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繁华的都市中心,钢筋水泥画出了现代城市的轮廓,哪个城市的高楼建筑越多,这个城市就会给人越先进的印象。
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墙上的裂缝、老化的管道、掉落的瓷砖,无一不在提醒我们:岁月不饶人,连高楼大厦也不例外。可对于那些生活在高楼中的普通住户来说心里不免开始打鼓:几十年之后,这些高楼该何去何从?
对此,有专家预测,随着时间的推移,20年以后,高层住宅可能面临一系列棘手的问题,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很好的解决,那么以欧美那边的建设经验反观国内,高层住宅可能也会沦为“贫民窟”!
01、欧美国家高层住宅现状
早在李鸿章访美之时,美国纽约就已经拔地而起了一座座令人惊叹的高楼大厦。但时至今日,虽然有些建筑百年屹立不倒,但有不少已经变得破败不堪。
如今,这些住宅基本上住的都是“穷人”,稍微有点钱的富人早就搬离了高层住宅,住进了郊区的别墅。
而这些老化的高层住宅,因为居住体验极差、治安混乱、外加入住的都是一些社会形形色色的人,经常发生治安事件,已经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平民窟”。
正如清华大学原建筑学院副院长、现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副院长尹稚教授说的“美国30年前建造的一批高层住宅,现在成了贫民收容所”。
那么国内未来的情况又将如何呢?
02 、国内未来高层住宅可能面临的安全隐患
尹稚教授在《对当下中国住宅问题的几点思考》提到:“住宅出让是70年,而有效寿命是30年甚至是二十几年。曾经很多住宅的建造标准是比较低的”。
毕竟我国的城镇发展速度太多,很多新建的房子可能过了二三十年就要拆除,甚至水泥的保值期都没有70年。
另外,做过多年的工程监理、华南理工土木与交通学院张原教授也曾表示:设计寿命只是一方面,主要是开发商采取低价中标策略,承建商一方面偷工减料压低成本并在短时间内完成工程多赚钱,另一方面并非按工程造价给付监理费,监理自然难以做到对工程质量发挥相应作用。
对此,住建部原副部长仇保兴也给出了佐证:“平均寿命30年现象”,的确与建筑质量有一定关系。
那么这种情况下,未来那些高楼怎么办?
1.拆迁困难,居住体验感下降
过去的房子,如果太过老旧,开发商就会采取拆迁的方式,赔给住户一笔钱,然后在这块土地上重新建筑新楼房。
但是高层住宅没法复制这种方式,毕竟过去都是拆低建高,住户少,补偿低,开发商有利可图。
而今,“限高令”不允许轻易建高楼,即使给建,开发商在建筑高楼时也需要面临更严格的安全标准和更高的建设成本。这种无利可图的事,显然没资本参与。
那么,拆迁不成,最后高层住户就只能选择在老化的楼房里面继续居住。这种情况下,居住体验感就会大大下降。
2.设备设施老化,维修成本骤增
拆迁不了,最后设备设施老化问题加剧的情况下,一开始还可以通过缝缝补补来解决,但是越往后,设备设施只能更换。
比如电梯设备,使用寿命通常只有40年。一旦电梯老化,维修解决不了本质问题,就只能采取更换来解决,一部电梯动辄上百万,再加上线路管道和消防设施等等,这些费用都非常高,都需要将来业主自己承担。
到那个时候,经济条件好的业主就会搬离高层住宅,寻找更加宜居的住所。剩下的租客和少量业主,居住品质差,累积的问题越来越多,可能会导致高层住宅小区逐渐陷入一个“闭环”之中。人员流动、居民权益维护、安全管理等问题可能会变得更加复杂。
3.逃生困难,安全隐患越来越大。
这个问题其实一直都存在,拿消防来说吧,目前的消防车云梯一般最高只能达到20层左右。再高就难施救了。
还有一个更重要的问题是,一旦高楼层住宅从低层发生火灾,火势向上蔓延的速度极快,基本上几分钟就能烧到顶层。
另外,一旦遇上地震情况,包括火灾期间,都不能用电梯,住得太高,想通过爬楼逃生,机会渺茫。
结语:
其实,欧美国家的高层住宅现状就已经给我们带来了诸多启示,作为后来者,我们或许可以借鉴他们的经验,避免一些弯路。
同时也可以从他们的错误中吸取教训,避免重蹈他们的覆辙,您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