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9月19日报道(文/张博群)仲秋时节,海风习习。辽宁鸭绿江口大鹿岛,爱国名将邓世昌雕像巍然屹立在海滩上,昂首面向烟波浩渺的大海。雕像目光所视方向10余海里处便是中日甲午海战古战场。

130年前,空前惨烈的黄海海战在这里打响。如今,海战的硝烟早已散去,但这段悲壮的历史仍在回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空中俯瞰大鹿岛(大鹿岛村委会供图)

首次铁甲战舰对决

左手按刀、右手紧握望远镜、目光远眺大海,在大鹿岛南部的月亮湾浴场,4.8米高的邓世昌雕像怒目圆睁,无声诉说着130年前那场震惊世界的海战。

史料记载,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9月17日,北洋水师舰队在完成护送增兵朝鲜半岛运兵船的任务,准备返航时,在鸭绿江入海口处的安东县(今辽宁省东港市)大东沟海域,忽然发现日本联合舰队以一字形横队,自西南方向朝北洋舰队扑来。大战一触即发。

处于日本舰队最前端位置的第一游击队旗舰“吉野”舰,向北洋舰队右翼的“超勇”舰和“扬威”舰开炮。其他日舰也向北洋舰队其他战舰斜进开炮。顷刻间,“定远”舰桅杆被击中,舰桥被震塌,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身负重伤。

千钧一发之际,管带邓世昌指挥的“致远”舰突然冲出阵列,与围攻“定远”舰的日舰展开殊死拼杀。激战中,“定远”舰脱离危险,但“致远”舰却遭到重创,舰身明显向右舷倾斜,弹药也将耗尽。邓世昌誓与战舰共存亡,遂下令开足马力,全速冲向“吉野”舰,欲与其同归于尽。

他慷慨激昂地激励舰上的官兵们说:“吾辈从军卫国,早置生死于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邓世昌落水后,部下把救生圈让给他,被他拒绝。与他一同落水的爱犬“太阳”,咬住他的胳膊试图救护主人,邓世昌用手按住“太阳”的脖子与自己一起沉入海中。当天刚好是邓世昌45岁生日。

经过约5个小时殊死鏖战,北洋水师“致远”舰、“经远”舰、“超勇”舰和“扬威”舰被击沉,伤亡官兵800余人;日军多艘战舰受重创,但未沉一舰。

“黄海海战是世界海战史上首次铁甲战舰对决,也是中日海军主力决战,其规模之巨大、战况之激烈、时间持续之长在海战史上实属罕见。”福建马尾船政文化研究会会长陈悦说,此役后北洋水师退回旅顺、威海“避战保船”,黄海制海权完全落入日本之手,这对甲午战争后期战局产生决定性影响。

海战记忆世代相传

大鹿岛东山北坡,青松翠柏掩映着一座墓园,这里埋葬着上百具北洋水师官兵遗骨。每逢黄海海战纪念日,岛上渔民都会自发祭祀这些爱国将士。关于这场海战的往事一直在民间流传,形成了大鹿岛人的集体记忆。

75岁的大鹿岛渔民张吉顺说:“我小时候经常跟着爷爷,听他讲甲午海战的故事。那年,爷爷张庆云15岁,海战时正在山上割草,听到远处海上响起隆隆炮声,硝烟笼罩海面,炮仗打了差不多一小天。”

大鹿岛渔民李桂斌生前回忆称,听老辈人讲,海战那天正是农历八月十五,晴天,海上打得很激烈。许多人站在山头目睹了海战全过程。据说,有一发炮弹落在獐岛旁边的一个坨子上后爆炸。

丹东地方史志专家迟立安说,虽是炮声隆隆的海战,但岛上的渔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不知道这是关乎中国命运之战。他们不知所措。海战从中午打到傍晚,如血残阳中,北洋水师战舰消失在这片大海。海上渔船捞起伤者,岛民救起漂浮到岸边的水兵,通过口音,听出这些幸存者是胶辽老乡。村民送食送衣,为这些水兵养伤。

83岁的大鹿岛渔民李作先说:“我小时候听家里老人讲,‘扬威’舰和‘超勇’舰沉没后,有16人游到大鹿岛岸边,后来又上来两个人。西口海岸也有官兵游上岸。有个陈姓的火头军在这里休养了很久才走。”大鹿岛居民慷慨施救,又为归队将士送上行囊。

岛民怀着悲痛心情,将漂浮到附近的北洋水师官兵遗体安葬在岛上,称为“无名将士坟”。1937年,渔民们又将从“致远”舰上打捞上来的一具疑似邓世昌的遗骨安葬在岛上。1985年,丹东市在文物普查中,认定“无名坟”为北洋水师阵亡将士墓,后来大鹿岛村又将该墓移到岛上东山北坡。2002年,大鹿岛村对甲午海战无名将士墓进行扩建,四周植树栽花,铺设花岗岩石阶,增设墓碑记,形成陵园,称甲午英烈陵园。

开展沉舰考古调查

站在大鹿岛放眼望去,这片壮阔的海域如今不再有硝烟。而在大鹿岛西南方向2至20海里的海面下方,至今仍沉睡着数艘甲午沉舰,警示世人这段不容忘却的历史。

邓世昌与“致远”舰一直是大鹿岛人的历史心结,寻找“致远”舰也成为这里人们的共同夙愿。1985年,丹东市政府获批寻找“致远”舰专款。次年,海军某部派出两艘舰艇组成编队,在大鹿岛海域疑似“致远”舰沉没区域进行10余天的拉网式探摸,但无果而终。

此后,有关方面也曾多次组织探摸作业,均无实质性进展。直到2013年,丹东港在施工过程中发现疑似“致远”舰的沉船线索。2014年,国家文物局派人进行探摸,相关人员在水下打捞起这艘沉船的第一块残片。初步探明这艘沉船为中日甲午海战沉没战舰,考古人员将其命名为“丹东一号”。

2015年,随着两件带有“致远”篆书字样的白瓷餐盘被发现,这艘沉舰被确认为找寻已久的“致远”舰。2016年10月,“致远”舰的水下考古宣告结束,历时三年的调查不仅获得涵盖70余个种类共429件/套出水文物,也探明残存舰体的基本情况。

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研究馆员周春水表示,对“致远”舰出水文物的修复和保护是重要工作。在海水里浸泡百余年的文物,金属类的必须进行复杂的脱盐、除锈处理,木质类的必须进行干燥,瓷器类的需要整形,才能保证其稳定。在修复和研究之后,这些文物才能被展出。

如今,大鹿岛因其秀美风光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大鹿岛中日甲午黄海海战古战场,连同岛上的甲午英烈陵园、邓世昌雕塑广场,也被命名为国家级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大鹿岛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张宗义说:“未来,我们还要在西口山包上做个凭吊亭,从那儿可以遥望整个西南海域古战场,再建一个邓世昌纪念馆,让甲午海战历史为世代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