品牌,还在坚持多挡PHEV的车企,会在未来一两年都转换成增程式的技术路线。」
「这个判断可以在2025年来验证。」
李想这般表态,多少是在有意无意地替友商作出解密。
据悉,小鹏首款增程产品定点的是东安动力,而后者正是此前为理想提供增程器的供应商。
由此看来,在去年完成组织架构调整的小鹏,确实在朝着自我重塑的方向走去。
今年初,何小鹏放松了对做增程的口风。
他先是承认将在飞行汽车上做增程,接着肯定「混动对于客户是有真实需求的。」
何小鹏进一步说到,「中国的汽车是以在城市里面开为主,而部分海外国家,则是城市跟高速都占相当的比例。」
「面对高速用车场景,下一代增程是什么样的,这是我们更多要思考的。」
立志于未来10年海外销量占一半的小鹏,大概已下定决心用更好的增程技术,来敲开海外市场的大门。
在小鹏10周年活动日上,何小鹏表示将在1024科技日上分享对不同动力形式的看法。
小鹏离官宣做增程的日子,已越来越近。
值得注意的是,假如真是像报道所指,由G9率先成为小鹏的首款增程车型。
那G9所承载的意义,注定将不可抹去。
从提出淘汰混动、首次涉足30万级市场,到引发组织调整、进军混动领域,G9无疑将成为小鹏蜕变的见证者。
而敢于变革和自我修正,这更是彰显10岁小鹏的成熟之处。
小鹏的质变,正在突显出来了。
小鹏的自我重塑,不只是加入增程赛道。
自进入2024年以来,小鹏一直在打破过去自我的边界。
「从今年Q3起,我们将开启在三年内推出多款全新造型的强劲产品周期,覆盖10-40万价格带。」
「自此,小鹏会进入超高速的正循环。」
如今,何小鹏也在积极兑现着自己的承诺。
率先登场的MONA M03,成为了小鹏质变当中的一个重要注脚。
MONA M03首要做到的是,打破了以往小鹏的定价范围。
此前,MONA本计划以独立品牌身份面世,想着以高性价比策略来打出一片天。
由此,MONA也能跟小鹏品牌作出价格区隔,以保障好母品牌的中高端地位。
但后来,小鹏取消了原有计划,改以子系列来打出MONA攻势。
小鹏MONA系列负责人杨光坦承,这样的变动是为了找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我们认为,只要给用户提供同档次里面更好的车,满足该价位段核心用户的需求,就不会对品牌反噬。」
「只要销量上去了,对品牌都有帮助。」
于是,11.98万起售的MONA M03,直接刷新了小鹏车型的价格下限。
也得益于此,该车成为了小鹏有史以来销售速度NO.1快、新势力NO.1快达成万辆下线的代表。
「不在乎脸皮,就要销量」,正是小鹏求变的体现。
MONA M03带来的价格冲击,不只是对小鹏自身而言。
它,还打破了高阶智驾的价格围栏。
此前何小鹏已经明言,「小鹏将成为中国首个将高阶智驾能力带到10-15万元A级车市场的车企。」
售15万出头的MONA M03 Max,成为了20万以内唯一提供高阶智驾的车型。
它,可以做到不限城市、路线和路况,直接打通门到门的城区智驾。
在业界普及智驾的路上,小鹏锐意充当起了“技术普惠者”的角色。
此外,这一调整多少也表明了,小鹏不打算花重兵投入到和华为的高阶战局当中。
价格往下探、率先打出纯视觉智驾方案性价比力度,大概更符合小鹏战略重心变化的需要。
沿着这条技术平权的路径,何小鹏还直言“2026年将推出Robotaxi”。
于是,小鹏成为了国内首个官宣生产Robotaxi的车企。
而在此之前,另一家明言将推出Robotaxi的车企,是特斯拉。
小鹏对标特斯拉的意向,自始至终就没有改变过。
对此,小鹏进一步提出了未来10年的奋斗方向——自研芯片、智驾、机器人、飞行汽车。
和特斯拉一样,小鹏也要把核心自研能力抓牢在自己手上,并且决心要把AI赋能到未来的赛道上。
小鹏智驾负责人李力耘直言,「能够有智驾能力的车企很多,但可能大部分都是六七十分。」
「做到八九十分以上的,一定是非常笃定的、自研的、有很强中后台能力的、真正面向AI化改革的车企。」
「我们相信可能全球范围内只有几家,而小鹏会是其中的一家。」
显然,小鹏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成为终局上的幸存者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近来小鹏的飞行汽车“陆地航母”已正式面世。
其中,飞行器和汽车可实现分离/结合的分体式设计,正契合了其“陆地航母”的含义。
此外,全域800V平台、采用增程混动、双螺旋失效后依然可以安全飞行、15.2米掉下来不起烟不起火等等,均是其特点所在。
据悉,新车将在今年底开始预售,价格目标不超过200万元,目标年销1万辆,计划于2026年开始量产交付。
何小鹏曾表示,小鹏会用飞行汽车在百万元市场上形成独特竞争力,以及高端市场的布局。
而在去年透露将推出MONA品牌时,他还说到MONA将是小鹏第二品牌,乃至是「第三品牌」的开始。
显然,小鹏没有想着一直往下打,它的高端品牌看来亦已呼之欲出。
小鹏的质变,仍在突破大家的预想中。
从近来新势力的交付表现来看,小鹏多少是掉队了。
作为现时仅剩不多坚持纯电的新势力代表,应该说它也尽力了。
尽管小鹏暂时阔别了“销量C位”的位置,但有着滴滴和大众的双巨头加持,这已然说明小鹏功底的深厚。
只要大家愿意深挖一下,它总能给到大家一定的惊喜。
更好的是,如今小鹏已经进入到了产品扩张期,未来5个季度都将有新车发布。
小鹏,要回到舞台中央来了。
迎来新生的它,将会呈现出一副全新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