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事变后,若按周恩来说的做,东北军、西北军结局可能不是这样

1936年12月26日,西安事变和平达成解决的协定后,张学良主动送蒋介石回南京,结果一下飞机就被蒋介石扣押,从此一去不返。之后,在短短几年之中,东北军被瓦解,西北军也垮了,杨虎城将军被蒋介石关进监狱,最终全家被杀害。

这样的结局,对于发动西安事变的东北军和西北军(十七路军)来说,都是难以令人接受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结果?

多少又是由其内部自身的原因造成的。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蒋介石回了南京,杨虎城受张学良的委托,指挥东北军。但是,西北军的力量远较东北军为小,而东北军高级将领又没领袖性人物。因此,杨虎城根本指挥不了东北军。

这样,张学良在南京被扣后,西安实际上陷于群龙无首的状态。

针对西安内部的这种混乱状况,为了进一步分化他们,在几个方面的谈判中,南京方面故意提出甲、乙两种方案,让西安方面选择。甲案是中央军驻西安,东北军和西北军撤至陕西西部和甘肃一带,红军返回陕北,陕西省政府主席由西北军方面的人充任。乙案是中央军进驻西安,东北军移驻安徽和淮河流域,西北军移驻甘肃,红军返回陕北,安徽省政府主席由东北军方面的人充任,甘肃省主席由西北军方面的人充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两个方案中,接受甲案,则东北军、西北军和红军还是在一起,“三位一体”不致解体。接受乙案,东北军可移驻东部较富裕的地区,但东北军一离开,“三位一体”自然瓦解。

对于这两个方案,蒋介石给杨虎城写信,劝他接受甲案;而何应钦又给东北军将领王以哲、何柱国写信,劝他们接受乙案。杨虎城从自身安全考虑,主张接受甲案;可是,东北军高级将领表面上说接受甲案,内心却倾向接受乙案。

作为中共的代表,周恩来则认为,乙案坚决不能要,甲案基本上可以接受,且中央军应全部退出甘肃。他主张保持“三位一体”,然后再在政治上利用国民党即将召开的三中全会,把张学良要回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料,半路杀出一个程咬金——东北军的少壮派。

他们只主张先救出张学良,不惜与中央军进行开战,其他任何东西都一概不论。

1937年1月30日,东北军、西北军和中共一起开会,都不同意少壮派不惜对中央军开战、夺回张学良的主张。2月2日,少壮派军官刺杀东北军主和的高级将领王以哲。

这一事件立即造成了本来就混乱的东北军分裂。随后,在渭南前线的东北军自动撤回到渭河北岸,为中央军进入西安让开了一条大路。与此同时,在南京方面的压力和诱惑下,东北军的军长缪澂流等人纷纷表示选择乙案,率部东开。

2月8日,中央军开进西安。

“三位一体”一垮,东北军和西北军无所依托,终于被蒋介石分化瓦解,一一击破。东北军再也没了以前的声势,实力较弱的西北军也被他们连累垮了。新中国成立后,参与西安事变处理的李克农上将谈起此事,还大声长叹:“可惜了,若是当初几方听了总理的话,‘三位一体’不垮,东北军和西北军的命运也不至于如此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