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皖南和皖北合并成为安徽省,由谁出任省委书记就摆在了中央领导的面前。
对此毛主席早有人选,说道:“曾希圣跟我说过,想要在安徽干出点名堂,安徽的老百姓也很需要这个活菩萨,正是一个寻锅补 ,一个要补锅。我看就让他去安徽吧。”
毛主席话一说出口,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人异口同声地说道:“同意!”
于是,曾希圣就成了安徽的第一任书记,开始了长达10年的主政安徽的生涯。
1961年,他却因为在安徽做的改革而要被杀头,才惹来了毛主席那句话:没有曾希圣,长征是不可想象的,杀头之议,不要再提了!
如果曾希圣还在部队,那么完全是可以被授予中将的。
1904年,曾希圣出生在湖南省资兴县,在他出生之后,家里人并没有按照族谱中的“庆”字取名,而是另外取名希圣。希望他之后能光耀祖宗。
1909年,曾希圣在祖父开设的启蒙学舍学习,学文习武,很快就成了一个文武双全的小天才。
1913年曾希圣进入资兴县汉宁高小。特别喜欢《水浒》、《三国演义》、《隋唐演义》这些中国古典小说,从小就具有很强的正义感,因此与作风刻薄霸道的父亲矛盾愈发严重。
有一次,父亲叫他去收租,他见当年的收成不好,就私下决定减免粮租,对于特别困难的则是不收,为了避免日后父亲再向佃户扯皮,他还写了收据,作为凭据。
收完粮食,得知情况的父亲,大怒,揍了他一顿。
1920年,曾希圣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湖南省立第三师范学校,恰逢“五四运动”的高潮,在学校的他也深受马列主义的影响,决心走上社会变革之路。
1922年,曾希圣加入共青团,先后两次听取毛泽东的演讲。1925年,曾希圣与哥哥来到了广州,进入了黄埔军校第四期学习。之后因重病而不得不退学,在病愈之后与黄克诚和伍永福一起考取了“中国国民党政治讲习班”,在这里他毅然决然地走向了无产阶级革命道路。
大革命失败之后,他看透了国民党的伪善,决心加入中国共产党,受党的委派,在唐生智、樊钟秀等人的军中从事兵运和民运工作。
1930年,他从武汉调到了上海,在军委书记周恩来的领导下从事侦察机要工作。之后又调任中央苏区担任侦察科科长。成为我军技侦情报工作的创始人。
在苏区,他第一个提出了破译敌人核心机密的大胆设想,也是第一个实践者。开创了我军破译敌人密电的历史。
1932年,曾希圣出任被称为“二局”的侦查局局长。
1932年春天,红军在攻打赣州的时候,损失惨重,分析这次战役失利的原因,其中敌情不明是其中重要的一个原因。
战后,中央局和革委会并没有将敌情不明的责任归咎于二局。但是曾希圣却从血的教训中感受到了及时准确情报的重要性。
如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及时获取情报的难题,成为了他日思夜想的一件事。后来他想到了曾经在烟台做兵运工作时候,认识的一位电报局报务员曾经对他说过的话:军用密码电报是可以猜译的。于是他决定从这方面动手。
对于他的工作,中央首长们都非常支持,特意增加了一部电台,还派来了第三军团一名最优秀的报务员曹祥仁。
8月21日,在取得了宜黄战斗胜利的时候,曾希圣直奔敌人师部无线电台机房,搜集敌人的机要文电。
虽然缴获了两大箱的文书,可是其中并没有密码本,不过曾希圣从大量文书中找到了一份电文,这份电文曾经翻译出了30多个字。
