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觉知要常提不放?觉知不能忘而失照!
玩心帮
2024-09-23 10:11湖南
接着讲《传习录》里,王阳明和陆原静的来往书信,王阳明说:你的来信里写到:
“佛家还有常提念头的说法,这与孟子讲的‘必有事焉’、和您说的致良知是一回事吗?这是不是‘常惺惺’、常记得、常知得、常存得呢?
当这个念头提起时,应付诸多事物一定会有正确的办法。但只怕这念头提起的时候少,而放失的时候多,那么工夫就有间断了。
并且,这念头的放失,多是因为私欲和气的萌动引起的,猛然惊醒之后又可提起。但在放失而未提起时,由于心的昏暗与杂乱自己往往不能感觉到。
今天,要想日益精进光明、常提不放,又使用什么方法呢?只要这常提不放就是全部功夫了吗?还是在这常提不放中,更应该有省察克治的功夫呢?
虽然整日里常提不放,然而如果不再加入戒惧克治的功夫,私欲只怕还是不能剔除。
如果有戒惧克治的功夫,又成为‘思善’的事情,这和本来面目又不相符,到底怎样做才算正确呢?”
以上是陆原静在信中问王阳明的内容,这个问题要结合前面的内容一起看,我们先来看王阳明是怎么回答的。
王阳明说:“戒惧克治就是常提不放的功夫,就是“必有事焉”,这岂能当两回事看待?
关于你这一段问的问题,前面我已说得十分清楚。这里却是你自我迷惑,言语说得支离破碎,零乱不堪。
至于与本来面目不相符的疑问,都是自私自利、将迎意必的毛病引起的,剔除这个毛病,这个疑问也就迎刃而解了。”
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是常提不放,其实就是常提起觉知,让这个觉知常在,不间断。
这样就能常知、常照、常觉。这就是常惺惺、常记得、常知得、常存得。
前面王阳明说过:“理无动者也。常知、常存、常主于理,即不睹不闻、无思无为之谓也。”
所以我们说常提不放,其实就是戒惧不睹,恐惧不闻的功夫,也就是这里王阳明说的「戒惧克治即是常提不放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