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的初秋,一代“军神”刘伯承元帅走到了生命的最后关头,弥留之际,刘伯承对工作人员说道:“我不去八宝山,除非中央答应我一个要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的追悼大会必须要由邓小平同志来主持,别人来的话,追悼会也不必举行了!”

刘伯承这句话,公然回应了外界的“刘邓不和”的传言,实际上,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再到新中国成立,刘伯承和邓小平都像家人一般亲密!

1931年,刘伯承出任红军校长,和邓小平相识,但此时两人并没有成为朋友,只是互相认识罢了。

一直到红军改编为八路军以后,刘伯承出任129师师长,点名让邓小平来给自己当政委,两人的缘分才正式开始。

在部下的印象里,刘伯承和邓小平,一个慈祥一个严厉,刘伯承脾气好,随和亲切,关心同志,细心周到,和战士相处没有一点架子,就像是慈父一般,温柔地对待每一位同志。

邓小平做事情雷厉风行,果断决绝,对自己和部下都很严格,性格耿直,有什么问题就直接指出来,更像是一位严师,两人搭配在一起,很有默契,他们指挥的部队作风严肃活泼,非常团结!

百团大战的时候,彭德怀下令要求129师必须消灭关家垴、东庄和中旬的日军,陈赓打了一整天,敌人战斗力很强,部队伤亡惨重,黄昏时分,陈赓给刘伯承打了一个电话汇报战况。

刘伯承激动地说道:“伤亡这么大,我不心疼吗?心疼又怎么办,任务一定要完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邓小平接过话筒,对陈赓说道:“要从全局出发,打仗不可能没有伤亡,把火力集中在一起,尽可能减少伤亡!”

就在这时,刘伯承站在一旁大声吼道:“陈赓,你就不会把手榴弹从炮口扔进去吗?不会撒石灰呛死他们吗!”

邓小平点了点头,接过话茬说道:“在洞口点上柴火,也是个办法!”

两人一唱一和,给陈赓提供了新的战术方案,陈赓按照刘伯承和邓小平的建议,完成了战斗任务,129师也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百团大战期间,刘伯承和邓小平经常彻夜不眠研究作战方针,刘伯承视力不好,邓小平就举着油灯,刘伯承的手指到哪里,他的油灯就跟到哪里,两个人靠在一起,趴在地图上,一看就是一整晚。

部下来送夜宵的时候,看到刘伯承和邓小平团结亲密的模样,大家也纷纷效仿,有了这样的领导做榜样,部队怎么可能不团结?

“特殊年代”里,邓小平遭到了针对和迫害,刘伯承十分着急,帮邓小平说了很多好话。

1986年,刘伯承生命走到了最后关头,他向中央提出了一个条件,那就是让邓小平来主持他的追悼会,邓小平知道后,立马答应了刘帅的条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0月14日,刘帅追悼会在人民解放军总后勤礼堂内隆重召开,邓小平主持了追悼会,送别了老战友最后一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