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9月,在新疆乌鲁木齐,毛泽民等烈士牺牲60周年的纪念活动正在进行着。
在活动现场,一位特殊的访客手捧鲜花,拖着一双病腿,蹒跚着走到毛泽民烈士的墓碑前,扑通一声跪倒在地,颤抖地伸出手,轻轻抚摸着墓碑上的名字,口中喃喃地说道:“父亲,我来看您了!”
这个人就是革命烈士毛泽民的儿子毛远新,这一次他是在家人的陪同下专程来祭奠自己的父亲。
作为毛泽民的儿子、毛泽东的侄子,毛远新的一生跌宕起伏:他自幼失去了父亲的庇佑,在主席身边长大,特殊时期曾被推至顶峰,成为炙手可热的风云人物,黄粱一梦后又惨遭抛弃,人生跌至谷底。
在饱尝了人间疾苦和世事无常之后,毛远新的心中充满了迷惘和沮丧,他不知道接下来的路该如何走下去。
怀揣着这个疑问,毛远新回到了新疆,回到了自己出生的地方。
在这里,他将追忆自己来时的心路,也将找寻自己未来的方向。
梦的开始
毛泽民是毛主席的大弟弟,他自幼跟随父亲学习经商,终日里与算盘、账本打交道。
父母相继去世以后,因为长兄不在家,毛泽民便自然而然成为当家人,由于他头脑聪明,又特别擅长计算,很快便成为韶山冲上屋场的“管家”。
1921年春天,长兄毛泽东回到了家里,毛泽民对此格外欣喜,在兄长的循循善诱下,他开始接触到先进的革命思想。
在湖南自修大学里,毛泽民一边工作,一边学习,思想上越来越进步,不久,他便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正式开启了自己的革命生涯。
1931年,第一次苏维埃代表大会胜利召开,会上决定成立国家银行,由于毛泽民在金融方面能力出众,党中央便任命他为第一任行长,着手进行各项筹备工作。
毛泽民不负众望,仅仅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国家银行就开始正式营业了,这对于加强苏区的经济建设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
1937年,毛泽民因为积劳成疾,党中央安排他去苏联治病,途径新疆时,中苏边境爆发了鼠疫,无法成行。
毛泽民觉得这是一种特殊的缘分,索性便向中央申请留在新疆工作。
事实证明,这确实是一种缘分,在新疆,毛泽民结识了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伴侣朱旦华。
1940年,经党中央批准,二人在新疆结婚,婚后的日子幸福且美满。
转年,他们的小家里又添了一个男丁。
望着孩子胖嘟嘟的小脸蛋,毛泽民开心极了,遂给孩子取名为毛远新,这个“新”就指的是新疆,以纪念这段甜蜜的日子。
只可惜命运无常,快乐与幸福总是短暂的,毛远新刚满一岁,这个甜蜜的三口之家就遭遇了灭顶之灾。
1942年,新疆局势骤变,当地督办盛世才撕掉伪装的面具,将屠刀对准了共产党员,包括毛泽民在内的全部驻疆的共产党员悉数被捕,新疆的革命力量遭到毁灭性打击。
那时的毛远新,尚在母亲的怀抱之中,就被关在暗无天日的大牢里,并且从走进牢笼的那一天起就再也没有看见过自己的父亲。
幸而有母亲的陪伴,让他那幼小的心灵得到些许安慰。
在监牢中,不管受多大的痛苦和折磨,他们都始终坚信着会有与亲人重逢的日子。
1946年,在多方共同努力下,小远新才得以逃出樊笼,他本以为可以再见到自己的父亲,却被告知,父亲早已在三年前就英勇就义了。
泪珠儿在毛远新的眼睛里打着转儿,但生性倔强的他愣是没让眼泪流出来。
四年的牢狱生活早已让他比同龄的孩子更懂得什么叫隐忍和坚强。
在党中央的关怀照顾下,小远新被送到了延安,在那里有一所特殊的幼儿园,幼儿园里的阿姨、爷爷都是革命战士,幼儿园里的小伙伴大多是革命烈士的后代。
这里的教室不够宽敞,这里的伙食不够丰盛,这里没有可以让小朋友们自由玩耍的院子,也没有可以播放动听音乐的大喇叭,取而代之的是枪炮声,空袭声以及随时要转移撤离的慌乱和恐慌。
但毛远新喜欢这里,因为这里的大人们是用真心在呵护和宠爱着这帮孩子们,好吃的给他们留着,危险来了第一时间把他们抱在怀里,转移时他们会被安置在摇篮里,而摇篮则被紧紧绑在马背上。
小远新安稳地睡在这马背上的摇篮里,在一路颠簸之中,读懂了什么是爱,什么是信念,什么是父母口中的新中国,而这一切都是他幼小心灵里梦开始的地方。
心的迷乱
纵使经历了再多的波折和苦难,时光却一直不会停留。
不知不觉间,毛远新已经到了该上小学的年纪,他被辗转被送到了解放区的育英小学。
直到1949年南昌解放,他才重新回到母亲身边,而此时的朱旦华已经重新组建了家庭。
1951年,朱旦华要去北京开会,由于正值暑假,她便将毛远新带在身边,一同来到了北京。
开会期间,朱旦华带着毛远新去探望了他的大伯父毛主席。
小时的记忆已经变得模糊,年幼的毛远新站在毛主席面前,起初是有些怯生的。
毛主席见状,快步走到毛远新身边,然后蹲下来,对毛远新笑着说道:“孩子,别怕!我是你的大伯父!”
