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报道,外交部长王毅应约会见美国总统国际气候政策高级顾问波德斯塔。王毅说,中国国家领导人提出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三原则,为中美关系的未来指明方向。中国坚定不移走绿色、低碳、可持续的发展道路,积极参与应对气变国际合作。气变对话合作既是中美关系的组成部分,也是落实两国元首旧金山会晤共识的重要举措。希望美方同中方共同努力,合力应对全球性挑战。美中携手不仅惠及两国人民,也将为全球带来更多福祉。
最近美国总统国际气候政策高级顾问波德斯达访华,与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刘振民会谈。世界两大温室气体排放国在11月美国大选以及联合国气候变化巴库大会之前的关键接触再次引起各方关注。此次访问是波德斯塔继今年早些时候接替克里担任美国气候问题最高外交官后首次访华。或许是巧合,拜登政府的高级别官员首次访华,就是克里在访问上海,而在本届拜登政府尾声,再一次派出波德斯塔访华,凸显出气候议题在稳定中美关系中扮演的特殊作用。
近年来,气候变化的影响已经变得越来越明显了。无论是极端天气、冰川融化,还是海平面上升,这些问题让每个国家都感受到了压力。而中美作为全球最大的两个经济体,温室气体的排放也位列前茅。中国这几年在新能源领域做得不错,比如太阳能和风能都发展得很快。美国这边也一直在推自己的清洁能源技术,而且作为曾经的气候“领头羊”,他们在国际舞台上也有很大的话语权。如果两国能够共同推动气候议题,其他国家自然也会跟上步伐,这对全球减排来说简直是个好消息。
不难看出,中美两国这段时间的互动频率相当高,横跨经济、金融、战略、外交、军事、气候变化等领域,可能也只有这种沟通密度,才能确保中美关系在剩下的半年里不出任何差池,让拜登政府顺顺利利地完成交接,同时也是为年底可能的元首会晤铺平道路。而随着这些沟通的进行,中美关系是否因此得到缓和?至少表面上看来是如此,国际社会也都乐见中美能保持沟通。但我们也不能忘记,中美关系最核心的矛盾依然存在,沟通只是降低了擦枪走火的可能,让中美充分了解彼此的立场。
气候变化作为中美关系中的“缓冲带”,为双方提供了一个相对独立的合作平台。尽管两国在军事、政治和国家安全等领域存在摩擦,但在气候问题上,中美两国却能够找到共同点。这一现象为中美关系的改善提供了希望,也为全球气候治理注入了新的动力。中国明确指出,合作的前提是双方必须公平对待,拒绝任何带有政治色彩的附加条件。中国对于西方发达国家在气候问题上的道德绑架持有强烈反对态度,强调不应由发展中国家单方面承担应有的责任。
中方所宣布恢复的第一项合作乃是气候方面的合作。于彼时同步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克里特使与解振华特使展开了多次非官方会晤,中方称,中美间的气候谈判具建设性意义,期望能就相关问题持续展开正式对话。视角回归当下。现今中美两国的气候特使已然更替,然而气候会谈依旧是两国间的一条关键沟通途径。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方才结束其对华之行,此乃其在拜登政府任职近四年间的首次访华——充分彰显当下中美关系的复杂性。
而这次会议的召开,正值全球气候治理的关键时期,距离《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9次缔约方大会还有不到三个月的时间,中美两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和温室气体排放国,其在气候行动上的合作对全球气候治理具有重要意义。会谈中,双方讨论了实施各自2030年国家自主贡献和准备各自2035年NDC的计划,以及减少甲烷等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的排放。这些讨论不仅体现了中美在气候行动上的共同承诺,也为即将到来的COP29大会创造了合作氛围。
事实上,中美经济工作组、金融工作组陆续开展工作,中美海洋事务磋商、中美军控和防扩散磋商、中美外交政策磋商等也在逐步恢复,还有中美在气候变化领域总算达成了合作,这足以表明虽说中美间有各类矛盾和分歧,可只要美方拿出诚意,中美就能通过沟通、交流、商议,最终实现双方都认可的合作。有分析者称,在应对气候变化这事上,中美两国没啥根本性矛盾,倒是有不少共同利益。近些年来,美国不断出现墨西哥湾飓风和加州大火,这是大自然给美国的警示。
王毅强调,气候变化对话与合作不仅是中美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落实两国元首旧金山会晤共识的重要举措。希望美方能够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切实尊重中方的合理关切,避免将气候问题政治化、工具化,共同推动全球气候治理进程。很显然,王毅的此番表态不卑不亢,既表达出中方愿意与美方一道,解决全世界人类共同问题的积极意愿,也阐述了中美合作的前提条件与基本要求。事实上,王毅所表达出的态度也与当前的中美关系相对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