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前,2021年年底,济南楼市如火如荼,各房企成绩单耀眼无比。
那一年,济南市场前六名,全部过了百亿。分别是:万科、融创、中海、龙湖、绿地和恒大。
另外,前十名全部都是外来头部房企,华润、碧桂园、金茂等。
然而,2024年前八个月的业绩排行,济南本地房企回归势头明显。
银丰、济高控股、济南城投、历下集团等都杀入了前十名。几年前,这几家企业,对投资地产可没兴趣。
令人唏嘘的是,今年,不少头部房企已经从排行榜上消失。其中,有一些已经“放弃”济南市场。
更有甚者,正在逐步放弃山东市场,包括青岛、烟台。
1、知名头部房企,风光不在
2021年,融创在济南干了接近150亿,在山东实现了济南、青岛齐头并进的双城模式。
如今,融创完全放弃了这两个城市。甚至于西海岸新区的大量存储,比如星光岛某住宅地块都被拍卖了。
同样,龙湖和碧桂园情况类似。
那时候,凭借“高杠杆、高周转、强扩张”策略,在房地产高歌猛进的那个时代,知名头部民营房企也迎来了黄金发展期。
如今多数还有拿地实力的房企,都在重仓南方市场,江浙沪、广东等一二线城市。比如,已在济南市场近乎于隐身的融创,仍然在上海奋战,热销,业绩还不错。
看看山东市场,以济南和青岛为例,很多布局多年的头部房企不断在做减法。
万科不仅放弃了济南,连青岛、烟台也放弃了。仅剩的一些尾盘,艰难去化中。2023年,万科在山东没拿一块地。
恒大和碧桂园属于弃疗型的;世茂、旭辉,中南、中骏、金科、蓝光等外来房企还在挣扎中,但已经不可能在济南继续拿地了。
龙湖很有意思。说它正在放弃济南,因为龙湖在济南的市场份额不断下跌,从百亿到仅剩零头,肉眼可见。
但龙湖去年还在济南补仓了,目前西客站项目业绩还不错。
最近两年,龙湖在山东,基本就是去化库存,先放弃烟台,再放弃青岛。最辉煌时候,龙湖山东有三家城市公司,现在仅剩一家了。
中海的路线和龙湖相似。先是放弃了烟台和威海,进行合并、裁员。
去年,中海在青岛和济南分别拿了27.9万平、17.3万平土地。持续在济南拿地,这也是中海仍能霸榜济南楼市的原因。
能看得出,龙湖和中海虽然还在济南、青岛市场奋战,但明显谨慎了很多。
不拿地或者谨慎拿地,库存不断去化,很多房企开始缩减在山东的人员规模等。
比如,华润、金地、中骏、龙湖、新城、碧桂园等,有的把济南青岛合并成了山东公司,有的把青岛降成事业部,有的取消了济南分公司……
2、这真是一个围城!
四五年前,多家头部房企,轰轰烈烈地杀入山东,首选济南和青岛,其次烟台、威海。如今,不少房企已黯然离场。
能做到体面撤出的,很少。这像极了年轻人往大城市蜂拥,遭受挫折打击之后,重回梦开始的地方。
在济南,在青岛,也见证了诸多头部房企的崛起和衰败。衰退过程中,总会伴有阵痛和意外。就像这几天热度很高的新城控股。
王老板出狱后,雷厉风行,某副总裁、某区域总经理先后被送进去了。
万科济南前老总上半年也被带走了。
当外地头部房企,经过大洗礼之后,让出了山东市场。虽然,市场整体下滑,蛋糕小了,但还是有机会的。
这不,一部分本地房企,开始布局;还有一部分平台公司,在关键时刻托底。
济南这边,本土民营房企就是银丰地产,济南银丰玖玺城,稳定输出;鑫都置业、瑞马集团、众成、东海集团等省内房企,也在济南有布局。
今年,济南市场很明显的一个变化就是,平台公司的崛起。这里面有被迫成分,但至少比“跑路”房企强很多。
像济高控股、济南城投、历下集团等市场份额已经很高了,排行榜上很显眼。
青岛市场,海信地产和海尔地产,依然强势;和达、青特、天一、瑞源等本地房企还是中坚力量;外来房企,金茂、保利表现还不错。
青岛楼市也有本地国企的身影,比如,北岸控股、地铁置业、国信集团等。但青岛国企市场占有率没济南平台公司高。
不得不说,济南的平台公司是真下血本拯救市场。比如,济高控股,独立操盘了多个项目,同时还跟保利等房企合作开发,冉冉升起中。
还有一个细节。省内房企对青岛市场仍然有浓厚兴趣。
来自淄博的金鼎智达,两年“抄底”青岛三个地块,甚至跑到崂山高价拿地,勇气可嘉。
东营的海通在青岛城阳也布局了一块地……
市场再差,也挡不住“尝鲜”者。当然,也有从青岛市场悄然撤离的。
你看,昔日潍坊大佬恒信、日照大佬安泰,在青岛尝试两个项目之后,立刻就消失撤出了。
各位,咱们何尝不是如此?经常,自己亲自撞了南墙,才知道疼。
四年前,地不好拿,房子好卖;如今,地好拿,房子不好卖……
一个不能稳定、持续的市场,谁都发怵。
购房者,害怕买了亏;房企,担心拿地陷进去。
你说,路在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