曾希圣立即开始着手相关的密电,最后经过反复核对,最后终于取得了成功,正确翻译出了敌人的一份密电。
万事开头难,开了头后面就简单了、曾希圣再接再厉,很快又取得了突破。
不久之后,二局收到了一份用新密码本发来的带有“2407”的密电。曾希圣经过反复猜译,终于突破了敌人的第二个密本。
经过长期锻炼,二局的破译能力越来越强,每次敌人新用一个密码本,二局很快就破译出来了。为反“围剿”提供了基础。
1934年,红军在突破了国民党的三道封锁线之后,继续西进。二局破译了湖南军阀何健给各个部队的命令,红军总部根据这些电文分析,敌人企图在湘江堵截红军,立即命令各个部队加速前进。
湘江一战,虽然红军渡过了,但是部队也由出发时候的8万多人锐减到了3万多人。
12月,二局破译了敌人企图在湘西围歼红军的电报。在这份电报坚定了朱德、周恩来等人支持毛泽东转战贵州的建议。
遵义会议之后,红军根据二局提供的情报,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敌人大为震惊:“共军真是神乎其神,我们的部队赶往作战地点,还在半路上,他们就知道了。”
1935年3月,在强渡乌江的时候,曾希圣提出了一个妙计,用掌握的敌人密码和电文格式,冒充在贵阳的蒋介石将敌人两部分主力调开。保证了红军顺利南渡乌江。
红军进入云南之后,曾希圣等人又破译了敌人围追堵截红军的命令和部署,抢在了敌人包围之前,渡过了金沙江,取得了战略转移以来的主动权。
之后,曾希圣又得到了张国焘分裂中央的电报,及时汇报给中央,迅速制定措施,免于危险。
长征结束之后,毛泽东、刘伯承、叶剑英等人给予曾希圣和二局非常高的评价,刘伯承说:“我们和蒋介石打仗,好像玻璃杯里押宝,看得准,赢得了。曾希圣就是搞玻璃杯的,”
毛泽东则称赞:长征有了二局,我们好像打着灯笼走夜路!
周恩来则是称赞曾希圣是红军情报的创业人,还说搞情报工作,曾希圣是党内稀有的神人。
叶剑英则是称他为认识“天书”的人。
1940年,曾希圣抵达重庆,担任南方局的军事组负责人,与国民党展开了激烈的秘密战,红岩村的上空,无线电战斗异常激烈。甚至在敌人的心脏架设起了电台,取得了重要的名册和密码等。惹得戴笠恼羞成怒:“这是我同共产党斗争中最惨重的一次失败!”
1940年,由于曾希圣的身份被发现,周恩来秘密安排他到了新四军工作。先后担任渡江指挥部指挥长、新四军第7师政治委员和中共皖江区党委书记。
由曾希圣创建和领导的新四军第7师在敌人的夹击中不断发展壮大,部队由刚组建时候得不到两千人,发展到了三万人。成为19块抗日根据地之一。
在7师的时候,他依旧坚持情报工作的重要性,为抗日战争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到了解放战争的时候,曾希圣依旧重视军事情报工作。
1946年,在枣庄,他利用国民党的发报员给薛岳发去电报,说枣庄遭到了共军围攻,战斗异常激烈,需要空投武器弹药和粮食。国民党连续空投了3天,第四天才知道上当了。
1948年,曾希圣出任第二野战军副参谋长,兼任豫西军区司令员,1949年4月出任皖北地区党委书记,皖北军区司令员兼任政委。
1950年,皖北地区暴雨骤降,淮北地区受灾非常惨重,曾希圣立即向中央写了调查报告:
淮河水暴发,水头高丈余,波涛汹涌,如万马奔腾。 沿淮群众闻声相率攀树登 屋,呼号鸣枪求救,哭声震野。 洪水在老观巷、邓郢孜首先漫堤,平地水深丈余,群众将小孩用布包起,牛用绳捆起挂在树上。
同时还在另外一份报告中写道:
由于水势凶猛,来不及逃走,或攀登树上,失足坠水(有在树上被毒蛇咬死者),或船小浪大,翻船而死者,统计四百九十八人。
