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湖南一老农拿着欠条找到政府,要求国家还钱。这个欠条在国内引起轩然大波,原因是欠条有许多漏洞,不仅格式很奇怪,用字也非常不符合常理。

这张欠条是1945年写下的,上面繁体字和简体字都有,按理来说那时候的书写不会出现这么多简体字。

更重要的是,欠条上有贺龙的大名,可那时的贺龙根本就不在湖南,怎么可能向当地老乡借走巨额财产呢?

很多人都对欠条的真实性提出质疑,就连老农自己也不敢确认,这张欠条到底是不是真的。

这属实是让人奇怪,为何他拿出欠条却没办法说出当年的事情?贺龙到底有没有欠下过这么多钱呢?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揭秘湖南老农欠条之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个老农名字叫做周炎光,在他的记忆中,自己的祖辈都是老实巴交的普通农民,之所以会得到这张欠条,是他翻看家中族谱时无意发现的。

那时候他还很好奇,为什么会有一张奇怪的纸夹在封皮中。他用小刀将封蜡刮开,从里面取出一张泛黄的纸片,上面赫然写着八路军向爱国人士周莲池借走420块大洋,外加64斗米和一头猪,以及不少铜钱和小钱。

周莲池就是周炎光的父亲,这让他非常震惊,因为在自己的印象中,父亲就是普通的农民,怎么可能拿得出那么多钱?

自从周炎光记事的时候开始,家里的经济条件就不好,生活每天都紧巴巴的,突然得知父亲曾是有钱人,这实在让他不敢想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时他突然回忆起1989年父亲去世时,曾经告诉过他:“如果生活不下去,那就把那张纸交给政府。”可是父亲口齿不是很清楚,周炎光询问那张纸在哪里,对方只是咬字不清地回答:“在土里。”

周炎光非常疑惑,是什么纸有如此大的价值?可他将家里的土地全都翻遍了,都没能找到父亲口中的纸。

如今从族谱中发现欠条,周炎光这才知道,当时父亲并不是说“在土里”,而是想说“在族谱里”。

但是周炎光很清楚自己家里的情况,所以他也不敢确定这张欠条的真实性,因此他拿着欠条找到当地政府,希望国家能帮忙验证一下,如果是真的,那就换一笔钱回来补贴家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军在抗战时期是非常艰难的,时常有向群众借钱的案例。八路军不拿老百姓的一针一线,所以总会留下欠条。等到新中国成立之后,很多人拿着欠条上门,都被政府一一兑现,只是老农的这张欠条实在是有很多疑点,所以当地政府也没办法确定是否为真。

工作人员看着那张借条,上面的“贺龙”两个大字非常显眼,只是纸上其他的文字却很不合理,因为这里的简体字实在是太多了。

新中国将简体字推广出来,时间已经在建国以后,1945年书写的文字应该以繁体为主。而且借条上用词格式也非常不对劲,比较偏向于新中国成立之后,不像是那个年代的人会写的。

当借条的事情传出去后,很多人都对老农提出质疑,认为这张欠条是他伪造的,而且手法非常拙劣。

借条的事情传得沸沸扬扬,照片也被很多人看到,一些眼尖的人很快就发现更大的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05年,湖南老农拿着贺龙的欠条找政府要账,众多疑点让人们质疑老农造假骗钱。

欠条上的署名是贺龙,也盖了他的印章,但是旁边还有另外一个印章,名字是“陈菊生”。为什么一个欠条要盖两个章?这个陈菊生到底又是谁?

诸多不合理之处,让人们都怀疑这条是假的。贺龙早已去世,周炎光的父亲也离开人世,没有了当事人,想要确定真伪困难重重。

周炎光听到别人的质疑声,心里也开始不相信这张欠条,不过父亲去世时,确实说过拿着这张纸能够找政府换钱,因此他仍然抱着希望,四处寻找线索。

同村有一个叫做吴佑元的人和他感情很好,对方建议他去贺龙纪念馆看看有没有相关记载。只是他们来到纪念馆,工作人员将贺龙的事迹翻了一遍,都没有找到丝毫线索。

此时吴佑元又建议周炎光从字迹下手,找专家鉴定一下贺龙的笔记。他们去到湖南省收藏协会,向协会人员讲述了这个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协会对欠条非常感兴趣,召集了一批专家研究字迹,研究结果证明,签名确实很像贺龙的。但没等周炎光高兴,专家又说了一个坏消息,欠条上其他字迹与贺龙不同。

