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4年,泰戈尔访华,林徽因和徐志摩全程陪伴,轰动一时。
如今,我们遗忘了诗歌,甚至有人宣称“诗歌已死”。
为什么这个年代,许多人会觉得诗歌已经离我们远去?
因为一些人失去了对诗歌的尊重,不再有时间去思考蕴藏在诗歌中的美学和智慧之光。
也无法在每天的忙忙碌碌中停下脚步,去享受灵魂在诗歌中的片刻自由。
还有些人,因为生长在没有诗歌的环境中,自然而然地将它们隔绝了起来。
但没有诗歌的生命,其实是荒芜的。
《死亡诗社》剧照
历史上伟大诗歌层出不穷的年代,往往也伴随着人类智识的飞跃。
春秋战国时代,礼崩乐坏,孔子提倡“不学诗,无以言”。人们以诗增长学识、培养谈吐和教养。
《荷马史诗》,不但代表了古希腊那段英雄时代,提出了历史的概念,也在探讨人的尊严和价值。直到如今,它依然具有深远的意义。
上世纪80年代,以顾城、海子、北岛为代表的诗人们,在充满改变和未知的时代,将理想和使命都投射在了诗歌里。新的文学时代因此而生发萌动。
而诗歌本身,更是充满魅力。它不拘形式和体裁,探讨爱情、痛苦、社会、艺术等等所有你能想到的话题。
在阿波利奈尔的《米拉波桥》中
诗歌可以让一座桥成为永恒;
在鲍勃·迪伦的《在风中飘》中
诗歌化为动听的歌词和旋律:
一些人要存在多少年,才能获得自由;
一个人要回转过多少次头,才能假装什么都没看见;
答案啊,我的朋友,在风中飘扬……
在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中
诗歌是药剂良方:
“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
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在诗歌里,你或许能找到属于你的答案。在苦难中,我们得到诗歌的慰藉。
如果,你渴望触摸灵魂的自由,向往休憩在诗歌的静谧之地。现在,是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