看着这些报告,毛泽东边看报告边流泪,说道:“不解救人民,还叫什么共产党!”同时还在“被毒蛇咬死者”和“翻船而死者,统计四百九十八人”两处划上了横杠。
毛主席立即将报告转交周恩来,要求早日计划,早日开工。
在毛主席“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号召下,曾希圣和沿淮各地各级干部广泛动员,先后有1000多万人投入到了淮河治理中。
从1950年冬天到1953年春,国家共在皖北投入的经费达到了7亿公斤粮食,完成土方达到2.9亿。胜利完成了一系列水利灌溉工程。
1960年,邓小平、彭真、刘澜涛、杨尚昆等中央领导到安徽视察工作,曾希圣陪同。
当时一些省委领导认为中央来了4位领导,这是非常难得的,我们应该请他们吃一顿饭。
曾希圣则是拒绝道:“主席和总理来了,我们也没有请客嘛。”
后来省委的几位书记都来了曾希圣家,都提出了要请一次客。
曾希圣则是沉思了一会儿,说道:“那好吧,请!但是,钱,我们自己拿。”
说完就让夫人拿来了5块钱,并喊来食堂师傅:“请你到几位书记家里,每家收5块钱,做一顿饭菜,请中央领导吃顿便饭。”
孟师傅总共收了35块钱回来了。
曾希圣又叮嘱道:“就用我们凑得这35块钱,做一顿克扣的便饭,不准公家拿一分钱。”
孟师傅知道曾希圣的为人,眼里容不得丝毫含糊,用上了自己的浑身解数,做了一大桌子的家常便饭。
邓小平四人应约来到了省委食堂“赴宴”。
在吃饭之前,曾希圣对邓小平说道:“小平同志,这顿饭钱是我们7个人凑份数的,你们四位放心地吃好了。”
“老曾这个办法好,又请了我们的客,又不花公家的钱,就像当年在延安一样。”
11个人吃了35元的“大席”。
1961年,曾希圣在安徽推动的“责任田”效果显著,12月,毛泽东在苏州视察,打电话叫来曾希圣,用商量的口吻问道:“生产开始恢复了,是否把这个办法(责任田)变回来。”
对于主席的意见,曾希圣则是回答:“群众刚刚尝到甜头,是否让群众再搞一段时间。”
对于曾希圣的回答,毛主席并没有表态。安徽省委就认为主席没说话就是可以继续搞。
1962年,七千人大会上“责任田”被批评,曾希圣则是坚持认为方向没有错,对错由历史做结论。
对于他的“顽固不化”,七千人大会上就有人主张开除他的党籍,还要杀他的头。
这个时候,毛主席发话了:“没有曾希圣,长征是不可想象的,杀头之议,不要再提了!”
不久之后,曾希圣就被免去了安徽省委书记职务,专任华东局第二书记,但是却不让他出席任何会议,没有安排任何工作。
1965年,毛泽东在杭州召集上海、安徽、福建、山东等省市的书记和南京军区司令员、政委参加会议。
曾希圣也参加了这次会议。
当主席询问他的工作情况的时候,他缄默其口,面色凄然。
毛主席看了曾希圣很长时间,看出了他的为难,缓缓说道:“没有曾希圣,长征是不可想象的!你们这些长征过来的同志,为什么不给曾希圣分配工作?不要忘本,应当‘得人滴恩,必当涌泉报’啊!”
8月,为了西南建设,毛主席安排曾希圣出任西南局书记处书记。
文革开始的时候曾希圣也受到冲击,被毛主席和周恩来派人接到北京京西宾馆保护起来。
1968年,曾希圣在北京病逝,不过施加在他身上的“罪名”和“判决”却在10年后才得以昭雪。
参考资料:《邓小平与曾希圣》、《曾希圣-识得天书的人》、《曾希圣同志的一生》、《长征中的曾希圣和中央军委二局》、《曾希圣-深得毛泽东信任的省委书记》、《曾希圣和他领导的军委二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