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FIGURE09/21

巴黎奥运会早结束了,但余温仍存。

就在大家津津乐道国内运动员的“悠闲下班”生活时,一则外媒新闻震惊众人。

“最美运动员”艾琳娜,在全世界第二大成人网站onlyfans上发布了大尺度付费裸体视频。

来自德国、英国等多位前奥运跳水、游泳冠军,也在OF上更新着半裸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一切,竟是为增加收入。

其中,英国跳水运动员杰克·拉夫尔在采访中表示,尽管曾摘得奥运金牌,但他每年仅能获28000英镑资助,这对于维持日常高强度训练和伤病治疗来说不过杯水车薪。为圆巴黎奥运梦,他只能依赖OF平台每月10美元的单人订阅费来筹集资金。

当这些象征着拼搏与荣光的运动员,不顾声誉,以“擦边”换取生存时,大家才猛然发现,运动员所面临的收入困境,远比我们想象的更复杂。

即使在国内,很多人也常误以为运动员都像全红婵、樊振东那样,赛场上风光无限,退役后还能轻松进入名校深造,成为人生赢家。

真相,绝非如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同一个奥运,不同“钱途”

我国现役运动员,收入主要有基本工资、奖金、代言三大部分。

没能获得奖牌的运动员,即使同样经历长年累月的艰苦训练,最后只能获得每月几千到一万元的基本工资。

只有在重大赛事站到领奖台上的运动员,才有机会获得奖金和代言收入。

巴黎奥运会,世界田径联合会就为奥运冠军准备了每人5万美元的奖金。

当然,这不是奖牌得主唯一的奖金收入,赞助商为赛事提供的奖金才是重中之重。而这份奖金的多少,则与运动项目的受众多少息息相关。

项目的全球受众越广,赞助商越多,奖金越丰厚。

今年年初,樊振东曾在贾一凡的年终总结vlog下留言,暴露了乒乓球和羽毛球奖金的差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尽管乒乓球是我国奥运金牌项目,但由于主要受众集中在亚洲地区,在欧美地区的影响力相对有限,因此赛事奖金普遍不高。

其最高规格的沙特大满贯赛事,单打冠军的奖金为65,000美元。

相比之下,全球受众广泛且曝光率高的网球运动,顶级赛事(如美网)的冠军奖金高达360万美元。

冠军与冠军之间的奖金差距,不可谓不大。

除了奖金,运动项目的受众规模和赛事影响力,也直接影响着运动员的代言收入。

在2023年全球收入最高的体坛巨星榜单上,足球和篮球运动员占据男性运动员的多数席位,而女性运动员中,除滑雪运动员谷爱凌位列第二外,其余九名全部被网球运动员包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国那些在奥运会上屡创佳绩的项目,如乒乓、游泳、跳水、体操等,基本无一上榜。

巴黎奥运会后,被称为最具商业价值的中国运动员郑钦文,同样来自网球界。

在夺得奥运冠军之前,她手上就已有至少10个代言,去年的奖金加代言赞助收入超720万美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让许多运动员名利双收,但郑钦文、谷爱凌,注定是少数中的极少数。

更多运动员,尤其是冷门项目运动员的收入状况并不乐观。

东京奥运会男子举重67公斤级冠军谌利军,在奥运会一举成名时家境依然贫寒,家中唯一电器仅是一台双开门电冰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赛后,很多知道谌利军经历的网友,为之奔走呼吁:多看看我们的举重运动员吧!他们太苦了,又太不受关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热心网友们的“帮助”下,谌利军终于拿到一份代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枚金牌,这份代言,虽不至于让谌利军财富自由,但至少可以改善清贫境地。

那些没有名次,甚至都上不了比赛的运动员们,“钱途”就更加渺茫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真正被看见的人,只有1%

奥运期间,新闻热点不断,备受瞩目的选手在8强乃至16强赛,都有无数粉丝守着,成绩总能迅速登上热搜。

那些冷门奥运冠军,只有在夺金那刻,才能在公众视野中激起一丝涟漪。

自由式小轮车女子公园赛的05后小将邓雅文,为中国队在这一项目上摘得首枚金牌,但在此之前,无人关注。

甚至当她夺冠消息传出时,许多人才惊讶地发现,原来还有这样一个奥运项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射击男子10米气手枪金牌得主谢瑜,像一匹黑马,震惊国人和世界,可他从贵州毕节农村走向巴黎的征途中,在国际射联资料库里都未留下丝毫痕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皮划艇队的徐诗晓、孙梦雅以及刘浩、季博文获得两枚奥运会金牌,代言品牌却仅有巴迪瑞和君乐宝两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尽管他们站上最高领奖台,享受了片刻的聚光灯,但他们的辉煌可能很快就会被大众淡忘。

