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足球青训选材,包括一线队从青训队选队员,首先需要知道好球员的标准,能用语言把好球员的样描述出来是基础。中国足球职业化以来,一直就存在着对未来球员描述不准确,或者描述不对的地方,这也是我们足球青训里,或者一线职业队里选队员存在的问题。

职业化以前,不存在选队员的问题,那些练田径的,十五六岁了,实在练不出来了,转行踢足球去了,就是因为这些球员是体育生转来的,那时候的中国足球并不差。到了职业化以后,中国球员被戏称为田径队、头球队等。到了职业化后,主动去选青训球员了,我们的球员选拔才开始出现了问题。

比如直到我们现在,骂中国足球运动员不行的时候,大都还是说他们没有脑子,意识不行,没有团队意识,没有足球天赋等,一些虚三套,既不能落实,又不能量化的指标,让选球员的人也无所适从。比如说意识不行,你说怎么样才算意识行?怎么量化?在现实中,还不是昨天行,今天就不行了,上一场行,这一场就不行了。

所以,我们在描述怎么样的球员是好球的时候,就出问题了。中超联赛第25轮,山东泰山队的小将守门员代替王大雷出发出战了,说起这个于金永,我想起来教练侯志强在直播的时候说这个球员怎么样,我听了,才感觉到教练确实专业,他如何说球员好,就是与球迷等外行人不一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直播间里,侯志强说于金永这个球员为什么好,说的第一个好是遗传得好。原来于金永的爸爸是足球教练员,现在还在执教,虽然是辽宁人,但在山东的球队里执教的时候多。于金永的妈妈是排球运动员,怪不得于鑫永能长到2米的高个子。于金永遗传了父母的运动员体质,这一点很重要,因为这种天然的条件,是后期如何努力都没有法子弥补的。

对于中国足球来说,最坏事的一句话有可能就是“宁有种乎”的不服气了,我们发现职业化以前出道的足球运动员,有好多是父母就是练体育的,这些孩子生在体育家庭里,从小就接受运动氛围的熏陶,长大以后容易走进体育行业。而职业化以后,有人感觉踢足球挣钱多,有些非体育家庭的孩子凭着家长的砸钱,进了体育界。这些人没有从上辈人遗传下来运动体质,后来训练又不科学,花钱造商业运作后进入了职业队,还成为国足,但不具备运动员身体条件,让中国足球走进了死胡同。

比如有一个名气不算小的国脚,父母不是运动员,小的时候被父母碾转好多地方学踢球,资料上还说,不是运动员的父亲制定训练计划,写这个资料的人是带着赞扬的口气来写的,还说这个训练计划还得到了王彤和裴帅的父亲认可,这两位球员的父亲都是足球运动员,说运动员出身的父亲让王彤和裴帅跟着不是动动员的制订的计划训练。训练计划是球迷制定的,就像做菜的味精,人家王彤和裴帅在专门的足球学校训练完了来跟着一般大的孩子玩一玩,就像是吃了大餐后来吃点味精改改味,但是你是没有在专门足校学校学习,把球迷父亲制定的计划当成主食了。这样的不过员进了国家队,中国足球怎么能好上去。

所以,遗传下来的运动体质和运动天赋,是后天训练很难弥补的条件,再往后,侯志强再说于金永这个球员的水平高,还是没有说什么天赋,足球意识等,是说于金永的力量上有多大。侯志强说他经常和于金永在训练室内练休力,他说于金永的力量怎么样,说了一些具体的指标,比如什么动作能做到多大力量做到什么水平等。这一点我们也很少听到球迷或者那些记者用身体力量的水平来说哪个球员好吧。中国足球圈里的人说哪个青训球员如何好,还是说脚法好,意识好,以前还有说速度快的,最近几年没有人说哪个球员速度快了。看看我们现在的联赛里的球员,还有哪个球员速度快,还有哪个球员头球好,还有哪个球员被人说身体壮,像说范志毅那样说身体撞上去硬得你铁板的?

侯志强说于金永这个球员好苗子的第三个点是说脚法好,左右脚都能踢。2米高的个子,还被人说脚法好,还说的位置是守门员,这就有点让人出乎意料。即便是前场的高个子球员,头球好就很难道了,脚法被人说好的就少见。现在中超的球员被人说踢得好,还要限制在特定的位置上,一换位置,就踢不好了,然后就是球迷和记者说教练不会使用人才。真正的好球员,在球场上的哪个位置都踢得不差,比如范志毅和郑智都是从后卫踢到前锋的球员,于金永是守门员,也被贾秀全当高中锋使用过,当然这也算是一个特例。

还有一个重点,候志强说于金永左右脚都能踢。右脚能踢球的普遍,左脚能踢球的球员少,而一个守门员,左右脚都能踢,这就是难得的了。看看现在的中超赛场上,因为缺少左脚踢球的,左后卫还经常让右脚踢球的客串,等到下底传中,需要倒回头来才能传中,大家比较有印象的是14号球员苑维维。

所以,一个好的球员,能做到一专多能才够好,用中国乒乓球选材的标准就是“技术全面特长突出”,而中国足球选材的标准恰恰相反,不需要技术全面,有一个特长就行。结果我们金元足球后的球员到了球场上,球迷和记者只能夸他“有一脚传球”,或者说“能衔接中场”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