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经营最根本的源头活水跟人有关,就是心、是良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代学界和企业界如何在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中,做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研究与实践?2024年上海孔子文化节第四届儒商论坛,昨天下午在上海社会科学会堂举行。约150位学界和企业界代表参会。

论坛以“新时代、新上海、新儒商——儒学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为主题,意在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三中全会精神,探讨优秀传统文化对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儒学精华、儒商理念对于重塑新时代企业家精神的重要作用。

在主旨演讲环节,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哲学部副主任乔清举教授从“阳明心学”的角度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和商业本质性的关联。他说,古代中国讲士农工商,商是被排斥的;但传统文化还有一以贯之的线索,即对于商业有一个本质性的认识。他梳理了基于阳明心学的九条经营结论,其中包括:生意发自人心之仁;做生意、搞经营是完善和完成天地生生之德;企业经营管理的根本性目标是使企业获得“生意”(本意)、生命力;企业通过建立仁爱共同体、向人间播撒爱来获得“生意”,所以它应同时具有内生力、外生力两种能力;经营最根本的源头活水跟人有关,就是心、是良知;要带着对自然、对社会、对他人的爱意去做生意,要扩展仁心,通过工业、企业、商业,把自己内心对于社会、对于他人的爱意扩展开来。古代社会,从商这种渠道不是主要的渠道,现代社会则是非常主要的渠道。当仁心扩展,爱意丰满了,生意也就生生不息。

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颜世安认为,《论语》对话的重心是仁学、君子之学、关于道德的学说,它们全部都和“下行路线”(即走入小邦、邑、民间)有关。中国式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人口众多的现代化,正因为人口众多,就要加强基层治理、基层管理。当下儒学研究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把原来学术界比较忽视的一面,即儒家跟基层社会治理的关系,比较详细地揭示出来,用对儒家思想的更精深、精细的研究,为研究社会基层治理提供参照。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主任、上海炎黄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刘梁剑从《周易》讲到《小王子》,在融通中西思维的努力中,尝试寻找对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启发。中国式现代化是在两个大变局下推进的,更需要我们用辩证的方法、辩证的思维看待变局、对应变局、回应变局。中华传统文化告诉我们在变化中如何把握主动,来应对变局,它既是等待,也强调把握主动。

在“圆桌对话”环节,上海财经大学教授、国际儒商高等研究院院长张雄,首都师范大学教授、中华孔子学会副秘书长孔德立,上海海事大学教授、国学专家左飚,鑚滔集团董事局主席、董事长,上海市儒学会儒商分会会长丁兴才,旭川化学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孙洪钧,上海今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德忠等就现代企业家如何看待从研究儒学到成为儒商之间的过渡、如何借力儒家思想做好大企业、上海企业家关注什么样的企业家精神、当代儒商精神应该如何概括等话题,展开了研讨。

上海市社联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王为松,嘉定区委常委、区委宣传部部长顾惠文致辞。上海市老领导、炎黄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周慕尧、陈正兴向多位专家、教授颁发了高级专家聘书。上海炎黄文化研究会会长汪澜致闭幕词。

本届儒商论坛由上海孔子文化节组委会、上海炎黄文化研究会、上海财经大学国际儒商高等研究院联合主办,上海炎黄文化研究会孔子文化专业委员会、嘉定区嘉定镇街道办事处承办。儒商论坛由上海炎黄文化研究会于2018年发起创办,其主旨是依托该研究会的学术资源,向企业界宣讲、传播儒学精华和儒商理念,为新时代新儒商提供精神滋养,促进企业创新发展。在嘉定区委区政府支持下,儒商论坛已成为近年上海“孔子文化节”的一项重要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