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在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水浒传》中,公孙胜的结局引发了众多读者的思考和讨论——作为梁山好汉中的一员,公孙胜却选择离开梁山,一去不返,“不巧”成为结局最好的人之一。

可他是如何看穿宋江的野心?为何会选择假借探母之名离开?他的离开又对梁山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察觉有异

公孙胜,字入云龙,是蓟州人。

他从小醉心武学,枪棒功夫了得,他拜罗真人为师,学得一身神乎其神的道术,能腾云驾雾,宛如神仙。

性格上,公孙胜不太在乎名利,喜欢四处游历,观察这个花花世界,同时他还有一位需要照顾的老母亲,是个孝顺的人。

公孙胜加入梁山的过程可以追溯到“生辰纲”事件,当时梁中书为讨好岳父蔡京,准备送十万贯钱作为寿礼,并派杨志护送这笔“生辰纲”去东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公孙胜得知此事后,认为这笔钱来路不正,想要将其截下,他找到晁盖商量,晁盖已经组织了一个小队,包括刘唐、吴用和阮氏三兄弟,而公孙胜的加入使得这个小分队成为了七人团队。

在一个漆黑的夜晚,他们假扮成卖枣的商人,用迷药将押送的人都放倒,公孙胜负责制造迷雾,为团队提供掩护。

然而由于白胜的失误,守卫被惊动,尽管最终没有成功,但多亏了公孙胜的迷雾,团队才能安全撤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次行动之后,梁中书派人查案,很快就查出了事情的真相,白胜被抓后供出了计划和同伙。

幸运的是,宋江暗中送信报警,晁盖、公孙胜、刘唐和吴用及时逃到阮家三兄弟处躲藏。

当官兵追到石碣村时,公孙胜施展道术,成功击退了官兵,最终他们不得不逃到梁山。

到达梁山后,大家推举晁盖为首领,吴用为军师,公孙胜则担任副军师,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梁山的情况开始发生变化。

公孙胜注意到宋江的行为越来越反常,尤其是在攻打祝家庄时,宋江表现出强烈的野心和掌权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天晚上,会议结束后,公孙胜与吴用私下交谈,讨论宋江的变化,公孙胜观察到宋江在决策时越来越独断专行,而吴用似乎在暗中支持宋江。

虽然公孙胜对晁盖忠心耿耿,但他也感到无力改变现状。

后来在一次行动中,晁盖不慎中箭,公孙胜去探望他时,两人谈起了梁山的变化。

晁盖承认自己已经无法掌控现在的梁山,于是公孙胜再次拜访晁盖时,表达了自己想要离开的意愿,虽然晁盖不舍,但他理解并支持公孙胜的决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公孙胜计划在离开前再聚一次,好好告别,最终他以探望老母为借口,悄然离开了梁山,而这一决定让他避免了其他好汉们后来的悲惨结局。

晁盖的死让人心痛——在一场战斗中,晁盖不幸中箭身亡,随后宋江成为了梁山的新领袖。

当然,宋江的领导能力也受到了考验比如在高唐州之战中,宋江被太守高廉打得落花流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吴用建议找公孙胜来帮忙,可当戴宗和李逵被派往蓟州寻找公孙胜,却得知他在二仙山,他们费尽周折才找到二仙山,起初公孙胜不愿下山。

最终在罗真人的同意下,公孙胜下山相助,并学会了“武罡天正法”。

而罗真人还留下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逢幽而止,遇汴而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选择离开

在高唐州之战中,公孙胜使用新学的法术击杀了高廉,帮助宋江取得了大胜,这次胜利巩固了宋江的地位,但也让公孙胜看清了梁山的未来走向。

公孙胜在梁山期间还参与了许多重大行动,在攻打芒砀山时,他设计了一个八阵图,成功俘获了敌军首领,他还收了一个叫樊瑞的徒弟,并且在另一次行动中,他用火烧战船的策略击败了高俅。

可公孙胜最终还是选择了离开,在一个夜晚,他在梁山泊的广场上宣布了自己的决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虽然宋江、李逵、武松和吴用等人都很不舍,但他们理解公孙胜的选择,公孙胜感谢大家多年来的照顾,表示自己必须走自己的路,他回想起师父留下的那句话,又与宋江告别后,就此离去。

综合这些故事,可以看出公孙胜的离开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决定,他最初加入梁山是因为向往江湖义气和正义。

但随着时间推移,他发现梁山,尤其是宋江,越来越偏离最初的理想,宋江展现出的野心和权力欲让公孙胜深感失望,晁盖受伤后无力掌控局面,更加深了公孙胜的失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公孙胜认为梁山已经失去了最初的纯真和理想,他选择离开,不是背叛,而是为了追寻更纯粹的侠义精神,虽然离开了,但他仍然珍惜与兄弟们在一起的时光。

公孙胜多次看穿宋江的心思,及时抽身而退,他的智慧加上罗真人的指点,让他避免了后来的灾祸。

他质疑宋江坚持要招安的决定,有人推测,宋江可能有“公务员”思想,认为只有得到朝廷的认可才算真正的英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另一边,公孙胜的结局之所以被认为是最好的,不仅因为他避免了其他好汉的悲惨命运,更重要的是他始终保持了自己的初心。

他没有被权力和名利所迷惑,而是选择了追随自己内心的道路,这种坚持自我、不随波逐流的精神,正是他成为水浒传中结局最好的人物的关键所在。

所以《水浒传》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英雄传奇,更是一个关于人性、理想和现实冲突的深刻探讨,通过公孙胜的视角,可以看到梁山好汉们在追求理想与面对现实之间的挣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值得注意的是,公孙胜的离开对梁山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为一个精通道术的高手,他的离去无疑削弱了梁山的实力。

更重要的是,他的离开象征着梁山原初理想的流失,预示着梁山未来可能面临的困境。

那么在梁山这个特殊的环境中,忠诚是否应该是无条件的?当发现组织偏离了最初的理想时,选择离开是否就是背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公孙胜的选择给出了一个可能的答案:真正的忠诚不是盲目的跟随,而是对共同理想的坚持。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公孙胜的离开也可以被视为一种无声的抗议,他没有公开反对宋江,也没有煽动其他人跟随自己离开。

相反,他选择了一种平和但坚定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立场,这种行为方式反映了他的智慧和修养,也为后人提供了一种面对分歧时的处理方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参考资料:
1.(明). 施耐庵著. 水浒传
2.施觉民. 略论公孙胜的三次下山[J]. 湖南行政学院学报, 2002, (2): 87-88.
3.金圣叹著. 贯华堂第五才子书水浒传 下[M]. 沈阳: 万卷出版公司, 2009.05: 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