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近,一则幼儿园倒闭的新闻窜上热搜。

有位家长爆料,天津一家知名私立园伯苓南开幼儿园(西青园)9月3日突然发布停止办园的通知,宣布将于今年9月4日正式关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让广大家长着实懵逼了。这刚开学第二天,幼儿园就倒闭了??不仅学费白交了,更关键的是孩子没学上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这并非个例。自从2022年起,伴随着新生儿的减少,幼儿园迎来了关闭潮。

01 消失的幼儿园

我们先来看一组数据:

据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全国在园幼儿数量在2020年达到巅峰的4818.26万人后逐年下降,到2023年仅为4092.98万人,三年间减少725万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与此同时,全国幼儿园数量也从2022年巅峰时的29.48万所,下降至2023年的27.44万所,两年间2.04万所幼儿园“消失”。

并且关停还在加速,幼儿园关停数量从0.56万所/年增长至1.48万所/年。

山东济宁更有一对夫妇直接改行,把一间开了十几年的幼儿园爆改成了养老院。背后的原因就是连续两年的生源下降、入不敷出。

就在幼儿园“关停潮”持续的同时,小学“关停潮”也如影随形。2014年,全国小学数量为20.14万所,到了2023年,这一数据已降至14.35万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此前澎湃新闻的报道显示:2023年幼儿园关停比例最高的十个城市是江西鹰潭(-31.4%)、吉林白山(-27.6%)、安徽蚌埠(-27.5%)、浙江衢州(-25.1%)、新疆吐鲁番(-22.4%)、江西吉安(-22.1%)、吉林吉林(-19.6%)、山东德州(-19.4%)、江西宜春(-19.4%)、陕西榆林(-16.0%)。

一眼望去,基本都是人口外流严重的四五线城市。

这意味着为,幼儿园不仅总数在减少,而且还进一步集中,跟整个人口流动的趋势相同。

也意味着,一二线城市的虹吸效应更加明显,乡镇县城、甚至于四位线城市加速衰落,教育资源的不平衡性进一步加剧。

毕竟,资源和资产都是跟着人走,人都走了,围绕人展开的一系列生产经营活动也就不复存在了。

而幼儿园和小学总数的减少,自然与出生人口的减少脱不开干系。

据泽平宏观发布的《中国生育报告2024》数据显示:

  • 2023年末全国人口比上年末减少208万人,已经连续两年负增长;
  • 出生人口902万人,比上年末减少54万人,连续七年下降;
  • 总和生育率1.0左右、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倒数第二。

什么是总和生育率?

指的是在特定时间内(通常是一年内),平均每名育龄女性(15至49岁)生育的孩子数量。

一般来说,总和生育率要达到2.1才能实现两代人之间的人口数量稳定,即所谓的世代更替水平。低于这个数就意味着人口规模可能会缩小,除非有移民补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当前的总和生育率只有1.0,也就是说每名育龄妇女平均只生1个孩子,如果按照这个生育率发展下去,未来我们的人口总数将减少一半。

我们再来看看全球总和生育率垫底的韩国。

韩国去年的总和生育率只有0.72,相当于平均每对韩国夫妻只生0.72个孩子,这不仅创下韩国1970年开始统计以来的最低水平,更在全球范围内创下人类生育率的历史新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照这个趋势发展,韩国有可能在2750年彻底消失。

02 高昂的生育成本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人类社会发展到现在,可以说任何问题都是经济的问题,或者说跟经济发展紧密相关。

人口问题同样如此。

中国总和生育率的下降固然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趋势,但与欧美发达国家人口生育率下降的诱因依然有着显著的不同。

我们先来看看相同的部分。

从社会进程上来说,随着生产力的空前提高,科技的大力发展,女性的社会与经济地位、受教育水平大幅提高,生孩子这件事的功能性确实在衰弱。

与农业社会不同,步入工业时代和当下的后工业化时代,男女在大部分社会分工上表现出的工作能力大差不差。

所以,婚姻作为避险与生存的“功能性”逐渐减弱,晚婚晚育、单身主义思潮盛行,社会趋向原子化发展。

相比浑浑噩噩、按部就班的结婚生子,这一代早慧的年轻人寻找的不是搭伙过日子的孩子爹,而是一段高质量的亲密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反馈到数据上就是,结婚率连续9年回落,2000-2020年平均初婚年龄从24.2岁推迟至28.7岁,初育年龄从24.3岁推迟至约28岁。

而从人类进化的角度来看,随着医疗水平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寿命大幅延长,功利性的生育意愿逐渐消退。

