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来自美国的国际摄影大师、当代著名摄影艺术家斯蒂芬·肖尔,在中央美术学院开讲座时,因见多人低头看手机,不禁愤然中途离席。
虽然此后,有人将此解释为“他们是拿手机做笔记”,大师听后有所释然,但人们对于此事的纷纷议论,并上了网络热搜,仍让这所中国顶尖的美术大学殿堂显得颇为尴尬与丢脸。
当时,斯蒂芬·肖尔通过现场翻译向在场观众说道:“不好意思,我打断一下,先跟大家说一声抱歉,因为我接下来说的事情,可能会有一点点冒犯。”
“既然我现在谈论的是‘注意力’这个话题,你们也知道我在聊注意力。那我觉得,你们也应该明白,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力的重要性”。
“然后,我就发现今天在场的各位,其中有非常多的人从头到尾都在看手机。你们今天特意来听这个讲座,但你们却都不能够集中注意力。那么你怎么能够在意,你平时吃的东西,或者太阳照在你皮肤上的那种感觉呢?我们今天就到此结束,挺好的。”
随后,斯蒂芬·肖尔走下讲坛,回到了观众席……
对此,中央美院美术馆的一名工作人员对媒体表示:“……对于部分现场观众一直低头看手机,令演讲者中断讲座的情况,将向领导反映,倡导观众注意文明礼仪。”
须发斑白的斯蒂芬·肖尔,最近正好在北京举办其摄影回顾展,在对其的一段介绍与评价中,有这样一段话:
“这位美国摄影家的作品,共同被誉为‘新彩色摄影’流派的代表作……经过他‘高度专注’状态拍摄的看似简单却构成严谨的影像作品,要求观者驻足静心凝视才能欣赏其中的结构、深度、幻觉、意境、惊奇甚至幽默以及表象之下的文化和社会内涵”。
其中的这句“高度专注”,正好可以概括出这位大师之所以成功的一大原因——或许,也正是斯蒂芬·肖尔在讲座中正谈及“注意力”时,却发现这么多美院学生恰恰“注意力不集中”听讲,才因此更为发火,愤而中途退场的吧?
主办方以“学生们在用手机记笔记”作为理由,虽或有一些真实情况存在,但多少还是有些牵强附会的感觉——真想记录的话,何不先静心听讲,再用录音等简单方便的手段保存,以后慢慢体会和理解呢?
事实上,面对大师级的人物,能有当面“传道授业解惑”之良机,我们最高美术学府的学生们,却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令世界级大师选择了中途退场,这其实足以说明了以下问题:
其一,缺乏文明礼貌的素养和必要的尊重精神。
对于他人,又是一位老人,且还是一位著名的世界级大师,这些大学生显然都缺乏基本的文明礼貌素养。
你可以选择不来听,也可以选择礼貌的方式退场,但却不应在人家倾心侃侃而谈时,一个个却低头摆弄着手机——事实上,任何人在讲台上演讲时,最忌讳和反感的就是这样的“手机低头族”。
当然,这里面确实也有例外——我们的群众对于那些云山雾罩、满口空话的人,大多会用看手机的方式,作为一种无声无息的消极对抗形式。这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可以理解的。毕竟,这种情况下,是对双方时间与生命的一种无用功消耗。
但是,当有如此难得机会,请来世界级大师开讲座时,哪怕这些美院的大学生无法从原汁原味的外语原声中,适时同步得到浸润与感动,可仍应从大师的一言一行之风采中,获得这种一生难得一遇的体味与提升,而不应用此不文明的方式羞辱大师——事实上,这更是在羞辱自身而已!
尊重,是人与人相处和社会关系中,一个最根本的底线!
当互相尊重的意识能根植于一个民族的精神深处,成为一种下意识、潜移默化的文明理念与族群自觉时,这样的社会才会更和谐、更进步,也就能更有前途和希望。
其二,缺乏对天地人的敬畏之心。
有人曾发出如此之“天问”:何以清末及民国时期,我们的民族还能出现那么多令人瞩目的“大师”,而此后却是大师越来越极为罕见了呢?
只要想想“知识越多越反动”的口号,想想“打倒臭老九”的狂喊乱叫与生杀予夺,或许就能明白一切了——这也是为何人们会问:如果鲁迅先生活到现在,他还会为天地生民而呐喊,成为受世人尊重的大师吗?
如今的人们,真的都是发自内心对于知识和师者的尊重吗?事实上,很多人真正的想法,却是将知识作为谋取利益或权力的工具而已——知识或师者的工具性作用,才是他们心中真实的想法。
没有了对“天地人”,特别是对知识或师者发自内心的仰视,就会缺乏真正相互尊重的根基,所以,就会出现一个将专家群体皆嘲讽为“砖家”,将“公共知识分子”给全部和完全抹黑成臭大街的现象。
一个对知识及知识分子如此缺乏敬畏心理的民族,真的有内涵、有素养、有文化、有层次和有希望吗?——缺乏尊重与敬畏,一个民族就会消解为杂乱无章、四分五裂、自私利己的一盘散沙。
其三,精于借口脱责,乏于反省自躬。
大师中途离场后,不少评论者及主办方的一些人,最先想到的就是找到借口——即所谓的“学生们都是在拿手机做笔记”。
其实,人家是走南闯北的世界级大师,什么世面没见过呢?——难道,独独中国的学生这么擅长用手机做笔记吗?用“我们的特殊性”为自己的不足与错误找借口,这其实,就是一种缺乏自省能力和反思精神的体现。
发生了事情,出现了问题,总是想着如何先自圆其说,总是先想着找什么原因或借口,能将事情和责任搪塞过去,显然这是不想、不愿或根本就不承认有问题、有错误,因此就难以认识到自身的缺陷和问题。
如果没有反省的深刻认知,又谈何改正错误,谈何“失败是成功之母”?谈何吸取经验教训不断进步?而只会一次次走进“同一条河流”,将错误不断地自我重现和重复,却不知悔改罢了……
说我们是一个缺乏深刻反省的族群,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也并不算为过——比如,离我们并不太遥远的“假大空、浮夸风”,现在已经销声匿迹了吗?
其实,只要看看网上,仍是“吹拉弹唱”到“上嘴唇接天、下嘴唇挨地”的人很多,便能明白金庸笔下的“丁春秋派”,从来就没有从江湖中消失,而是后继有人、人丁兴旺啊!
不知反省自躬,就会飘飘自大,就会不知所以,也就可能走向不知所终!——这样的人,当然更不可能互相尊重,对天地人真正有所敬畏了。
像听大师讲座,却成了一群“低头族”,这不过是一种小小的行为折射而已,但其所掩盖和促成的文化思想与文明道德理念之“恶性循环”,却已深深地成了民族进步的一大障碍与天敌!【原创评论:瑜说还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