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毛岸英
毛主席作为一代伟人,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带领人民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最终缔造了一个崭新的中国。
他几乎将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国家,献给了人民,以至于没有更多的精力来陪伴家人。
毛主席一生中一共有10个孩子,可惜由于时代原因,在他晚年之际身边竟然只剩下了次子毛岸青。
让人惋惜之余,更让人意外的是,毛主席竟然对其避而不见。
其实在主席的心里,是非常疼爱这个孩子的,曾多次去信给他,关系儿子的现状。
那么他为何又做出如此反常之举呢?背后到底有什么缘由,今天就让我们来一探究竟吧。
早年母亲牺牲
1923年11月23日,毛岸青出生于湖南长沙,是毛主席和原配杨开慧所生的第二个孩子,
那个时候,国家动荡不安,一切都处在关键时期,因此毛主席也常常无法陪在家人身边。
在毛岸青满月后不久,毛主席就接到组织任务离开了湖南。
可以说,在毛岸青的童年时期,父亲的存在感并不强烈。
看到别人家庭美满,父亲陪伴在旁时,年幼的毛岸青也非常的羡慕。
可是在长大之后,在他了解父亲所从事的事业后,所有的埋怨都变成了钦佩与敬仰。
1927年,毛主席把妻子杨开慧和三个孩子送到了岳父家,在安顿好家人之后毅然决然地发动了秋收起义。
在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毛岸青都再也没有见过父亲。
当时毛主席已然成为敌人的眼中钉、肉中刺。
当敌人对毛主席本人无法控制之时,就将罪恶的手伸向了他的家人,也就是杨开慧和孩子们。
时任湖南省政府主席的何健为了逮捕杨开慧,不惜悬赏一千块银元。
何健
虽然从敌人的追捕中逃脱了好几次,但是最终杨开慧还是被特务发现了踪迹,甚至将年仅9岁的毛岸英一同逮捕。
何健表示,只要杨开慧愿意发声明表示自己公开与毛泽东脱离夫妻关系,就可以放她自由。
但是让人没有想到的是,杨开慧誓死不愿意让敌人得逞。
遭受了惨无人道的严刑拷打之后,杨开慧最终英勇就义。
三兄弟就这么彻底失去了心爱的母亲。
那段时间对于三兄弟来说,无异于天塌下来了一样。
在杨开慧牺牲后,毛岸英等人就跟着舅舅杨开智一家生活。
当时国民党特务时常在杨家附近转悠,妄图寻找到有关毛主席的踪迹。
当下如何安置这三个孩子,成为大家关心的事情。
后来还是在毛泽民的帮助下,三个孩子被送到了上海,顺利进入地下党主办的幼儿园进行学习。
也是在这段时间里,弟弟毛岸龙因病去世,毛岸青又失去了一个至亲之人。
母亲、弟弟相继去世,父亲不知所踪,只剩下毛岸青和毛岸英两个人相依为命。
可是命运终究还是没有眷顾他们二人。
1931年,顾顺章叛变,上海地下组织全面奔溃。
一时间,兄弟二人开始了在上海的流亡生涯。
被迫流亡上海
他们捡垃圾、卖报纸、睡大街,什么脏活累活都得干,为得就是在一个诺大的上海,可以得到一点栖息之地。
对于当年的这段经历,毛岸青曾回忆道:我除了没偷东西,没给有钱人当儿子,别的都跟《三毛流浪记》中的三毛一样。
这样的日子,毛岸英和毛岸青过了整整五年。
也是在这段时间里,毛岸青因为不忿写下“打倒帝国主义”这几个字,结果遭到上海警察的毒打,头部遭到极大创伤,甚至影响了他的后半生。
1936年,上海局势也逐渐稳定,找到兄弟二人之后,他们在组织的安排下远赴苏联留学。
在苏联的那段日子,毛岸青和毛岸英终于过上了相对稳定的生活,不再遭受颠沛流离之苦。
可惜到达苏联后没多久,一场载入世界史册的大战发生了,德国纳粹单方面撕毁合约向苏联打动了闪电战。
作为革命者的后代,毛岸英和毛岸青更是主动选择参战,拿起武器和法西斯进行斗争。
虽然父子三人相隔甚远,但是常常有书信往来,通过书信来了解彼此之间的近况。
毛主席也常常写信关心儿子们的生活,教导他们做人的道理。
在一封封来信和回信之间,父子之情变得越发浓厚。
1947年,毛岸青结束自己在苏联的学习生涯,准备回国为祖国效力。
