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末期,只剩下太原市一座孤城的阎锡山,大势已去,但是,面对敢打硬仗的解放军,他依旧认为自己能够扭转败局。
之所以,他会如此自信,就是因为他在太原城及其周边地区布下了5000多座碉堡。
在他眼里:“太原是可以抵挡150万军队的碉堡城”。

确实。

在战场上,碉堡是防御体系中一个有力的防御支点,它能以最小的伤亡代价,有效的抵抗炮火的攻击,同时,还能给对手带去致命的打击,从而牵制一场战斗的走向。

整个解放战争时期,碉堡给我们解放军战士带来了很大的麻烦,我们的解放军战士不知有多少死在了碉堡之下。

今天,为大家介绍的历史人物,就是一名“爆破大王”,在大小战役中,每当遇上令人头疼的碉堡,指战员都会安排他去炸掉它,为后续部队打开一条通往胜利的血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然,他也不辱使命,每次得到任务时,他都会义无反顾地背起炸药包,左突右突,避开从碉堡中射出的密集子弹,靠近碉堡时,大手一挥,将炸药包精准地扔到碉堡里。

在解放战争时期,他跟随解放军南征北战,屡立战功,被誉为“爆破大王”;后来,他北上朝鲜,在朝鲜战场上,凭一己之力,用一包5公斤重的炸药,将40多个美军炸得灰飞烟灭。

他就是杨根思,一名经历过300余次炮火洗礼的特等功臣。

“饱受磨难去参军,苦学勤练成投手”

杨根思,本名羊庚玺,1922年,出生于江苏泰兴县羊货郎店一个贫困家庭里。

8岁时,父亲羊德堂劳累病逝,没过几天,体弱多病的母亲也犹豫而死了。

此后,杨根思便和哥哥相依为命,为了生存,这哥俩为地主家放过羊、赶过牛,后来,去上海林记地毯厂做工,但是,在动乱年代,打工并不是长久之计,1941年,地毯厂倒闭了,这哥俩只能回乡谋生。

“屋漏偏逢连夜雨,船迟又遇打头风”。回乡不久,曾经在打工时,身体受到过摧残的哥哥便去世了,只留下杨根思一个人生活。

一时间,贫穷、孤独、无助、郁闷等生活的磨难,包围在杨根思周围,他太难了,心里渴望着找到翻身的机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这一年,新四军和地方武装在敌后进行反“扫荡”作战,重挫了日伪军锐气,江苏泰兴县附近的游击队和基干民兵队如雨后春笋般地遍地开花。

羊货郎店离泰兴县城不远,城里的伪军经常下乡抢粮,骚扰百姓,这让对革命充满热情和向往的杨根思,非常痛恨,他不想再这样卑微地活下去,他要寻找翻身做主的机会。

于是,他带着无比高昂的热情参加了五官乡基干民兵分队,后来,因为表现突出、干事得力,参加了新四军。

那个年代的人们饱经战乱、贫困交加,文化知识不高,而且,部队中的战士们方言不同、习惯不同,在沟通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小差错。

参军时,负责登记的工作人员问他叫什么,他回答说:“羊庚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惜,被误听成了“杨根思”,所以,从这时起,羊庚玺变成了杨根思,直到他壮烈牺牲。

刚参军不久,杨根思便苦练技能,想办法提高自己的战斗素养。

为了提高自己的投弹准确率,他整天把教练手榴弹带在身边,一有空便投入练习,即便胳臂甩疼了,手掌磨肿了,也从不抱怨,从不气馁。

经过大量的练习以及实战,杨根思逐渐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新四军战士。

“两枚手榴弹,干掉重机枪,打开攻进桃花山的大门”

1945年6月,杨根思跟随部队参加了痛歼国军52师的战斗。

在6月19日晚上,杨根思所在的一营三连三排九班受命担当突击队,从孝丰城北,趁着月色,绕过敌人的重重封锁,直插桃花山。

当突击队来到桃花山下时,遇到了驻守在这里的国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得不说,国军的防御做得还是非常到位的,他们提前在阵地前方布置了岗哨,并配以重机枪死死扼守在哨前。

新四军要想夺取桃花山阵地,并非易事,他们不得不做好硬碰硬的准备。

只见这时,杨根思拿起两枚手榴弹,冲锋在前,还没等敌人反应过来,他大手一挥,将手榴弹扔向了哨岗前的重机枪。

随即,“轰”的两声,重机枪和枪手一命呜呼了。

可惜,哨岗后的敌人非常警觉,他们听到炮响后,齐刷刷地扔出一排手榴弹,妄图炸死冲进来的杨根思。

杨根思随即伏倒在地,躲过了这一排手榴弹的轰炸,然后,再次爬起,向前冲去。

就这样,经过一番冲杀,杨根思和战友们成功夺取了桃花山下的前沿阵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是,剩下的国军依然激烈地反抗。

就在阵地前方的一个小山包上,敌人躲在一处房子里,架起两挺重机枪拼命射向新四军战士。

重机枪“啪啪”地一阵连射,我方战士们只能匍匐在地,无法动弹。

这可如何是好?不干掉这两挺重机枪,就不能夺取桃花山;不过,话又说回来,想干掉这两挺重机枪,就得付出惨重的代价。

关键时刻,还是杨根思。

他让两挺轻机枪掩护自己,然后,拿起两颗手榴弹冲向了小山包上的大房子。

两声巨响后,敌人的重机枪哑火了,新四军战士迅速冲了上去,占领了前方的小山头,为直插桃花山打开了一条血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