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浙江之声记者王娴、马欣宇、吴迪、徐欣悦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

跟着大系看中国

秋日的山西,正被一场文化盛宴点燃。大系展馆内,古画生辉,墨香袅袅;展馆外,丰厚的历史遗迹令人遐思无限。在这场跨越千年的对话中,我们共同追寻“文化传承与发展”的答案。

步入展厅,特意赶来的内蒙古准格尔旗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中心主任任艳华被一阵悠扬的古筝乐吸引,循声而去,来到“光影丹青”的梦幻之境。这是她最心动的环节,在这里,古画被科技施了“魔法”,翩翩起舞。波光粼粼的江面,游鱼嬉戏;转瞬梅香浮动,雪落无声……画面一帧帧地在眼前流转,任艳华的思绪也飘回到几个月前的准格尔旗大系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准格尔旗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中心主任任艳华:“太美了,太壮观了!大家都在接续推动‘大系’的普及,全国的老百姓都能去看这个展,对凝聚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非常有益。”

太山脚下,文化之河潺潺流淌,古晋风华令人沉醉。傅山的《绝壁古刹图》引人神游于衡山悬空寺的奇峻之间,王翚的《太行山色图》让人对太行山的雄浑壮阔生出无限敬畏,而杨子华的《北齐校书图》,细腻笔触间,古代编纂经史典籍的忙碌场景跃然纸上。

此时,观众的耳边传来浙江传媒学院大学生讲解员巩六一的声音,一开口就成为全场焦点。他对《北齐校书图》的解读,打破传统框架,巧妙融入“00后”独有的网络语言和个人感悟。小小的改变,不仅让画作“活”了起来,与观众有了亲近感,更激发了大家的文化共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浙江传媒学院大学生讲解员巩六一:“左侧描绘的是南朝的一种风流景象,右侧部分描绘的是北朝身穿胡服的穿搭。无论是身形、服饰、言行举止有多少差异,他们都在做着一件很伟大的事情——校勘经史。背后蕴含着一种浅浅的民族融合,我一下子鸡皮疙瘩就起来了。这是古代的一个传承,像我们今天投身讲解,也是一脉相承的。”

巩六一年纪虽小,却已是大系讲解队伍中的“老将”了。一年多的讲解历练中,他最难忘的是在国博特展时,一位七十多岁的讲解员紧握他的手,鼓励他说:“讲好‘大系’的故事,就靠你们年轻人了!”这一幕深深触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包括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副馆长王利剑,他明白,“大系”二字背后,传承的千钧重量。他说,文明之光,始于被看见;文明之树,需代代浇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副馆长王利剑:“画作普及、研究,不是一个浙江大学能够做得完的事情,需要更大范围的人参与进来。这同样也不是一代人能够做得完的事情,每一代都要传承,继续推动。”

展厅内,是艺术的殿堂;展厅外,是文物的栖所。白云悠悠,檐下风铃随风轻吟,彷佛在低语着过往。在山西的角角落落,都能觅得如“大系”般珍贵的文化印记,它们似散落的珍珠,串联起这片土地深厚的文化底蕴。

五公里外,落成不久的晋阳古城考古博物馆隐嵌在一段城墙里。它是太原第101座博物馆,一百又一,是圆满也是启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晋阳古城考古博物馆”微信公众号)

推开博物馆厚重的门扉,记者抬头望去,一眼千年。“身兼数职”的大系讲解员吕雨荷,也是这家博物馆的一员。她表示,这里不仅珍藏着韩祖念墓中出土的玻璃杯,童子寺出土的观音造像等宝物,还有骆驼俑和胡人俑,展现了古代丝绸之路的繁荣,更与“大系”一样,是历史无声的见证。

大系讲解员吕雨荷:“‘骆驼俑’的出土证明了晋阳古城曾经是丝绸之路的一个重要驿站,反映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盛况。自古以来山西就是华夏文明的一个重要摇篮,那么我作为一名文化传播者,加深中华文化的自信,让大家有一种文化认同,是非常重要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云冈石窟官微”微信公众号)

在山西,五千年很远,又很近。在云冈大佛的双眸下,隐约能看到工匠们凿石开山的情景;在中华“第一关”的雁门关,昭君和亲与杨家将血战金沙滩的故事历历在目;巍峨陡峭的太行山脉,见证了千百年来民族的融合与统一……

如何让静默的历史“动”起来?这正是创作了《吕梁英雄传》《打金枝》等历史舞剧导演黎剑波一直以来的艺术夙愿。多年来,他踏遍山西的山山水水,只为寻找触动心灵的“文化之根”。前不久,他探访了山西大系特展,2000多幅画作让他大为震撼,王维、米芾、马远这些文化巨匠彷佛在告诉他:“这就是中华文脉的精气神,是未来创造的根柢。”此情此景,黎剑波不禁联想起自己的心血之作——原创舞蹈诗剧《天下大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大同市文化和旅游局”微信公众号)

“宛若一片桑叶,任时间拧结成了茧······”全剧通过《一带一路》《养蚕缫丝》《瑰宝云冈》等九个篇章,表现了各个时期华夏儿女追寻“天下大同”的过程。创排期间,黎剑波深入云冈石窟、大同古城墙等地方找寻灵感,仅云冈石窟一个地方,他来来回回去了五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大同发布”微信公众号)

在第十二窟音乐窟,当他看到伎乐飞天环绕,手持琵琶、竖笛等中西乐器弹奏时,眼眶泛红。黎剑波说,那一刻,大系画作中的佛像变得真实可触,他彷佛听到了从北魏传来的袅袅梵音,看到了一群仙子飘舞凡间,带着历史的问候,也带着时下的致敬,闪烁出耀眼之光。

舞剧导演黎剑波:“它有七个飞天夜叉的形象给我触动,所以编了云冈那一段。找到当时那种剥落的美感,让人感觉到岁月的变迁,但它文明的变迁并没有变。它不光代表山西,也代表中国,它实际上和‘天下大同’有着关联,也看到了华夏民族的根。这个‘根’的文化对我最大的影响,是挖掘了自己从未触及的那个东西,然后又给了你底气。有了文化自信、有了根,就不虚。 ”

历史文化遗产不仅生动述说着过去,也深刻影响着当下和未来。中国国家博物馆策展工作部主任胡妍认为,当前中国的很多倡议都扎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厚重土壤。从古丝绸之路上的驼铃阵阵,到中欧班列的汽笛声声,无不体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价值追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国家博物馆策展工作部主任胡妍:“传统文化中的互助精神,强调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理念,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追求是相契合的。通过‘一带一路’倡议、‘丝路精神’的传承,我们可以在经济合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文化交流和人文合作,共同构建一个和谐繁荣包容的世界。”

表里山河处,山河故人来。在这场跨越千年的对话中,我们问人、问山水、问发展,无不在寻找“文化传承与发展”的答案。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杭侃说,文化之舟若要起航驶向无垠的大海,良好的文化传播便是那一面不可或缺的出海风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山西黄河壶口瀑布旅游区”微信公众号)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杭侃:“我们要用文化遗产讲好中国故事,讲述源远流长的文明、发人深省的探索、厚植其中的精神。让它们成为文明建设的源头活水,丰富全社会的历史文化滋养,增强我们的民族自信,不断激励我们去创造未来。 ”

网友:被狠狠震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火出圈!2000多幅古画“露面”,“太美,太壮观!”网友:被狠狠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