在父亲的建议下,毛岸青选择前往黑龙江一县城,在基层多多积累自己的工作经验。
新中国成立之后,毛岸青从事俄文翻译工作,尤其翻译马列著作,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播作出了很大贡献。
对于毛岸青来说,那段时光是人生中最快乐、最幸福的日子。
可是美好的泡沫很快就被打破,一场噩耗再度传来。
哥哥毛岸英牺牲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当消息传来之后,毛岸青的精神彻底崩溃了。
对于他来说,哥哥的存在具有不一样的意义,是自己最重要、最亲密的家人。
在那么多年的艰难岁月里,毛岸青都是和哥哥相依为命的。
毛岸英的离开对毛岸青来说无疑如同晴天霹雳,这导致他原本就脆弱的精神更加不堪一击,很快再次病发。
毛岸英
看着儿子痛苦的状态,毛主席内心也非常悲痛,最终还是决定将他送往苏联接受更好的治疗。
在苏联的这几年,毛岸青的脑病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缓解,但是整个人却仿佛被抽去了灵魂一般,整日里都郁郁寡欢。
其实毛主席还是非常关心这个儿子的,时常写信询问他的治疗情况。
虽然在苏联能够得到很好的治疗,但是终究无法治愈脑病。
再加上远离故土和家人,毛岸青的精神状况一直不好。
思考良久,毛岸青最终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希望可以不日回国。
多次提出看望遭拒
回国之后,毛岸青便一直在大连疗养。
后来在机缘巧合之下,毛岸青和邵华走到了一起。
夫妻俩的小日子过得很是不错,但是让人意外的是,在毛主席晚年的时候,毛岸青曾多次提出看望,可是无一例外地遭到了拒绝。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在毛主席看来,毛岸青和杨开慧长得实在是过于相像,每次见面都会想到早早牺牲的妻子和长子,心里不免会难过惋惜。
所谓近乡情更怯,不外乎如是了吧。
为了减少彼此的痛苦,毛主席还是决定通过写信的方式来维系感情。
其实毛主席是非常心疼毛岸青的,他曾坦言:在我所有的子女中,二儿子是遭受苦难最多的人。
除了上述的原因之外,毛主席拒绝接见毛岸青也是为了更好地保护他。
当时时局动荡,主席并不希望儿子过多参与政治,因此只能无奈割舍父子亲情。
毛主席当时已然年迈,但是他还在用自己的方式来保护儿子,这样的父爱实在是让人感动不已。
主席的晚年注定是孤独的,幸好毛岸青也很体谅父亲的苦衷。
在毛岸青的一生中,他始终坚守父亲的教导,脚踏实地的做事、清清白白地做人,绝不因为自己的身份而搞特殊化。
毛主席去世之后,毛岸青带着儿子毛新宇参加追悼会,更是在主席的遗像前教育儿子,要好好继承爷爷的意志,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
在毛主席去世之后,毛岸青和妻子邵华将所有的精力都投入至写书事业中,他们想将像将自己所闻所见的毛主席展现给大家,让后人能够更加详实的了解伟人。
为了能够获得第一手资料,夫妻二人不惜跟着主席当年的脚步,仔仔细细地记录下来曾经的点点滴滴,最终写出了《中国出了个毛泽东》这套系列丛书。
晚年的毛岸青就像每一个普普通通的老人一样,有着各式各样的兴趣爱好,也会弹弹琴、下下棋。
身为毛主席的儿子,毛岸青却从不为此倨傲,他善良平和地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总结
其实对于很多人来说,毛岸青这个名字并不十分熟悉,相较于他的父兄,毛岸青也显得颇为平凡和普通。
但是就这么一个平凡而又普通的人,却在用自己的全部力量努力过好自己的生活,坎坷一生最终得到圆满结局。
正如毛新宇在文章中写得那样:人们都说,毛岸青是个“凡人”,正因他平凡才越显得伟大。
2007年3月23日,毛岸青因病于北京去世,结束了自己坎坷动荡的一生。
根据他的遗愿,毛岸青葬在母亲的身边,少年丧母的他终于再次回到了母亲的怀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