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乘密严经》密严会品第一

我是这样听说的,那时候,佛陀居住在一个超越了欲望、物质形态、无色界和无想状态的地方,这是一个对所有法则自由无碍、神力通达、严密庄严的国度,非一般外道或小乘修行者所能触及。在那里,佛陀与无数来自十亿佛土、数量如微尘般众多的大菩萨们共聚,这些菩萨都已超越了三界的束缚,其心灵和意识达到了超凡境界,他们的智慧化身转变了依附之态,掌握了如幻般的首楞严法云三昧,处于脱离一切束缚的莲花宫殿中,得到了无量佛亲手灌顶的加持。这些菩萨中,有摧异论菩萨、大慧菩萨、如实见菩萨、持进菩萨、解脱月菩萨、观自在菩萨、得大势菩萨、神通王菩萨、文殊师利菩萨、金刚藏菩萨等,他们作为领头的大菩萨。

那时,佛陀,这位圆满觉悟的导师,从他内在证悟的智慧境界与法乐住定中,运用神通辩才和变化万千的形象三昧中醒来,离开了光彩夺目的宫殿,与各位菩萨一同进入纯净无瑕的月藏殿内,登上密严场中央的狮子宝座。所有菩萨也依次坐下,当大家坐定后,佛陀环视四周,从他的眉心射出一道名为“髻珠庄严”的清净光芒,这光芒交织出无量光辉,形成一张光明之网。随着这张网的流动照耀,所有佛土的壮丽景象清晰显现,就像都在一个佛土之中,其余佛土的精妙装饰则如同微尘般细腻,而密严佛土更是超脱所有佛国,无需日月星辰,其存在超越了有形之物,就如同无为性和非微尘质性。在密严中,无论佛还是菩萨,包括从其他世界来到这里的,都处于涅槃般的虚空和平静之中。

这时,佛陀展示了各佛土及其菩萨的殊胜功德后,又用佛眼全面审视了十方的菩萨众,并对如实见菩萨说:“如实见,你所在的这片土地名为密严,这里的菩萨们从物质和非物质的状态中,借由禅定的力量点燃智慧之火,烧尽对形色的贪恋和无知,转变了依赖的基础,获得了智慧的定境,以神通和智慧身姿为装饰,他们没有缝隙,没有实体骨骼,如同太阳、月亮、彩虹、闪电、紫金、明珠、珊瑚、宝石、孔雀羽毛、花朵、月光以及镜子中的影像,在各种修行阶段中,净化了有漏的因果,凭借十种究竟的誓愿和回向,获得了非凡之身,安住于此。”

闻言,如实见菩萨在大众中起身,右肩袒露,右膝跪地,双手合十,恭敬地对佛陀说:“世尊,我有些问题想要请教,恳请您慈悲为怀,为我解答。”佛陀回答:“很好,很好,你尽管问吧,我会为你详尽解说。”于是,如实见菩萨便问:“世尊,只有这片佛土超越了欲望、物质、无色和无想的境界吗?”佛陀答道:“善良的孩子,往上超出此地,经过数百亿的佛国,有梵音佛土、娑罗树王佛土、星宿王佛土,再越过这些国家,还有无数华丽庄严、广阔多样的佛国。那里的佛都为菩萨讲述着如何在当下获得法乐、内在证悟智慧、远离一切分别、触及真实本质、达到涅槃最终法门。所以,你应该知道,在这个佛土之外,还有无数这样的佛国。如实见,不仅你对佛土和菩萨集会感到惊奇,曾有一位名叫持进的菩萨,也在佛前产生了同样的疑惑,他运用神通飞升至上,穿越了难以计数的世界,却连一睹佛陀头顶的机会都没有,心中充满惊叹,赞叹佛与菩萨的不可思议。之后,他回到了娑婆世界的舍卫城,来到我的面前,悔过自新,赞叹佛的无边与虚空般的深邃,他内心已深入证悟的境界,随后也来到了密严国。”

