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中国人来说,宗教,似乎总是带有一点儿接地气的本土味儿

伊斯兰教的穆斯林们,是讲究一清二白三红四绿五黄的兰州拉面店主,或者把羊肉串烤得倍儿香的新疆风味烧烤店老板,当然还有更多是除了不吃猪肉不喝酒之外,跟大家一样挤公交地铁通勤上下班勤勤恳恳养家糊口的打工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基督教的兄弟姐妹们,更是会帮着周边老年人做点儿家务,逢年过节还会给社区居民送点鸡蛋大米色拉油之类的,主打一个热心助人与人为善。

至于佛教的出家人和居士们,虽说跳出红尘外潜心修行,但是遇到事儿,他们也是真上啊,不管洪水还是地震,他们都会尽一份作为一个公民的责任,“出山”帮助有需要的人们。

三大宗教,在中国显得格外融洽,互相之间不仅没有任何芥蒂,更能够在生活中和谐相处,虽然信仰不同,但是信徒彼此之间完全可以成为同事、朋友甚至互相缔结婚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样的情况,中国人司空见惯,但是在国外,则多少有点不可思议。

这也难怪,毕竟在西方国家,穆斯林可是被视为社会不安定因素的,哪有在中国那么慈眉善目,与人为善?

这是为什么呢?

先从宗教的底层逻辑说起吧

说真的,宗教的本质,实际可以看作是一种“指引”。

世界三大宗教:佛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基本都是靠“指引”来建立自己的影响力的,也就是在遇到问题时指引人如何去解释问题,以及如何去解决问题,这对于处在蒙昧时期的人类来说,意义是重大的。

毕竟有很多“人”无法解决的问题,交给“神”来解决,确实是个好办法。而如果“神迹”得到验证,则会进一步巩固宗教的影响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于是,在人类的三观不断建立以及完善的过程中,宗教起到了不可忽视的指引作用,尤其是在劝人弃恶扬善,劝人建立和谐的社会秩序中,宗教信仰中用关于人类自身的解释,塑造了人类的价值观

而宗教对自然现象、对宇宙法则的解释,则构成了人类的世界观;宗教对于人类生活规律的推断和论点,也就可以视为人生观的一个部分。

于是,全能的“神”就是这样被创造出来的,它发源于科学知识匮乏的时代,在不断的解释以及解决问题中逐步壮大,也越来越拥有稳定的信徒群体和能够传承的信仰体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个逻辑,放眼全球,基本都是适用的。

但是在中国,又多少有点不一样。

作为农耕文化国家,中国人习惯了胼手砥足从刀耕火种中一点一滴建设起自己的家园。因此在中国的神话传说中,总是表达着“人定胜天”的理念

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愚公移山,精卫填海,后羿射日:家门口有山,我自己搬,前路上有海,我自己填,气候炎热日头太晒,我自己射,更值得相信的是自己的双手而不是神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于是,中国在“解决问题”方面,除了自己通过实践琢磨出来的各种经验之外,还有儒家等中国传统思想,更适合中国人价值观,主张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的核心思想为中国社会秩序提供了思想的支撑,可以说是在一定方面替代了宗教的指引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此,从宗教产生的底层逻辑来看,中国的精神世界支撑是“一半满天神佛,一半自力更生”的。

再来看看中国的本土宗教?

无论佛教、基督教还是伊斯兰教,都是“外来”的,它们起源地都不在中国。

所以要说明白它们为什么到了中国就变得格外“融洽”,与中国文化能完美适配,除了说明宗教是如何起源的,还得聊聊中国本土的宗教。

有很多人觉得佛教可以说是中国的本土宗教了——毕竟西游记的故事不就是依托佛教而诞生吗?中国神话中普度众生的观音菩萨、如来佛祖,也都是佛教的神祗,但却已然有了中国式的眉眼和神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实际上,道教才是中国本土的宗教。

它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原始宗教和巫术——上古时代,人们吃坏了东西,去草地里揪几根草缓解肚皮的疼痛,掌握了这门技术的人挖了草根储备起来,喂给有同样症状的人吃,便有了几分光环。

