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是儒家思想中论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道理的一篇文章,原为《小戴礼记》的第42篇。现代学术界普遍认为,《大学》是孔子弟子曾参所作。《大学》的文本虽然短小,但是内容却博大精深。它集中体现了儒家的人生理想和教育目标。
儒家的主要思想包含在四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之中,而《大学》是四书的纲领。《大学》就是大人之学,讲的是怎样成为大人的学问。它回答了儒家思想中的两个重要问题,一是人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二是怎样成为这种人。
曾参
《大学》的核心思想可以归纳为三纲领、八条目。三纲领是儒家认为人应该追求的三个人生境界。这是儒家的理想人生境界。儒家认为,人应该向这个目标发展,最终成为这样的人。八条目是实现三个人生境界的八个具体路径。
一、三纲领
《大学》开篇就讲了这三个纲领,即“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1,明明德
即发扬光明的德行,把人内在的美好品质和道德修养彰显于外。
2,亲民这意味着要亲近民众,关注民生,与人民息息相关。
3,止于至善追求至善的境界,即追求完美无缺的道德标准。
大学
二、八条目
八条目是达到人生理想境界的八个阶段,依次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格物是最初的基础,治国平天下是最高的境界。
1. 格物
意为深入地观察研究万事万物之理。
2. 致知
指通过观察探究万物获得真知。
3. 诚意
即净化自己的道德。
4. 正心
要遏制和清除心中恶的欲望,使心得以端正。
5. 修身
不断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它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出发点。通过加强内在的道德追求,最终落实到外在的层面。
6. 齐家
在家中孝顺父母、敬奉兄长、慈爱子女,推及国家则是臣民忠于国君,国君爱民如子。
7. 治国
治理国家,使国家繁荣昌盛。治理国家需要遵循一定的道德和原则,推行德政,以仁爱、公正、智慧等为指导。
8. 平天下
使天下太平,这是儒家外用之道的最高目标,也是道德主体修为的最高境界,即通过自身的修养和努力,带动身边的人,以至善之德教化国民,实现天下的太平与祥和。
大学之道
“八条目”体现了极强的逻辑性,层层递进,由内及外,逐渐向高层次递进。
大学强调内修与外治的统一,个人修养是外在治理国家的基础。
《大学》总结的向高层次境界递进的八个阶段,虽然是古人2000多年前的智慧,在现在社会仍然是实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