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成都日报05版版面图

1929年,李正全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的童年在抗日战争的硝烟与战火中度过,只有十来岁的李正全参与成都防空,成为当时最小的“跑警报“队员,每当空袭来临,他总是第一时间拉响警报,协助疏散,小小年纪的他表现非常出色。

1949年12月27日,成都迎来解放,历史翻开了新的篇章。几天之后,1950年1月1日,成都市军管会公安处成立。1950年3月,成都市公安局正式成立,驻地华兴街45号。从此,守护之路开启。李正全的人生也翻开了新的篇章,因为在“跑警报”工作中表现出色,他很快成为治保积极分子,随后进入公安队伍,成为成都市公安局东城区老半边街派出所民警,并最终为公安事业奋斗一生。

70余载光阴流转,如今的成都,连续六次获评“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市”、四度蝉联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最高荣誉“长安杯”,连续十五年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2023年,成都市被公安部命名为首批全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示范城市。

时代的大潮奔流,置身于其中的一代代民警,一个个派出所,成为记录守护之路的最好切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01号任命书

屡破大案要案

年轻民警成长为公安局长

在成都公安史馆二楼展厅,陈列着一份20世纪50年代颁发的任命书,虽已泛黄,但任命书上市长李宗林、副市长米建书、李劼人的名字依旧清晰可见。这份任命书是颁发给冯思平的,编号001号,任命冯思平为公安局二科工作队副队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冯思平如今已年逾九旬,说起那段公安岁月,他打开了话匣子。1950年1月21日,成都解放不到一个月,不满21岁的他开启自己的公安生涯,在这之前,他在四川大学政治系读书。由于文化素质高、钻研精神强,他迅速熟悉掌握了公安政治保卫、侦查工作业务与技能。

1962年7月,冯思平带领民警侦破一起要案,抓捕了主犯,他获得当年的成都市劳模称号。紧接着,他又利用此案顺藤摸瓜,凭借自己熟练的技侦技术,挖出一起案中案。连破大案,让冯思平踌躇满志,决心再干出一番事业,保一方平安。

1978年以后,冯思平担任市局刑警大队大队长,任职期间,他带队侦破了多起大案,其中16路1031号公交车爆炸案尤为有名。1979年5月7日案发后,坊间有各种传言。此类案件公安机关是第一次遇到,当时技术条件相对落后,冯思平率领办案民警,从现场留下的三眼皮鞋和绣花鞋垫入手,循线追踪,最后在云南大理将嫌疑人季某抓捕归案,短时间内破获了这起震惊全国的大案。在成都公安史馆,还保存有当时刑警大队现场勘查笔录的影印件。

1980年8月,市委、市政府和省公安厅召开表彰大会,刑警大队荣立集体二等功。至今冯思平还记得,市上发了一笔奖金,专门用来修建刑警大队办公楼。

1983年6月,冯思平被任命为成都市公安局局长,成为第6任公安局长。任职期间,他倾力履职,为维护成都社会治安稳定作出了突出贡献。

001号任命书虽已泛黄,但以冯思平为代表的第一代公安民警铸就的金色盾牌,永远不会褪色。

74年未变更的地址

老派出所焕发新颜

294座蓝白小楼带来安全感

挂着木质牌子的望江路派出所门口,一头卷发、眉清目秀的颜冬梅刚刚穿上新领回来的深绿色制服,那是1983年的春夏交替之际,18岁的她正式成为一名人民警察。

望江路派出所成立于1950年,是新中国成立后成都第一批公安派出所,那时它的名字还是培根路派出所。1960年前后,培根路派出所更名为望江路派出所,并一直沿用至今。74年的时间里,从未变更地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83年5月,颜冬梅和同批次入警的1200余名民警正式下所,进入各个派出所开展工作。那时的望江路派出所仅有现在的一半大小,门口挂着一块写有“望江路派出所”的木牌,10多间平房,院子中间有个水池,即使已经过去许多年,颜冬梅依然能回忆起当年派出所的模样。

派出所近20名民警日常巡逻、出警要么靠步行,要么就骑车,永久、凤凰、飞鸽,这些记忆里的自行车品牌可是当时的时髦物品。“派出所里最好的交通工具是一辆‘边三轮’,旁边带个挎斗,一般外出执行重大任务的民警才能用。”颜冬梅说,以前办了案子抓了嫌疑人,对方交代的所有信息都需要民警亲自前往实地核实,最多的时候,一个案子办案跑了30多个地方,火车转汽车,汽车到不了就乘马车,马车下来再走路。