像自由式小轮车、射击、皮划艇这些小众项目,平时“存在感”太低,影响力有限,即使摘得奖牌,代言收入也往往不尽人意。

事实上,这次中国代表团有405名运动员,只有91人获得了奖牌,这意味着还有近300名运动员是空手而归。

这些未能获奖的运动员,就更难被大众和品牌看见,但他们每一位都曾是各自领域的佼佼者。

他们历经无数艰辛才赢得奥运入场券,不远万里奔赴赛场,最终获得的可能是第四、第十四,也可能是第四十……

然而,现实残酷,他们的汗水、他们的努力、他们的梦想,都因为缺失的奖牌而变得黯淡许多。

即使,他们为了梦想,已拼尽全力。

中国女子七人制橄榄球队在“死亡小组”中完胜上届铜牌得主斐济队、绝杀英国队,以第六名的战绩创造了历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进前六了!我们进前六了!”

在无人在意的赛后休息室里,队长阮洪婷含泪嘶哑地重复着这句话,她的身后是浑身汗水同样兴奋的队友们。

可没有奖牌加持,并未引起太多人关注。

还有许多替补运动员,为了渺茫的上场机会,和正式选手一同夜以继日地刻苦训练。

跳水替补王涵,在跳板旁边扮演13年的背景板,陪跑两届奥运会,才在30岁那年拿下东京奥运会的冠军,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些替补运动员,也都曾是被“选中”的人,可当成为替补的那时起,就必须做好带着遗憾离开的准备。

体育竞技是残酷的,真正能被看见的,只有处在塔尖上的少数人。

绝大多数选手,十年如一日的拼搏并未能换来名利,甚至在高强度训练及动辄伤筋动骨的伤病面前,可能得不偿失。

说到底,真正能靠体育获得成功实现财富自由的人,其实非常有限,职业体育终归是青春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退役之后

在我国,大多数体育运动员的培养往往从孩童时期就开始,他们在年幼时就踏入封闭训练的环境,全身心投入到争金夺银的竞技之路上。

为拼成绩,许多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不得不暂缓文化教育,日复一日的刻苦训练也容易落下满身伤病。

随着年龄增长,运动员身体机能逐渐衰退,一旦过了黄金时期,成绩便难以维持,只能“英年早退”。

每当谈到“运动员退役后何去何从”时,不少人会立马想到李宁、姚明等人的华丽转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诚然,奥运奖牌是个敲门砖,部分奥运冠军退役后,可以选择去大学补修文化课,还可以优先找到好工作。

但,有光的地方,就会有影子。

对于更多非头部的运动员来说,退役往往就面临着失业。

举重冠军邹春兰,曾四度登上金牌领奖台,退役后却深陷生活的泥沼。

她的住所狭窄到不足五平米,为谋生,只能在浴场里当“搓澡工”。

每搓一个澡,能得到1.25元,一个月辛苦下来,收入不到500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这,竟是她唯一的收入。

只因长时间的封闭训练的她,只有不到小学3年级的文化,拼音都不会,跟社会也严重脱节,很难找到其他高收入工作。

国际马拉松赛冠军艾冬梅,曾以不屈的毅力摘下19枚奖牌。

然而退役后,训练留下的双足畸形让她的身体状况急剧下滑,甚至连回到老家种地都成了奢望。

生活重压让她别无选择,只能带着幼小的孩子,在喧嚣的街边摆摊卖菜。

不得已,她做出一个艰难的决定——“为生计低价出售金牌”,金牌1000元、银牌500或300元、铜牌100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些奖牌,每一枚都承载着她的血汗和青春,见证了她曾经的辉煌和咬牙坚持的岁月。

然而,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她更担心会不会卖贵了,没人买。

体操冠军孙旭光,从5岁开始练习体操,21年职业生涯里,拿下10余枚金牌。

退役后,他打过各种零工,卸货工、餐馆服务员、健身教练、电脑城的杂工…都只能勉强维持生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曾经在赛场上争金夺银,光芒万丈,然而辉煌过后,那些辛酸与苦涩就得自己咽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举重冠军之死

当年一篇《举重冠军之死》,让很多人对亚洲大力士才力感到同情和伤感。

他曾手握60多枚金牌,退役后却因无钱治病去世,生命在33岁戛然而止。

这不仅是才力个人的悲哀,更是对整个社会的警醒。

在最美好的年华,运动员们为梦想拼搏,为国奋战,他们是英雄。

可往昔的荣光和风采终将随时间流逝,众人的喝彩与赞誉也会渐渐消散,运动员们同样需要面临生活的种种挑战。

如何在退役后重新定位自己,如何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立足,这是他们必须直面的课题。

竞技体育的确残酷,但英雄不该末路。

希望在未来,才力永远都成为一个过时的时代符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