这时,会中有一位名叫金刚藏的大菩萨,他擅长阐述各个修行阶段的微妙和决定性,彻底理解其精髓。他起身,同样袒露右肩,右膝跪地,双手合十,向佛陀请求:“世尊,我想在您这位圆满觉悟者面前请教一些佛法,请您慈悲为怀,为我开示。”

佛陀回应:“金刚藏,你想向我提问,如来应正等觉者将顺应你的心愿,为你详细解释。”

那时,金刚藏大菩萨得到佛陀的允许后,便向佛陀问道:“世尊,佛的觉悟是指什么?它所觉察的对象是什么?请说明这最深层的真理,展示法性的本质。佛陀,您能否排除过去、现在、未来修行中对于形色的见解,以及对外部理论的执着,超越那些基于分别心的境界,指出构成细微至极的元素、自性、时间、空间、自我、感知、对象等相互作用的见解?还有那些关于无明、爱、业、眼、色、光明、触觉、注意力等,作为因缘、直接连续缘、所缘缘、增上缘的和合,如何产生虚妄的认知,进而引发存在与否等各类论断。在这个过程中,又有些人对于五蕴和众生持有空性见解的误解。为了消除这些错误的分别认知,请世尊开示,如何脱离五种感官所认知的现象,达到对诸法最为自在的领悟,也就是佛的大觉悟所认识到的意义,让听闻者得以了悟,通过了解这五种所知而达到正觉。”

佛陀对金刚藏大菩萨说:“非常好,非常好,金刚藏,你已达到十地的自在境界,超越了分别心的限制,拥有卓越的智慧,想要揭示法性、佛种以及最高层次的瑜伽实践。不仅你现在对佛的觉悟意义感到稀奇并问我,还有贤幻等无数菩萨,对此也同样感到惊奇,他们以各种方式思考,寻求佛的本质。他们问:‘如来是什么意思?是色身就是如来吗?还是不同于色身?’他们在五蕴、十二处、十八界以及各种行为现象中,从内到外寻找如来,却找不到,因为这些都是生灭变化、终将消亡的法。通过智慧和定力仔细观察,甚至分解到最细微的粒子,也无法在粗糙的五蕴中找到如来。因为如来是永恒不变的法身。好孩子,你能深入理解这深奥的法界,仔细听,好好思考,我将为你解说。

“金刚藏,拥有金刚三昧藏的超凡自在者,如来不是五蕴,也不异于五蕴,不依附于五蕴,也不脱离五蕴。如来不是生灭,不是智慧,也不是所知,不是根,不是境。为什么呢?因为五蕴、十二处、十八界以及根和境都是粗陋的,不应该在内或在外寻找如来。好孩子,色没有知觉,没有思维,生起后必定消亡,就像草木瓦石,是由微尘聚集而成,如同水泡,受是两种因素结合产生的,像浮泡、瓶子、衣服;想也是由两种条件组合而成,如同热时的阳炎,热气上升,阳光照射下,看似水波,干渴的动物误以为是水。想也是这样,没有实体,虚妄不实。对智者来说,如果有实体的观念,认为有各自的特性和名称,定力深者审视之下,它们就如同兔角、石女的儿子,只是有名无实。如同梦中的景象,醒来就不存在。在无明的梦境中见到男女等各种形色,觉悟后就不再看到。就像芭蕉,去掉外皮和叶子,里面并无实体。行也是如此,离开身体和外界就没有本质。识如同幻术,如同幻师用草木幻化成人马等形象,愚痴的人才会贪求,明智者知道它们不真实。识也是依靠其他因素存在,产生能取和所取的分别,一旦自我了知,这些分别就会消失,因此没有实体,如同幻象。

