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黄梅戏《倾宁夫人》剧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黄梅戏《不朽的骄杨》剧照。

京徽故里、黄梅戏乡。黄梅戏发展兴盛于安庆,系全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是安徽省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品牌和最具标志性的文化形象。

围绕打造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戏曲名城”,一直以来,安庆在坚守中求突破、在守正中重创新,积极探索新时代戏曲艺术传承创新发展之路,推动徽风皖韵展现出独特魅力。

1992年10月,第一届黄梅戏艺术节首唱登场,自此黄梅戏有了属于自己的节日,人民群众也多了一个艺术盛会。

为集中展演展示近年来我国黄梅戏艺术传承与创新的优秀成果,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第十届中国(安庆)黄梅戏艺术节将于9月22日至10月8日在安庆市举行。

紧扣时代脉搏

  持续涵养优秀文艺生态

健全保障机制。以戏剧非物质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为重点,科学制定《安庆戏剧文化生态保护区总体规划》,明确保护区总体要求、保护对象、空间格局等内容,获批全省首个省级生态文化保护区,积极创建国家级戏剧文化生态保护区。颁布实施全国首部保护传承黄梅戏的地方性法规《安庆市黄梅戏保护传承条例》,制定《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性文件,市委常委会专门研究黄梅戏重大活动和重点剧目选题,推动黄梅戏传承和发展法制化、规范化。

培养人才梯队。实施领军人物培育行动,市财政每年安排5000多万元资金,支持安庆师范大学和安徽黄梅戏艺术职业学院戏曲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常态化举办黄梅戏发展学术研讨会、全国黄梅戏创作人才高级研修班,全国80%以上的黄梅戏剧团团长和骨干由安庆培养,黄梅戏领域15位“梅花奖”获得者中有10位出生或成长于安庆。鼓励老艺术家“师带徒”、骨干演员“传帮带”,积极承办“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系列活动,推动优秀青年戏曲人才茁壮成长。截至目前,获评“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称号54人。

创作精品剧目。围绕重大主题、和美乡村建设等中心工作,创作推出《鸭儿嫂》《不朽的骄杨》等一批体现“四个讴歌”的精品大戏。实施黄梅戏曲本典藏工程,按照“新戏”与“老戏”、“大戏”与“小戏”并重思路,采取“新创一批、改编一批、移植一批”的方法,近5年来共新创、复排剧目60多部。

紧贴群众需求

  不断延伸文化服务触角

搭建家门口“戏码头”。创新实施以百场精品剧目展演、千场创新剧目小剧场演出、万场百姓戏台展示为主要内容的安徽(安庆)“四季有戏”黄梅戏展演百千万工程,今年以来,开展精品剧目展演58台、创新剧目小剧场演出450多场,组织百姓戏台展示活动超5000场。依托全市文化馆(站)、小剧场等,每年开展“送戏进万村”“戏曲名家走基层”等惠民演出2000多场,举办“宜城处处唱黄梅”“唱响中国”黄梅戏大家唱等群众文化活动100多场,吸引40多万人次现场观看、热情参与。

构筑全矩阵“大舞台”。打造“一网五端两平台”,联动抖音、哔哩哔哩、小红书等APP,推出“跟着名家唱黄梅”网络视频展,动员戏迷和网友拍摄教学过程、名段名角模仿秀等短视频,形成全网联动、全域展示、全民参与的浓厚氛围,黄梅戏目前在互联网抖音短视频平台“热度”居五大剧种之首。常态化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创排推广黄梅戏校园课间操,组织全市黄梅戏广场舞展演,建立一批黄梅戏特色学校和戏曲社团。

拓展国内外“朋友圈”。深入实施徽文化走出去战略,推动黄梅戏迈步全国、迈出国门,组织文艺院团赴全国30个省(区、市)80多个城市、俄罗斯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戏曲交流演出,积极申报中宣部2024年讲好“一国两制”故事国际传播项目,持续做大安徽地方戏曲承载徽风皖韵“行走的招牌”。与广州、九江、黄冈等地以及中国对外文化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加强戏曲跨地域、跨文化交流,推动徽文化遗产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紧抓跨界融合