与此同时,由于高强度的工作与快节奏的生活,不孕不育的比例大幅攀升。

2022年,以色列希伯来大学的研究团队在《人类生殖进展》期刊发表论文称,从1973年至2018年,全球男性平均精子数量下降62%,精液中的精子浓度下降52%。

数据显示,2017年、2019年、2021年我国的生育实现率分别为87.2%、77.3%、63.3%。

翻译过来,就是100对想要孩子的夫妻,最终只有63.3对夫妻成功生下了孩子。

而与其他发达国家不同的,也是导致我国新生儿数量从2016年高峰时的1785万人跌至2023年的902万,短短7年时间,新生儿数量减少近50%,创下1949年以来最低水平的,是高昂的生育成本。

我们先来做一个横向对比:

据泽平宏观发布的《中国生育成本报告2024版》显示,把一个孩子抚养到刚年满18岁所花的成本相对于人均GDP的倍数:澳大利亚是2.08倍,法国是2.24倍,瑞典是2.91倍,德国是3.64倍,美国是4.11倍,日本是4.26倍,而中国是6.3倍,几乎是全球最高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再来看下具体的数据:

全国家庭0-17岁孩子的养育成本平均为53.8万元;0岁至大学本科毕业的养育成本平均为约68万元

其中0-17岁城镇孩子的养育成本平均为66.7万元;0-17岁农村孩子的养育成本平均为36.5万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来做到简单的算术题,17年花掉53.8万元,也就是平均一年要花3.16万元,平均一个月要花2633元。

家里有娃的朋友们都知道,尤其是城镇家庭,这个数据显然是有点保守了。

幼儿园学费,各类兴趣班(补习班),吃穿用度,各类设备,书本文具,出门玩耍,以及免不了儿童医院定期报道……任何一项的背后都是毛爷爷堆起来的。

划重点,这些费用还不包含买学区房扔进去的大几百、甚至上千万。

而这仅仅是经济成本,还有大量的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无法用金钱衡量。

根据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发布的《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计算后发现,从2010年到2018年的这近十年时间里,小学生家长每周辅导作业的时长从3.67个小时增加到了5.88个小时;初中生家长每周辅导作业的时长从1.56个小时增加到3.03个小时。

而在孩子0岁至3岁时,女性平均每周工作时间分别减少15小时、12.5小时、5小时、7小时。

换句话来说,就是养娃更费妈(爸)了。

所以到了招聘市场,对于已婚有娃的大龄打工人,尤其是大龄女性非常不友好。

即便是有工作的职场女性,生养孩子也会导致女性降薪,甚至被裁员。据泽平宏观的研究数据显示,在中国,每生一个孩子会导致女性工资率下降12%-17%。

对于很多职场妈妈来说,休产假、生孩子就是她们不能升职、绩效最差、被降薪甚至裁员的“原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仅如此,由于没有老人帮衬,以及自己打工赚的工资还不够请个育儿嫂,有些职场妈妈索性干脆辞职,回家全职带娃。

正是由于高昂的生育成本,苛刻的招聘需求以及对于女性无形的职场歧视,让中国人的平均生育意愿(理想子女数)全球最低。

根据经合组织的数据显示,绝大部分国家的平均理想子女数都超过2个,而中国人则不足2个。

人口减少到底可怕在哪

为什么大家这么关注人口的减少?因为它的影响不仅是巨大的,而且这记回旋镖会精准打到我们每个人的头上,无一幸免。

比如,从行业层面来看,幼儿园、小学的减少,教师岗位将首先受到冲击。

天津市西青区教育局发布了《西青区中小学教师聘期管理实施办法》,提出从今年8月开始,全面实行中小学教师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打破“一聘定终身”。

换句话来说,就是教师编要不保了。

而从更加宏大的社会层面来看,当前新生儿的减少意味着未来劳动力的减少,也意味着,作为当下劳动力的我们,退休后可能面临着无人供养的窘境。

根据《中国人口预测报告2023》的数据显示,到2030、2040年,中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分别达2.6亿、3.5亿,约占全球老人比重分别为25.6%、26.5%,意味着全球每四个老人就有一个中国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么庞大的老年群体是需要养老金供养的。但与此同时,中国的劳动力人口却在持续下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根据中国社科院《中国养老金精算报告2019-2050》的数据显示,养老金收不抵支将出现在2028年,到2035年将耗尽累计结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即便假设退休年龄男女都为65岁,并且养老金的缴费比例依然是20%的情况下,无论何种生育水平假设,养老金累计结余都将在2032年左右消耗殆尽。

分析到这,又和生育率的降低闭环了。面临老无所依的未来、高昂的养育成本以及朝不保夕、随时“毕业”的工作,年轻人们哪敢说生就生。

张爱玲那句亘古名言:“如果孩子出生是为了继承贫困,不生也是一种善良。”即便到了若干年后的今天,依然一语成谶。

如果我们的就业环境没有任何改变,养育成本依然高不可攀,年轻人依然没有宽广的上升通道,那就别再绑架年轻人们生孩子了。

大家的用脚投票还不够明显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