“金刚藏,如来是恒常不变的,这是修习念佛法门的对象,称为如来藏,如同虚空,不可破坏,称为涅槃界,也叫做法界。过去、现在、未来的佛,都遵循这个道理而宣讲。不论佛是否出现在世间,这个性质始终存在,称为法住性,也叫做法尼夜摩性。金刚藏,尼夜摩意味着脱离未来的所有恶业。这种三昧能够确定地去除未来的恶业,因此称为尼夜摩。如果有人安住于这种三昧,对众生没有依恋,证得实际和涅槃,就像热铁投入冷水立即冷却。菩萨虽然达到这个境界却不取证,而是接近它,继续为众生的利益而努力,不懈于精进、大悲等菩萨行,不断佛种,不走外道或小乘的道路。他们如同强大的象,不会被三昧的泥潭所困,心不沉溺于识的境界,始终向着佛法的大门迈进,从不退转。他们以究竟的智慧融入佛法身,展现如来的广大威德,终将成为正觉,转动妙法之轮,以智慧和境色为资粮,安住于如来的定境,游历涅槃的领域,逐步修行超越第八地,巧妙积累直至具备法云的资粮,与佛的广大威德相应,遍游十方而不动本处,常依密严佛国转变所依,智慧、定意、身力、神通全都圆满具备。如同空中的月亮在众多水中映现,佛也是如此,化身为无量,普照世间,根据众生不同的喜好和需求,使他们受益,无人空见。佛还引导他们前往密严佛国,根据他们的性情逐渐启发,为他们讲述欲界天王、自在菩萨、摩尼宫殿等一切安乐之处,直到诸地、十方佛土的功德庄严,未来也将随缘显现。就像咒语、药物、灵仙宫殿的神灵与人同住而不被看见,佛的变化完成其事,回归真实身,隐而不现,也是如此。这时,世尊诵出以下偈言:”

根就像一堆纠缠的蛇,感受由接触外界而生,愚痴、爱恋和业力共同催生了种种习气,这些习气紧紧束缚着我们,难以解脱。心以及伴随心的各种想法,总是动荡不息,念头一个接着一个,像龙卷风一样盘绕不休。愤怒之火,如同熊熊烈焰,烧灼着我们。修行者要放下对五蕴(色、受、想、行、识)的执着,持续不断地观察自己,心无旁骛,就像在虚空中寻找不存在的树影,或者在风中捕捉鸟的足迹,确实不易。无论是创造者还是被创造物,无论是有形还是无形的存在,要想在其中见到如来的真实面貌,都是非常困难的。真实的本质、宇宙的真相以及佛的本质,都是内在证悟的领域,远远超越了言语所能描述的范畴。涅槃即是佛,佛也即是涅槃,超越了一切分别和想象,要怎么才能真正见到呢?

就像金矿中的金子,未经提炼是看不见的,只有通过智者的巧手熔炼,纯金才得以显现。同样,层层剖析物质直至微尘,或是细致探究五蕴的同一或差异,都无法直接见到佛的实体,但这并不意味着佛不存在。只有定力深厚的人,才能观照到如来具有的三十二种殊胜相貌,以及他那明显可见的慈悲行动。

因此,我们不能说如来绝对不存在,那些通过深度冥想专注于佛、以善根成就的佛、世间最胜的佛、正等正觉的佛,以及另外几种变化的佛形,共同构成了佛的五种显现方式。三十二种美好的特征,如来藏中全部具备,这证明佛并非虚无,定力深厚的修行者是可以直观体验到的。

超脱欲界、色界、无色界的限制,遍布于无量的佛土中,如来居住的佛国,清净而美好,充满了佛子。禅定与智慧相辅相成,形成了坚定不移的品质。在那神秘庄严的国土里,人们沉浸在对佛威力的深思中。密严国的居民,都与佛一样,超越了瞬间生灭,常在深邃的禅定中遨游。世尊沉静在大定之中,相好庄严,内外皆美。世人或许会认为佛是从兜率天降下的化身,但实际上,佛一直安住在密严国,他的形象如同从那里显现出来一般。佛在真谛中安住,随缘示现各种形象,就像月亮挂在天空,它的倒影映在不同的水面上。佛在定中显现的种种形象,正如摩尼宝珠投射出的多样影像,既非单一,也非完全分离,伟大之人就是这样成就种种事业的。