于是当时巫医不分家,能用草药解决的,就用草药解决,药石罔效的,不妨求求老天,或许会有奇效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于是,道教顺应自然、无为而治,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理念,就在研究日月星辰、风雨雷电等万物的灵性中逐渐建立起来了。道教不仅仅参与了劳动耕作,更形成了中华民族礼乐文明的一部分。

而当礼乐文明被广泛普及,民间方士将其演化为斋醮科仪,也就是现在我们所说的“道场”。方士们除了靠走家串户,帮人们驱邪诛病而传播教义之外,也靠长生不老的神化思想来让历代帝王对长生不死充满憧憬,包括秦皇汉武都逃不过“与天地齐寿”的渴望,于是对方士们委以重任,许以重金,只求长生。

但是,无论民间方士还是皇家“天师”,他们许诺给人们的,都不是虚无的“来世”,而是实打实“今生”的好处——有小病小灾的小诉求,我给你现场解决了,有长生不老的大愿望,那我也尽力而为,不管成不成,反正你看我在忙活,没摸鱼也没划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包括后来道教的几次起义,不管是张道陵还是张角,都是先让老百姓吃饱肚子,再许诺一个分田分地的宏愿,然后再来谈谈信仰。

因此,对中国人来说,道教其实是最“实用”的,它不仅有神仙信仰,更有实用的方术和阴阳五行,主要是注重现实生活中像“健康、长寿、平安”等实际问题,提供了各种方式方法帮助人们实现这些目标。甚至它都不怎么靠信徒供养,而是自己靠看风水、打醮、算命、健身、驱邪、习武来赚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于是,道教与中国人的“三观”无比契合——开展的都是现实有用的业务,不吹牛不画饼,实实在在办事收钱,真的能给信徒带来实在的益处,还不跟别的信仰“打架”,于是道教也就源远流长地传承下来了。

外来宗教如何本土化?

说到这里,其实对于三大宗教,为何到了中国就被“同化”,也就很好理解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拿被同化最深的佛教来说吧,它起源于印度,大约在汉代传入中国。在传入中国后,在阐释教义时,首先就结合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和观念,如儒家的伦理道德观念、道家的自然观念等。

让玉皇大帝和观音菩萨能够在蟠桃宴上并肩而坐,共襄盛举,这就是佛教本土化之后才会有的特色——在任何其他国家,是无法想象一个外来的神,会跟本土的神和睦相处的,但是在中国,外来的和尚必须先本土化之后,念经才更管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包括在修行方式上,佛教也是发展出了独特的修行方式,如禅宗的顿悟法门、净土宗的念佛修行等,这些修行方式更适合中国社会的文化背景和人们的心理需求,于是佛教才能够在中国生根发芽,蓬勃生长,以至于让中国人认为它是“本土的宗教”。

伊斯兰教的同化则更彻底,中国从很早开始就接触穆斯林,但大量穆斯林教众都已经被中华文化同化得差不多了。在中国,一些穆斯林除了不吃猪肉外,其他生活和普通百姓一模一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至于基督教的话,它来到中国,也得先靠发银元、开学校医院等方式传教,但是由于基督教讲究的是修炼“死后的世界”,而日常活动也基本是以唱诗和祈祷为主,所以总还是不如佛教和道教那么“实用”,所以本土化也就不那么完全,还保存了一些“原产地”的特色。

结语

聊到这儿,其实我们就可以知道为什么中国的宗教文化,能够如此丰富多彩的原因了。

道教作为中国本土宗教,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实用价值;佛教等外来宗教在本土化过程中,适应了中国社会的需求和文化背景,各宗教在发展过程中相互影响、相互融合,重点在于“解决问题”,而不是“指导思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毕竟中国人实在是注重“实用性”,于是对中国人来说,宗教文化的“工具性”还是比较明显的,既然是“工具”,那么用得“趁手”也很关键。

有“让中国人能看到它的实用价值”的宗教,才能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