进入派出所后,颜冬梅成为社区民警。现在看来只需要采集后用电脑录入的各类人口信息,在那个时候却是最让颜冬梅头疼的。每年年终,派出所需要对辖区人口信息进行统一整理,一两个数据对不上时,常常需要两三天才能查清楚,全是本子上手工记录的,一排又一排,不小心就容易看错。

岁月变迁,如今的望江路派出所调解室、监控室、办案区等区域分工明确,各类现代化、信息化警务设备一应俱全,信息化现代化融入警务工作 为群众带来快捷便利,守护一方平安,服务一方群众。

如今,成都公安下设的派出所已经增加至294个,不论在哪里,只要看到那一座蓝白相间的小楼,市民的心里都感觉分外踏实,倍感安全。294个派出所的服务触角还延伸至居民住宅区、商业区、产业集聚区、高等院校。全市290个“一站式”办证服务点,一站式办理户政、交通、出入境等涉及多个方面的公安业务,依托派出所建立的麓山国际社区警务工作站、肖家河北片区警务工作站、宽窄巷子社区警务工作站等多个“平安前哨”工作站,全面构建起“15分钟公安便民服务圈”。

街巷有宽窄

为民无止境

“枫桥”之路

黄瓦街派出所、浆洗街派出所、春熙路派出所都成立于1950年,74年风雨兼程,守护蓉城平安,就像陪伴在成都市民身边的老朋友。进入新时代,它们又在践行“枫桥经验”的道路上焕发新颜,更好地服务群众。

宽巷子、窄巷子、井巷子、小通巷……一条条并不宽敞的街巷,几十年时间,数代人传承,衍生出一个派出所为民服务的理念。“巷子可以窄,但为辖区群众服务的思路要宽。”2008年临退休之际,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模、原黄瓦街派出所社区民警江志敏对接管辖区的社区民警陈海波这样说。

黄瓦街派出所2019年11月被公安部授予全国首批100个“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如何践行枫桥经验?心里得装着群众。

2024年9月的一天,东门街60号,回访。“阿姨,没有滴水的声音了吧!”“没有了,我每天都睡得好。”一位60多岁的老人回答说。老人神经衰弱,对声音格外敏感,夜里总是能听到空调外机滴水的声音,她被困扰许久,彻夜难眠。陈海波先是在老人住的那一栋排查,并没有发现空调外机。她又扩大了范围,在老人住所对面的一栋楼发现了有空调外机在滴水。

这是一家印务公司,晚上要上班,闷热的天气不开空调显然不可能。陈海波协调公司老板,将空调外机的滴水管换了方向。第二天她上门问老人情况如何,老人告诉她,滴水声变小了,但还是听得到。陈海波又上门找公司老板,给他说明了老人遇到的情况。“你这个警察真的负责,我配合你的工作。”被陈海波的工作态度所感动,老板将空调外机换了位置,老人也不再受滴水声之扰。

陈海波说,她一直记得江志敏大姐对她说的话,为民服务的思路一定要宽,行走街巷间,服务群众事。

时间回到早已远去的1984年,一位年轻人将一名小偷扭送到了浆洗街派出所,当时的派出所还是瓦房,年轻人没有想到,他会来到这里工作,并干出一番成绩。这个年轻人就是后来成长为全国优秀人民警察的郭学彬,如今的他已经快退休了,但成都市首个以社区民警命名的警务室—郭学彬警务室成立于2010年3月,近年来化解矛盾700余件,成功率达99%。

2023年11月24日,全国第三批100个“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名单公布,浆洗街派出所榜上有名,成为成都市第4个“枫桥式公安派出所”。目前,成都市“枫桥式公安派出所”数量位列全国省会城市及副省级城市“双第一”。

黄瓦街派出所、春熙路派出所、石羊派出所、浆洗街派出所,四大“国枫”所引领之下,新时代枫桥经验在成都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近2万名民警辅警全面融入“微网实格”,排查化解矛盾纠纷13.8万件。

【记者手记】

回望历史,成都公安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艰辛历程。在那个物质匮乏、技术落后的年代,他们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为成都的平安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进步,一代代公安民警不断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创新警务模式,提升警务技能,继续以一颗忠诚警魂之心,践行警察之责。74年弹指一挥间,有的民警已经老去,新的面孔已经顶上,老派出所焕发新颜,新派出所正在迎头赶上,守平安蓉城,护万千气象。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记者 何良 摄影 李冬 制图 申娟子 编辑 罗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