也就是说欠条的真伪仍然不能够确定,周炎光也只能继续寻找证据。随着时间推移,周炎光的年龄越来越大,他没办法继续跑来跑去了,因此只能暂缓调查。

时间匆匆流逝,转眼就到了2014年,吴佑元因为一些原因去到四川,机缘巧合之下,他看到报纸上老革命人士向轩的报道。

向轩是贺龙的外甥,母亲贺满姑和大姨贺英相继牺牲后,他来到贺龙身边,长时间跟着舅舅。向轩是长征时期年龄最小的红军战士,如今仍然在世,他一定对贺龙的事迹非常熟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吴佑元找到了事情的突破口,赶紧将消息告诉周炎光。在政府的帮助下,两位老人联系上向轩,对方一看欠条的内容,立刻回想起几十年前的那件事。

原来当年贺龙虽然没有去过湖南,但是他手下有一支部队来过这里,带队的人是廖汉生和贺炳炎,至于陈菊生,他是部队中的后勤部部长。

向轩很清楚地记得,舅舅贺龙曾经跟他说过此事,湖南邵阳有一个老乡给部队借钱粮,解决了部队的后勤问题,那个老乡刚好姓周。

也就是说这张欠条应该是真的,可是为什么在欠条上会有这么多疑点呢?

首先是贺龙的签字问题,陈菊生他们虽然在湖南,但是借钱借粮这个事情,肯定要让贺龙知晓,所以他们写下欠条以后,将纸张带给贺龙,由贺龙签名并盖章,再给到周莲池。

至于为什么会有陈菊生的印章?完全是因为把欠条给贺龙时,需要后勤部长证明此事的真实性,所以这个印章才会盖在上面。

可问题又来了,欠条既然确实是那时候写的,上面的文字怎么有简有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05年,湖南老农拿着1945年贺龙的欠条找到政府,调查九年时间才证明真伪。欠条上的诸多不合理之处一度让人以为是假的。

比较多人怀疑的点就是欠条上面的简体字,其实在新中国成立之前,我们就已经有大量简体字了。我国文字学家叶籁士表示,新中国最常使用的两千多个简体字,只有101个是新创立的,其他都已经使用了一段时间,最早可以追溯到太平天国时期。

所以1945年使用简体字并不奇怪,很多人为了方便,会选择写简化后的文字,有不少正式的印章都为了省事而用简体字。

由于欠条上简繁体混用,使得格式看起来有些怪异,不过也在合理的范畴中。

搞清楚简繁体的问题后,那就只剩下最后一个疑点了,为什么周炎光的父亲周莲池会有这么多钱?

根据向轩的回忆,那时候借钱给陈菊生的其实是个小地主,此人看到八路军在物质方面的困难,主动借出420块银元和一大堆物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周炎光非常诧异,原来自己家里也曾富裕过,他赶紧询问村里一些长寿老人,当年周家竟然真的是有钱人,只不过周莲池在解放之后响应号召,回归农民行列。而父亲从来没有跟周炎光提过此事,因此他一直不清楚家里曾经辉煌过。

一切都解释通了,这张欠条竟然是真的。当消息传出以后,所有人都惊呆了,没想到一张小小的欠条居然有这么多隐秘,一下子就将这张纸的价值提升到极高的地步,比上面的欠款还要高。

不少人纷纷联系周炎光,想要出钱买下欠条收藏,这可是代表着八路军与人民之间的鱼水情,更是军民共同抗日的见证。

不过面对金钱诱惑,周炎光果断拒绝了,他认为这张欠条交给政府才是最合适的,从哪里来就回哪里去,政府也能用它更好地进行爱国教育。

周炎光再一次找到当地政府,表示愿意直接将借条上交,至于上面所写的欠款,政府意思一下就行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政府当然不会让爱国人士心寒,他们统筹计算了银元和其他物品在当年的价值,对比现在的涨幅,给出5万元的补偿。

2005年的5万元也算是一笔不小的财富了,对于周炎光来说,更是之前想都不敢想的巨款。

或许有人觉得5万元太少了,但是周炎光很满意,国家能够承认这张欠条,就是对父亲贡献的认可,是荣誉的证明。这些钱财只不过是意外惊喜,锦上添花罢了。

这张欠条的故事非常曲折,但它的意义非常大,是抗战时期军民一心的最好证明。或许很多在背后默默付出的人民没能留名史册,但是我们不能忘记他们的贡献,是这些可爱之人的无私付出,才让中国能够获得最终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