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9月13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8月金融统计数据。

8月新增人民币贷款9000亿,同比少增4600亿;政府债券融资16130亿,同比多增4371亿。政府发债是8月社会融资的主要支撑项,财政发力进度有所加快。存量方面,8月末M1(狭义货币)同比下降7.3%,较上月进一步回落0.7个百分点,连续5个月负增、并创历史新低;M2(广义货币)增速同比增长6.3%、与上月持平。金融“挤水分”,存款定期化、流向理财等现象或仍在延续。

在发布8月金融数据后,央行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8月金融数据总量合理增长,信贷结构持续优化,利率在低位水平继续下行。该负责人提到,下一步央行将着手推出一些增量政策举措,进一步降低企业融资和居民信贷成本等。分析认为,央行选择此时表态,预示着降准大概率将落地,存量房贷利率调降概率在提升,但幅度仍要考虑银行净息差水平。

 政府发债依旧是社融主要支撑

  存款定期化、流入理财等现象或延续  

9月13日,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8月新增社融规模为30298亿,同比少增981亿;存量社融增速8.1%,较上月下降0.1个百分点。

分项看,8月新增人民币贷款9000亿,同比少增4600亿,处于历年同期偏低水平。其中,8月企业短期贷款、中长期贷款分别新增-1900亿和4900亿,同比分别多减1499亿、少增1544亿。分析认为,8月工业部门开工率弱于季节性,PPI(生产价格指数)同比增速继续下探,在企业盈利制约之下,对公信贷景气度整体不高。而地产和基建等传统行业表现总体一般,企业融资需求相对承压。

8月居民短期贷款增加716亿,同比少增1604亿,已连续7个月同比少增,指向居民消费可能仍然偏弱;居民中长期贷款增加120亿,同比再度转为少增,少增402亿。分析人士指出,当前房地产销售表现较为一般,制约居民中长期贷款增长;与新增贷款利率相比,存量房贷利率偏高,居民提前还贷行为或仍在持续。

据央行披露数据,8月政府债券融资16130亿,同比多增4371亿,是8月社融的主要支撑项。广发证券分析师郭磊等表示,今年前8个月政府债融资累计增加5.64万亿,按照两会目标推断,今年9-12月政府债融资规模仍剩余3.32万亿,比2023年同期少增1.32万亿,财政发力进度有所加快。

存量方面,8月末M1同比下降7.3%,较上月进一步回落0.7个百分点,连续5个月负增、并创历史新低;M2增速同比增长6.3%、与上月持平。

华泰证券固收团队认为,M1增速进一步下滑反映实体经济活力总体在偏低水平。此外,监管规范手工补息影响仍在,加上7月底存款降息落地,部分活期存款定期化、定期存款流向理财等非银机构,对M1也会造成一定扰动。8月居民存款同比少增777亿,非金融企业存款同比少增5390亿,而非银金融机构存款则同比多增13622亿。

央行罕见解读当月金融数据

  为经济回升向好营造良好货币金融环境  

在公布8月金融数据后,央行罕见对单月数据作出了解读。央行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从8月份数据看,金融总量合理增长。今年以来,央行全力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着力优化信贷结构,金融支持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强度、适配性和精准性明显提升。

截至8月末,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13.69万亿,同比增长15.9%,其中,高技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3.4%。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余额3.09万亿,同比增长21.2%。“专精特新”企业贷款余额4.18万亿,同比增长14.4%。普惠小微贷款余额32.21万亿,同比增长16.0%。以上贷款增速均高于同期各项贷款增速。

8月份,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57%,比上月低8个基点,比上年同期低28个基点。新发放普惠小微贷款利率为4.48%,比上月低8个基点,比上年同期低34个基点,利率在低位水平继续下行。

上述部门负责人表示:“央行将坚持支持性的货币政策立场,为经济回升向好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同时加大调控力度,加快已出台金融政策措施落地见效,着手推出一些增量政策举措……进一步降低企业融资和居民信贷成本。”

华泰证券固收团队分析称,央行选择此时表态,一方面避免市场对数据过度解读,传递货币政策稳增长稳预期的态度。另一方面也预示着降准大概率将落地,而降息可能视8-9月经济数据与美联储操作决定。同时,在居民消费有待提振,提前还贷居背景下,存量按揭贷款利率调降的概率提升,但幅度仍要顾及银行净息差水平。

9月5日,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在国新办举办的“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表态,“年初降准的政策效果还在持续显现,目前金融机构的平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大约为7%,还有一定的空间”;同时,邹澜指出,受银行存款向资管产品分流的速度、银行净息差收窄的幅度等因素影响,存贷款利率进一步下行还面临一定的约束。央行将密切观察政策效果,根据经济恢复情况、目标实现情况和宏观经济运行面临的具体问题,合理把握货币政策调控的力度和节奏。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黄顺威

数据来源:wind,华泰证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