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在古代中国,“八百里加急”这个词常常被用来形容紧急的事务,但究竟什么是“八百里加急”?它到底有多快?为什么连强盗都不敢抢夺?这个制度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八百里加急究竟有多“急”?

“八百里加急”是古代中国用于快速传递重要信息的特殊系统,在没有现代通信技术的年代,这种方式堪称当时最快的信息传递方式,然而它的运作方式、速度和影响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

这个制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但在唐代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和完善,唐朝建立了完整的驿站网络,为“八百里加急”的实施提供了基础设施——每隔约20里就设有一个驿站,驿站里备有快马和熟练的骑手,随时准备接力传递紧急信息。

那么“八百里加急”究竟有多快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尽管名为“八百里加急”,但实际上一天能跑八百里的情况极为罕见,在正常情况下,一天能跑300到500里就已经相当不错了。

有历史记载显示,在安史之乱期间,一封“八百里加急”的信从发出到送达用了整整6天时间,总共跑了约3000里路,平均每天大约500里。

这种速度在当时已经是惊人的了,要知道在那个年代,普通的信使可能需要数月才能完成同样的距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八百里加急”的速度之所以能够如此之快,主要依靠几个关键因素:

首先是驿站系统,驿站的密集分布确保了马匹和骑手可以及时更换,保持持续的高速前进,然后就是优质的马匹,负责“八百里加急”的马匹被称为“千里马”,是经过特殊挑选和训练的超级跑马,再者是骑手的素质。这些骑手都是训练有素的骑术高手,能够与马匹完美配合。

这种高速运转并非没有代价,无论是马还是人,都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常常会出现马匹刚跑到驿站就因过度疲劳而倒下的情况,,从而使得“八百里加急”只能在极其重要的情况下才会启用。

那么“八百里加急”主要用于什么场合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常见的用途是传递军情,例如边境突发战事或某地发生叛乱,这种紧急情况必须第一时间通知朝廷,除此之外,一些重大的政治事件或自然灾害的消息也可能通过这种方式传递。

有趣的是,虽然“八百里加急”主要用于传递国家大事,但历史上也出现过滥用的情况,最著名的例子莫过于唐玄宗为了讨好杨贵妾而用“八百里加急”运送荔枝。

据传当时唐玄宗下令在72小时内将新鲜荔枝从岭南运送到长安,送到杨贵妃嘴里,谁料这一举动不仅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也引起了朝野上下的不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个荔枝事件给后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至于荔枝还因此多了个“妃子笑”的别名,当然,这个名字表面上听起来像是在赞美,实际上却暗含对这种荒唐行为的讽刺,并且这个事件也被后人视为唐朝走向衰落的征兆之一。

回到“八百里加急”本身,古代的道路条件远不如现代,大多是坑坑洼洼的土路,即使是官道,也只是相对平整一些,遇到下雨下雪的天气,情况会更加糟糕,想象一下在泥泞的道路上骑马狂奔的场景,就能体会到“八百里加急”骑手的艰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除了自然环境的挑战,“八百里加急”的骑手还面临着其他风险,比如说路上可能遇到强盗或劫匪。

为了应对这种情况,除了骑手之外,还有一些专门负责护送的官员,这些人不仅要护送信件,还需要有一身好武艺,能够对付可能遇到的危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抢?不要命了?

说到强盗,你可能会好奇,既然“八百里加急”这么重要,为什么强盗不去抢它呢?实际上,这里面有几个原因。

首先,抢夺“八百里加急”的惩罚非常严重,朝廷规定,谁要是敢动这个,罪加三等。

这意味着什么?就是说如果被抓到,那可是要倾家荡产、甚至掉脑袋的大罪,对于大多数强盗来说,这个风险实在太大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后就是抢到这种信件对强盗也没有什么实际好处,因为这些信件不能卖钱,而且大多数强盗是文盲,就算抢到手也看不懂内容。

而且虽然强盗不是好人,但他们也有自己的规矩,“盗亦有道”这句话不是没有道理的,一般来说,他们不会去碰那些关系到国家大事的东西,就像他们通常也不会去抢进京赶考的书生,或者传递重要公文的使者一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外,“八百里加急”的骑手在路上还享有特权,他们可以横冲直撞,即使不小心撞到路人也不用负责,毕竟国家大事比个人利益重要得多,这种特权也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八百里加急”的安全。

从今天的角度来看,“八百里加急”的速度可能显得不够快,我们现在发个消息,动动手指就能在几秒钟内传遍全世界,但是如果我们把自己置身于古代的环境中,就会发现“八百里加急”的速度是多么惊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那个交通和通信都极其不便的年代,信息的传递全靠人力和马力,一般情况下,一封信可能要几个月才能送到,特别是在那些山高路远、天气恶劣的地方,通信更是困难。杜甫的诗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生动地描述了当时通信之难。

相比之下,虽然“八百里加急”还是需要几天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将消息送到,但在当时的条件下,这已经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八百里加急”的存在,不仅保证了重要信息的快速传递,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历史的进程,它使得中央政府能够更快地了解边疆情况,做出及时反应,在一些关键的历史时刻,这种快速的信息传递可能改变了战争的走向,影响了朝代的兴衰。

同时,“八百里加急”的制度也反映了古代中国的政治体制和社会状况,它展示了中央集权制度下,政府对信息控制的重视,通过这个制度,后人可以窥见古代中国的通信系统、驿站网络,以及整个官僚体系的运作方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正如唐玄宗运送荔枝的例子所示,任何制度都有可能被滥用,当权力没有受到有效制约时,即使是为国家利益而设的制度,也可能被用来满足个人私欲,“一骑红尘妃子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深刻的历史教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参考资料:
1.李林甫注,实出张九龄等人之手.唐六典.中华书局.2014-07-01
2.《初过陇山途中呈字文判官》
3.古代的“八百里加急”究竟有多快?-遂宁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官网] 发布时间:2020-09-20 10:59
4.古代“八百里加急”有多快,你知道吗-北青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