  着力打造“有戏安庆”大IP

“黄梅戏+节庆”。搭建全国性戏剧展演平台和文化交流合作平台,按照“三年一届艺术节、每年一次展演周”,成功举办9届中国黄梅戏艺术节、8次“十一”黄梅戏展演周,今年将举办以“黄梅艺术的盛会、人民群众的节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为主题的第十届中国(安庆)黄梅戏艺术节,涵盖7大类22项近100场主体活动。32年来,累计推出200多部黄梅戏新创优秀和传统经典剧目,全国36个黄梅戏表演团体的3000多名演职人员、近2万人次先后登上艺术节舞台,吸引数以万计的戏迷票友定期云集安庆、互动交流。

“黄梅戏+旅游”。以建设“黄山-黄梅戏”文旅融合发展样板区为牵引,举办“百场黄梅唱响百家景区”“黄梅戏进景区”“游客变戏迷,戏迷变游客”系列活动,持续培育“黄金周·黄梅戏,白天看景·晚上看戏”文化旅游品牌。串联安徽中国黄梅戏博物馆、严凤英故居、徽班博物馆等,推出戏曲朝圣之旅、戏曲博物馆之旅、戏曲古戏台之旅、艺术探索之旅等精品旅游线路。

“黄梅戏+经贸”。以艺术节(展演周)为契机,定期举办“唱黄梅兴安庆”圆桌会议、全国异地安庆商会会长联席会议、院士论坛等重要经贸活动,有效集聚“双招双引”高端资源。其间线上线下同步展示及展销安庆中华老字号企业生产的系列产品、名牌农副产品、地方特色名优产品,扩大文化消费,促进文化商贸融合发展。2021年首届“唱黄梅兴安庆”圆桌会议以来,全市共招引宜商回归项目200多个,总投资1500多亿元。

 坚持守正创新

  大力培育文化旅游品牌

本届黄梅戏艺术节坚持讴歌时代、传承创新、专业标准、惠民乐民、群众主体、节俭办节和融合发展。

整个艺术节突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主题,紧扣“与时代同行、与人民同心”的主基调。艺术节在系统回顾前九届黄梅戏艺术节历程的基础上,认真进行阶段性总结,守正创新。不仅全景式展现历届黄梅戏艺术节精彩剧目选段,并在优秀剧目展演中开设保留剧目板块,鼓励传统剧目青春版、传承版参演。更在舞台上,在舞台下,全国征文活动、图片展、美术作品展、“戏曲进校园”教学成果展示等活动中同步进行。

以艺术节为契机,建设充满活力的文化强市,安庆亦功在“平时”。安庆市秉持文化惠民、文化为民宗旨,常态化开展“戏曲名家走基层”等活动,走进乡村、军营、学校,走进安庆古城、滨江夜市、菱湖公园、高铁站前广场、严凤英故居等开展惠民演出,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看到大戏好戏、名家名角,享受精彩戏曲文化快乐。

安庆市在黄梅戏发展中坚持群众主体,在高校及中小学校普及推广黄梅戏校园课间操,与此同时,线上线下互动,动员全国戏迷、网友拍摄黄梅戏短视频,分享参与艺术节活动的花絮心得,积极培育黄梅戏年轻受众,促进黄梅戏传播和文化消费。

安庆市贯彻落实长三角一体化、中部崛起、长江经济带等国家发展战略,做好“戏曲+”文章,推动“游客成戏迷、戏迷成游客”,持续培育“黄金周·黄梅戏,白天看景·晚上看戏”文化旅游品牌,着力打造大黄山、黄梅戏“两黄”融合发展样板区。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记者 蒋六乔(本版图片均由安庆市委宣传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