世间万物并非由微小粒子或特定条件单独创造,也不是由时间和某种超自然力量所为,更不是由其他因素偶然促成。如来依据因果法则,以内在的因性庄严其果报之身,根据世界的需要,以各种形态显现在世人面前。他在禅定中自由游戏,内外无碍,山川、森林、朋友、亲属,乃至星辰、日月,所有这一切,都在佛的身上得以体现,佛又能将它们轻松握于掌中,或者像撒播芥菜籽一样抛洒出去。佛在禅定中具有绝对的自在,是最尊贵的寂静者。世间万物并非自然生成,而是佛的化现。那些盲目无知,陷于妄想分别的人,执着于存在或不存在、自我与无我,或认为一切皆空,或认为只有一部分消亡,这样的观念只会伤害他们自己。在这样的环境中,怎会有如此纷杂的见解产生呢?

佛是遍知三界的导师,看待世间如同幻城,他所做的每一件事都如同梦境,就像干渴的野兽追逐虚幻的水源,其实都是由各种业力推动的。佛在方便智慧中自由自在,洞察一切,就像技艺高超的工匠控制机械,或者经验丰富的船长操纵船只。佛最为微妙,寂静无边,超越了所有的执着,只有净化的心灵才能证悟。这是修行禅定者所依托的最微妙境界,所有修观行的人都在此清晰明白地安住。佛的本体最为清净,既非存在也非不存在,超越了所有量度和感知。与妙智相应的内心,达到了最高的境界,认识到一切相都是无自性的,这样就能真正见到如来。

破除了种种相对的执着,不拘泥于任何一种冥想状态,行走在无污染的道路上,一切都不再有污染。天神、歌神、乐神、紧那罗、仙人以及外道,都对佛表示赞叹和供养,而佛不为所动,仍然安住于清净的根本真理中。天人等所见到的,其实都是佛变化所作,佛的显现并非真的有“这里”或“那里”,他如同日月,普照一切,以圆满的适应之道,消除一切傲慢和偏见,根据不同学派的需要,恰当地引导他们。各种智慧和学问,包括王权治理、社会规则,乃至各种知识体系,都是如来以定力维持教导的。国王、臣民,乃至山林间的规则,一切秩序都源自佛的教化。十方世界的宝藏,之所以能产出清净的宝物,都是因为佛的无上威神之力。在三界中,所有拥有智慧的人,都是依靠佛的各种方便法门成就的。

有时佛示现从兜率天降下,周围簇拥着天女,昼夜不停地享受歌舞娱乐。有时佛像坚利智者,以世间正义的准绳,赏罚分明。尽管在一切场合中,佛都显得明智无比,但在密严国中,他却是寂静无为的。这种伟大的牟尼境界,却被凡夫俗子以错误的方式理解,就像患眼疾的人看不清事物,就像干渴的野兽追逐幻影。世人看待世间,就像观看幻术,梦中所取,都是虚幻,只有佛子能看到真相。觉醒的修行者,就像是从梦中醒来,那罗、伊舍、梵天、娑旦那、难陀、鸠摩罗、劫比首迦等,即使在定中审视,也会感到困惑。过去、现在、未来的诸佛,由于心被习气覆盖,也无法直接见到。金刚藏,你在诸地广泛行持,又以佛的威神力,居住在密严国,这是你的境界,我现在为你解说。

有些人错误地分别胜性与微尘,如同工匠制作各种形状的物品,认为万物由微尘创造。实际上,生灭都只是法性的表现,并非微尘所能造作。人们妄想一切事物由微尘构成,却不知因果律才是理解结果的关键,就像灯照亮物体,之前物体无相,灭时也无相。过去中找不到实体,未来也一样,离开了条件,就无自性可言。在每一个条件中寻找实体,都是徒劳,既找不到实体,也找不到无实体的观念。在五蕴、瓶子、衣物等细微分析中,有三百六十种错误的见解,它们破坏了正道,使得人们在生死轮回中,无法找到通往涅槃的路。

来源:此经出自《大正藏经》第十六卷

【唐】天竺三藏地婆诃罗奉 制译

小悟 白话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