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记者 朱虹

一年好景,岁物丰成!

又到了丰收季,成都新都区的万亩稻田里一片繁忙的景象,金色稻浪铺满大地,丰收美景引人停留。

9月6日,新都区军屯镇天星村水稻开镰收割,经现场测产,亩产达到730公斤,相比去年亩增产50多公斤,预计今年平均每亩再增产7.4%。

除了提高粮食单产,天星村注重提升粮食的品质,从选育种子到田间管理,都严格按照标准进行,创建了“一碗鲜米”特色稻米品牌,目前已售出2.5万斤。

丰收时刻,看天府粮仓!由南向北,丰收的喜悦已跨越山川平原。今秋,全省各地与天星村的村民们一起同庆丰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新都区军屯镇天星村。新都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藏在稻田里的增产秘密

9月14日,四川省农业农村厅组织有关专家对广安市广安区水稻“百亩超高产攻关片”测产验收,验收结果再创历史新高。

是什么,让增产得以实现?原来,广安区花桥镇花桥村在四川农业大学水稻机插栽培团队和广安区农业技术站联合指导下,采用了杂交稻机插栽培高产高效技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9月14日,四川省农业农村厅组织有关专家对广安市广安区水稻“百亩超高产攻关片”测产验收。唐永军摄

在验收现场,验收组实地查看了展示片水稻生长情况后,在水稻千亩高产展示片随机选取了7个样点,通过现场收割、称重、测定水分、扣除杂质、计算测量等步骤,最终计算出该展示片最高亩产达到846.26.51公斤,平均亩产833.86公斤,较去年全区水平的303.06公斤,增长57.1%。

“收成这么好,既有品种的原因,更重要的是先进的栽培技术。我们主要采用了高产高效机插栽培技术,通过齐苗壮根的育秧,减穴稳苗的栽插,肥水一体化的管理,使品种的产量潜力得到发挥。”四川农业大学教授任万军说,近年来,广安区严格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不仅为全区粮食生产奠定坚实基础,也让粮食种植户尝到了甜头。

“去年的机插秧是在700公斤左右,今年有望突破800公斤。”在技术的助力下,尝到了甜头的粮食种植户广安区戴星农场业主宋辉坚定了走机育机插的道路。

秋风轻拂,稻香四溢。连日来,在眉山市仁寿县方家镇水池村的腾赢量农业专业合作社的粮食基地里,一台台现代化收割机驰骋在成片的高标准农田里,迅速而高效地将成熟的水稻收割、脱粒,脱粒后灌满了一辆辆运输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仁寿县方家镇水池村收割机正在平整的稻田里收获稻谷。仁寿县委宣传部供图

“一台收割机一天能收40亩左右,今天的200亩水稻4台收割机一天就能收割完。”腾赢量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范琨介绍,由于土地平整、水渠畅通、产业大道环绕,从智能育秧到翻耕土地,从田间管理到成熟收割,基地均实现了机械化。同时通过合理密植、加强水肥等精细化管理,今年水稻收成在原来的基础上增长了10%到15%。

大范围的水稻收割作业,对范琨来说是小事一桩,合作社采购了很多机械设备,仅大、小型收割机就有12台,从种到收,全程采用机械化管理。

据悉近年来,仁寿县规范高效落实农机购置补贴工作,积极支持引导农民购置使用先进的农业机械,进一步提高现代农业机械化水平。截至2023年底,仁寿县拥有农业机械37万余台(套),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23家,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达72.58%。

为确保农机田间作业安全,水稻机收期间,仁寿县还安排农机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机服务队提供现场作业指导和检修服务,并定期开展水稻机收减损培训,全方位为机手提供服务保障。

稳产增收的绿色农业

瓜果飘香,稻丰鱼跃。今年以来,开江全县上下联农带农惠农机制日益完善,绿色发展成效显著,“稻田+”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全力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助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普安镇“稻田+”基地水稻丰收场景。开江县委宣传部供图

川东第一大水库宝石湖滋养40万亩优质稻田,涵养了一片长江上游的生态湿地,是孕育出了开江县稻渔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以下简称“产业园”)。这里既抓产量又重质量,产业园涉及67个行政村(社区),总面积69万亩,其中耕地面积28.9万亩,以优质水稻、虾蟹为主导产业。

“聚焦水稻、虾蟹主导产业,大力发展稻渔综合循环种养,形成了综合服务与科技创新中心、平坝‘稻田+’高效生产区、丘陵虾蟹饲料原料种植区、现代农产品加工物流园、百里稻香田园乡村休闲康养环线的‘一心、两区、一园、一环’的‘稻田+’产业集群,掀起了一场稻田经济的绿色革命。”产业园负责人曾斌介绍称,产业园建成集中连片标准化基地面积17.59万亩,较2022年增长29.4%,其中“水稻+虾蟹”11.6万亩,“水稻+油菜”6.28万亩,形成了“稻田+”产业集中、集聚生产区。“预计2024年,产业园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万元,高出全县平均水平的41.7%。”

金秋时节,硕果飘香。在简阳市三合镇利木村的利丰家庭农场猕猴桃种植基地,果农们忙着采摘,享受丰收的喜悦。

三合镇利木村的利丰家庭农场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通过引进优质品种、加强技术培训和进行科学管理,猕猴桃的品质和产量得到了显著提升。经过十余年的发展,该农场一直坚持绿色、有机、优质的建园原则,不断转型升级,积极打造自身品牌,扩大知名度,连续5年取得绿色食品认证。同时,在政府部门的帮扶下,引进了喷灌项目,新建2个保鲜气调冷藏库,让农场的发展更上一层楼。

“从2013年种植猕猴桃,我们的猕猴桃有黄心和红心两种,主要销往广州、浙江等地。除了猕猴桃,我们还扩展种植了柑橘。村上都大力支持我们的产业。”利丰家庭农场负责人王勇说,猕猴桃产业不仅为当地果农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还带动了周边村民的就业。

“在我们发展特色产业的同时,积极引进人才,大力培养土专家、田秀才、职业经理人等,为三合的农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简阳市三合镇党委委员、副镇长黄科说,如今,猕猴桃产业已成为三合镇的特色产业之一。

下一步,三合镇将立足生态优势和产业优势,紧紧围绕“建设生态宜居特色镇”的发展思路,以特色种植产业为抓手,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多措并举激活产业经济发展潜力,通过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大力培育“农闲经济”,打造休闲农业、生态康养、农商文旅等新消费场景。同时,拓展销售渠道,通过多平台将当地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让更多的人品尝到来自三合镇的甜蜜,也让特色种植业成为增收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