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甘肃天水古称秦州。其地之麦积山石窟,与甘肃敦煌莫高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位于今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地处天水市东南约45公里处,陇山密林之中,有“秦地林泉之冠”的美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麦积山石窟始建于十六国后秦时期,历经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十余个王朝、1600余年的开凿和修缮,现存窟龛221个,各类造像3938件10632身,壁画979.54平方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764年(乾隆二十九年)《乾隆直隶秦州新志·卷首·图》:

麦积烟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764年(乾隆二十九年)《乾隆直隶秦州新志·卷之二 山川》:

麦积山

东南八十里,其山三靣(面)壁直高入云际,头大根缩,形如麦积。岩间有上七佛、中七佛、下七佛,皆鑿岩而立。栈道盘旋而上,有千佛、万佛二堂,极高处曰牛儿堂,皆鑿洞居之。洞门仅三尺,中有大碑,高六丈,余大木一,长三丈,不知何自入,人异之。牛堂宿雾则雨,人为占候,故曰“麦积烟雨”。其南有香积山,永川水出焉,其支山有后山、华盖山、大石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889年(光绪十五年)《光绪秦州直隶州新志·卷首·图》:

麦积烟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麦积区志(1985-2007)·第六篇 风景旅游·第二章 麦积山风景区》

麦积山石窟

麦积山石窟始开凿于十六国后秦时期(384-417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后秦皇帝姚兴 (394-416 年在位)大倡佛教时始修,后经北魏、西魏、北周、隋各代增建,形成陇 上规模最大的石窟建筑,吸引关中等地佛教徒聚会讲经。

西魏文帝元宝炬皇后乙弗氏出家为尼,死后“凿麦积崖为龛而葬,号称‘寂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北周大都督李允(充)信 为追念亡父,在东崖上部造七佛阁,仿木结构,上凿单檐庑殿式大顶,下为游廊,后并排凿7间佛帐式大龛。其阁不仅在全山为最大洞窟,在国内窟廊建筑形式中 也属最大。

石窟建筑原连为一体,唐开元二十二年(734 年)大地震使崖面中部塌 毁,整个石窟分为东、西崖两部分,共有洞窟221个。以卧佛洞、千佛廊、散花楼 (上七佛阁)、牛儿堂、中七佛阁最为精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西崖最有价值的洞窟有万佛洞、天堂 洞、121窟、123窟、127窟、165窟等。东崖洞窟宏大,但层次较少;西崖有12层洞窟,总高32米。峰顶建高9.4米五级宝塔1座。各洞窟间由凌空飞架的栈道相 连。栈道原为木质结构,由于年久失修,至民国时西崖洞窟已难通达。

20世纪50年代多次整修,60年代又架通自唐开元后被阻隔的东、西崖间栈道,其道从东崖牛儿堂向西通至西崖天堂洞。20世纪80年代,又改为钢筋水泥桩栈道,现总长 1300 多米,所有洞窟均能通达。当登临牛儿堂俯视山脚时,犹置虚空,山下行人 小如蜂蚁,巡视四周,颇有“一览众山小”之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石窟内完整地保存有从后秦到清代1600余年来各个时期泥塑和石雕等 10600 余尊,壁画1300多平方米。

后秦、北魏塑像,高鼻深眼,宽肩细腰; 西魏人 物秀丽端庄,宽衣博 带; 北周、隋代塑像优美丰满,衣褶精细; 唐代人物面容温和, 服饰鲜艳; 宋代作品造像 更加秀丽纤巧,作风写实流畅; 元代作品比较粗狂 ; 明代 作品比较细腻繁琐; 清代作品则呆板、程式化。

东崖和西崖各有一组摩崖大佛,最 高的东崖坐佛15.28米,均顺山凿石塑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麦积山各洞窟泥塑的题材有佛、菩萨、弟 子、天王、力士等。 各种塑像栩栩如生,表情逼真,喜、怒、哀、乐、虔诚、天真、慈祥等 表现得淋漓尽致,极富生活情趣。 多采用以形写神、形神兼备的传统手法; 上彩不重彩,或者以素泥表示质感。 大量石刻和洞窟形制,对研究我国古代泥塑、石雕、建 筑以及宗教等历史文化,提供了形象的实物资料。

每当夏、秋细雨连绵,低空云层 缠绕石窟,摩崖大佛及洞窟、栈道若隐若现,虚幻飘渺,构成“麦积烟雨”奇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