望着眼前这个与父亲有些许相似的男人,毛远新觉得有一种莫名的熟悉感,渐渐地便跟毛主席熟络起来。
由于朱旦华工作繁忙,开会期间,毛远新就暂时住在毛主席家,同李敏、李讷她们一同吃住。
对于这个侄子,毛主席是非常疼爱的,像对待儿子一样。
而毛远新呢,由于自小就失去了父亲,他对于这位伯父也是愈加依恋,
日子久了,这对伯侄间的感情越来越深厚,他们总是有说不完的话题。
等到朱旦华忙完工作,准备接毛远新回家时,却发现这一老一少已经再也分不开了。
一番考量之后,朱旦华尊重了儿子的意愿,同意让他留在北京。
就这样,毛远新就留在了毛主席身边。
在毛主席的精心栽培下,毛远新刻苦学习、努力进取,很快便在学业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不仅如此,在主席的言传身教下,毛远新自始至终都保留着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
1960年,毛远新凭借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清华大学,后来又转往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学习。
此时的毛远新正值青春年少,他迫切地渴望着能像父辈们那样创下一番伟业。
可惜,命运的波折总是那么不期而遇,在原本最美好的年华里,毛远新却遭逢了一场突如其来的浩劫,而在这场浩劫之中,他的心开始变得迷乱。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了。
毛远新一心想要建功立业,却一不留神落入了别有用心之人精心设计的陷阱之中。
毛远新因为犯下的错误被“隔离保护”,而这一“保护”就是整整十年的时间。
人的归程
1976年,人民法庭对毛远新进行了公开审判,判处他十七年有期徒刑。
1993年10月,毛远新刑满释放,十七年的牢狱之灾让曾经的意气少年失去了光彩,已然垂垂老矣。
这时的毛远新不叫毛远新,而是用的化名“李实”,这还是当年他下农村搞四清时,毛主席给他起的名字。
出狱后的李实被安排在上海汽车工业质检所,担任质检员。
每天,他都要拖着一双有病的腿,骑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穿梭在工厂与家的路上。
在工友眼中,李实是个不苟言笑的人,在工厂里,认认真真做事,老老实实做人,关于他是谁,他做过什么,没有人知道。
只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李实会一个人默默地回忆过去……
2001年2月,毛远新的烈属待遇终于恢复,这代表着组织上终于承认了他是毛远新,当了多年的李实终于可以做回毛远新了。
可是在欣喜之余,毛远新的心中仍旧充满了迷惘和沮丧,他为自己曾犯下的错误而懊恼,为自己辜负了父辈的期望而羞愧,人生已过去大半,他不知道接下来的路该如何走下去。
怀揣着这个疑问,毛远新回到了新疆,回到了自己出生的地方,驻足在这片父母曾为之奉献青春和热血的土地上,他那颗忐忑与迷惘的心突然安定了下来。
金色的九月,新疆各界隆重举办了纪念毛泽民等烈士牺牲60周年活动,毛远新夫妇也应邀参加了这场纪念活动。
站在父亲庄严肃穆的墓碑前,毛远新潸然泪下,他在心里默默地向父亲倾述着,倾诉着思念,倾诉着委屈,倾诉着悔恨,倾诉着……
风轻轻地吹拂着他鬓间的白发,阳光温柔地照耀在他的身上,这个饱尝人间疾苦和世事无常的老人,终于在父亲的墓碑前放下了压在心坎上的所有重担。
从新疆回来后的毛远新,虽然还是不大爱说话,但他的目光已不再有闪躲,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平静和安详,在人生的暮年,他终于找回了属于自己的归程。
晚年的毛远新,低调朴素,待人亲和,余生他只想做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只想过一种安安稳稳的生活。
纵观毛远新的大半生,可谓是跌宕起伏,与曾经的动荡不安相比,此刻的平凡未尝不是一种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