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的‘十合一’
世人都知道王阳明最著名的思想主张,除了‘致良知’,就是‘知行合一’。
其实,除了‘知行合一’,王阳明还有很多其它‘合一’的主张,总括起来,大概有‘十合一’:
一曰:知行合一。
这是影响最大,传播最广的主张,也是阴明心学的精髓。
《传习录》云: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圣学只一个功夫,知行不可分作两事。”
又云:“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二曰:人心天理合一。
阳明提出人心即天理,天理即人心。
《传习录》云:“心即理也。天下又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乎?”
三曰:良知与天(理)合一
《传习录》云:“盖良知只是一个天理。自然明觉发见处,只是一个真诚恻怛,便是他本体。”
又云:“‘先天而天弗违’,天即良知也;‘后天而奉天时’,良知即天也。”
四曰:心与性与天(理)合一。
心,性,天(理),这三者是一回事。
《传习录》云:“心也,性也,天也,一也,故及其知之成功则一。”
五曰:气性合一。
气与性是一回事。
《传习录》云:“论性不论气不备,论气不论性不明”,气亦性也,性亦气也,但需认得头脑是当。
六曰:心性理合一。
《传习录》云:“心之本体即是性,性即是理”
综合二到六条说法,可以得出结论:
心,性,气,天(理)合一,是一回事。
七曰:学思合一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阳明却认为,学与思是一回事。
《传习录》云:““此亦有为而言,其实思即学也。学有所疑,便须思之。‘思而不学’者,盖有此等人,只悬空去思,要想出一个道理,却不在身心上宜用其力,以学存此天理。思与学作两事做,故有‘罔’与‘殆’之病。其实思只是思其所学,原非两事也。”
八曰:天地万物与人合一。
《传习录》云:““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者也”
九曰:礼理合一。
礼和理是一回事。
《传习录》云:“'礼’字即是'理’字。理之发见可见者谓之文。文之隐微不可见者谓之理。只是一物。”
十曰:学问功夫,见闻酬酢与致良知是一回事。
这一条最发人深省。致良知不知从何处入手?以为终日默坐静修,悬想着一个本体良知,便是致良知了。其实大错!
阳明却告诉人们,无论你是在做学问功夫,还是日常的见闻酬酢,都是在致良知,这是一回事。
《传习录》云:“大抵学问功夫只要主意头脑是当:若主意头脑专以“致良知”为事,则凡多闻、多见,莫非“致良知”之功;盖日用之间,见闻酬酢,虽千头万绪,莫非良知之发用流行,除却见闻酬酢,亦无良知可致矣;故只是一事:若曰致其良知而求之见闻,则语意之间未免为二。”
有个地方官向阳明抱怨说自己衙务繁忙,根本没时间来致良知,阳明却告诉他:簿书狱讼之间,无非实学。若离了事物为学,却是着空。
处理公务,断案听讼,就是在致良知。
这与佛家讲的行走坐卧皆是禅,何其一致!
以上便是王阳明的‘十合一’。
其中二至六虽有心,气,性,天(理)各种称谓,其实不过都是‘心即是理’一一也即‘心理合一’的不同说法罢了。
为了摄要挈领,本文对这‘十合一’不做过多阐述,仅施草蛇灰线之术,连缀编排如上,余下皆引证原文,使其光辉自现,以启来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