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文基于真实背景改编,部分情节加入了艺术修饰和个人推理,请理性阅读,前半部分免费阅读。

南海的550个岛礁形成的太极场,柏礁是太极中宫,被抢先一步的越南占领。此处犹如天罡北斗阵的阵眼——北极星位,占据此处便可占据主动,以逸待劳……结果,中华出手,以“三清”破之。

2015年的台风季,在太平洋地区产生了一个热带气旋,浪漫的马来西亚人给这个排名27的强热带风暴取了一个美丽的名字“茉莉”,寓意“气旋如花芯,花香满人间”,不过笔者感觉这个纵有花香味,也像是白菊花的。

“茉莉”在短短半个月内横扫东南亚,各国均有损失,但哭得最惨的当属越南海军工兵旅,8个月白干。

越南海军工兵旅从人定胜天到欲哭无泪

这其中缘由来自于南海争端,其实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争端就开始,在2009年前后达到顶峰,此后持续加剧。越南从2000年开始在自身所侵占的岛礁上下功夫,苦心经营,对岛礁进行扩建和改造——填海造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南沙诸岛的特点是岛礁多,礁盘狭小、难以驻守,在这种海洋地貌中填海造陆,所需要的沙土量巨大,需要以百万吨计算,然而近在咫尺的海沙因为盐度高,黏性不好,无法使用,要想填海必须用运输成本高昂的陆沙。

此外,南海诸岛距离礁石最深的地方仅6米深,大吨位货轮因为吃水深无法停靠,这意味着无法直接卸货,只能动用小船分批次卸载。

这让负责在南沙填岛的越南海军工兵施工相当原始和凄苦,他们或用手搬石块,或利用铁锹等工具挖沙填海,昼夜不停。越南费时费力忙活了5年时间修筑了约合0.242平方千米的陆地,相当于30个足球场。

这种效率和规模在当时的南海可以说是无人能及,但当中国的“天鲸”号出现后,就让人不敢恭维了。“天鲸”号一天一个足球场,越南5年的工作量“天鲸”号一个月搞定。

但就是凭着这股蛮劲,越南在南海最大的南威岛上不断扩建,将南威岛的面积从最初的14.3公顷到16.2公顷,如今已达到29.3公顷,填埋面积扩大至15公顷。

不仅如此,越南还在南威岛上完成了相关的军事部署,修建了堡垒、隐蔽所、观察哨、气象站、灯塔等军事设施,部署了火炮、坦克、反坦克导弹、武装直升机和苏-30战斗机。

南海争议一直是在和平开发,不进行军事化的框架下进行协商和寻求解决的,越南的率先军事化,让我国接下来的行动也师出有名了。

当时我国已优先国内发展,加上经济和科技实力有限,在南海这步棋上不经意间已经慢了一步,于是在2008年那一年,我国从长计议,先是由上海交大和德国船舶方面的龙头公司VOSTA LMG公司联合完成了“天鲸”号的设计工作,接着又用了4年的时间完成制造。

2013年,竣工的“天鲸”号抵达中国南海填海造岛,其展现出来的建造速度和规模是压倒性的后发制人,让越南明白了一点,填岛是一个投入高的技术活,对越南这种小国而言,那是“设备贵,买不起,技术高,没人会”,你没法玩。

越南大受刺激,鸟枪换大炮,买来挖掘机,在2015年4月,越南在我国南华礁非法施工,口号“大干200天,再造一个岛”,耗时8个月拼尽全力造了两个面积合计0.08平方公里的人工岛,相当于10个足球场。

此刻我国在南海的施工场地上是“天鲸号”一夜怒吼一个足球场,8天时间相当于越南干8个月。更可悲的是当年恰逢台风“茉莉”飘过南海,越南新建的两座人工岛当即被风浪摧枯拉朽般横扫夷为平地,8个月的努力烟消云散,越南人欲哭无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痛定思痛的越南找到日本拜师学艺,日本是最早开始填海造地的国家之一,另一个是荷兰。日本神户的港岛和六甲岛、东京湾内的扇岛、长崎市的香烧岛、大阪市的钢铁净岛等,都是全球十分知名的人工岛。通过长期的与海争地和填海造地,日本总结出不少经验。

日本发明了一种在海底的黏土层打洞,然后倒入沙子夯实,组后把沉箱放下去,隔离海面的方式。日本使用的沉箱是利用加工处理后的城市垃圾和工业垃圾,作为工业国,日本拥有大量这样的材料,铸成坚固的沉箱,投入海底填海。利用沉箱将海面隔开后,再用推土机往里面倾倒泥沙,泥沙被沉箱锁住,不会因为水浪消散,成功率和效率极高。

然而当一通忙活,把手艺学到手的越南返回南海,发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可行性啊。一方面,越南是农业国,没有生产沉箱的原材料和工艺技术,只能向日本购买,成本高昂,与其这样还不如直接用石头。

另一方面也是最大的问题所在,日本填海是找一个凹形的地形,用沉箱隔离一面即可形成一个内框,再往内框里面加入沙石即可。但南海不行,这里的岛屿本来就小,在这里填海至少要隔出三面,难度大,成本高,日本的填海技术在这里根本不适用。

无奈的越南只能回归老三样——手、铁锹、小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反观中国这边的施工,同样是面对台风“茉莉”,他强任他强,清风拂山岗,他横任他横,明月照大江,一点影响也没有,一天一个足球场。因为我国用的是一种效率更高的作业方式——吹填。

通常的吹填是指用挖泥船和泥浆泵把海底底部堆积的淤泥挖到特殊船舱中,我们叫泥舱。淤泥具有含水量高、孔隙比大、压缩性高、抗剪强度低、渗透系数小等特点。在泥舱中的淤泥再通过管线排掉其中的水分,让淤泥的粘稠度从软塑状态到流塑状态,达到一定标高后,就可以将淤泥吐出就近填垫,这样的淤泥不会被海水分散,可利用价值高。

而且吹填的方式有利于堆高淤泥,这个过程中,随着土层的重量和高度增加,下方土体内出现压差,借此排出孔隙水,使土体固结,同时采用化学的方法,在吹填的过程中,根据土质特点往土中添加外加剂,外加剂与土体中的物质成分发生化学反应而快速凝固,从而使吹填土快速成陆,具备使用条件。

不过这种吹填的主要对象是泥沙,针对在南海这种“无中生有”的造岛方式,光靠沙土的话在强度要求和堆积上是有欠缺的,毕竟海床经过千百年的洋流洗涤,上面残留的淤泥和泥沙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