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沈战役到了决战关头,林彪却为打锦州还是打长春 犹豫不决
1948年10月2日,辽沈战役已经到了决战关头。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司令员林彪、政委罗荣桓、参谋长刘亚楼等率司令乘火车到达辽西郑家屯,准备赶赴锦州前线。就在当日白天,接到军委发来的通报,说敌人向葫芦岛增兵4个师,锦西方向敌总兵力将增至8个师。这下颇出林彪的意料。他原先估计锦西、葫芦岛方向只有敌军4个师兵力,因此已调第11纵队出关东进锦西,协同1个独立师牵制锦西、葫芦岛地区之敌。现在敌人又增加了4个师,原来敌我1:1的兵力变成了2:1。
林彪思来想去:这次东野下了大决心南下,大量炮兵、坦克、汽车都到了北宁线,却只带了15天粮弹和单程汽油,而后方运输线又太长,遭到沈阳西进之敌觊觎,实在是冒了大险。万一华北增援之敌与锦西之敌合兵北上,两锦之间直线距离不过百里,双方阵地的距离也就50多里,沿途主要是丘陵平原,无险可守,阻援兵力不一定能挡住敌人。而东野主力攻击锦州若一时未下,再遭到两锦之敌前后夹击,攻占锦州便已无可能。这时沈阳之敌再西出切断东野后方运输线,导致大量重兵器和车辆因没有汽油而撤不出来,这几年辛苦积聚的成果就将毁于一旦,南下北宁线作战也必然功亏一篑。现在该怎么办?
林彪用兵一向谨慎,计算精细,只要有可能他都万万不愿冒险。林彪经过一天的反复考虑后,决心回头打长春。当晚,他召来秘书口授了致军委的电报,语气还比较婉转,在分析了敌人增兵葫芦岛的不利后果后,提出了两个方案:一、锦州如能迅速攻下,则仍以攻锦州为好;二、目前如攻长春比6月时把握已大为增加。最后提出:“以上两个行动方案,我们正在考虑中,并请军委同时考虑与指示。”电报在经罗荣桓、刘亚楼看过后,于2日夜22时作为特急绝密电发出了。
林彪的电报虽然说是提出了两个方案供军委参考,但在这个节骨眼上突然又说打长春的把握大为增加,并列出了打锦州的不利条件,其倾向性是非常明显的。罗荣桓后来又经斟酌,觉得发出的这封电报实在不合适。作为军委和东野来回研讨了半年多的如此重要的战略行动,事关整个东北战场的全局,决策一定就不好轻易改变。现在北宁线早已开打,攻击锦州的部署和准备已进行了大半,突然又要回头打长春,功亏一篑不说,部队的士气也要大受影响。葫芦岛的敌人是要增兵,但变化并不很大,完全可以调整部署加强阻援兵力。只要准备充分,坚决打下锦州,就掌握了整个战役的主动权,为此冒一下险是值得的。
罗荣桓与林彪共事多年,早就了解林彪孤高骄傲的性格,所以一般情况下他不去干扰林彪的指挥决心。然而眼下这件事实在是关系重大,自己作为野战军政委,不能不对全军负责!10月3日一早,他就拉上刘亚楼去找林彪,反复讲这个道理,并建议增加1个纵队或1、2个独立师阻击锦西之敌,还是以打锦州为好。这些道理林彪不是不懂,只是因为肩上责任太重大而导致了犹豫不决。思来想,最后林彪同意继续打锦州,但发出一夜的电报已追不回了,只有给军委再发一电以挽回影响。三人经过商量后,重新拟定了攻打锦州部署的电报。3日9时,列车停驻于彰武以北的冯家屯时,将电报发出。
军委连接两电,先怒后喜,林彪终于想通了!于是,军委复电勉励了东野领导人。林彪随即调整部署,以东野主力集中于锦州地区打攻坚战,并以部分力量分别阻击沈阳、锦西方向的援敌。一场惊心动魄的决战到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