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的北京,乍暖还寒。西郊军区大院里,一位老人正坐在窗前发呆。他就是退休副师长王铁山。

"大哥,我带了你最爱吃的莲子羹......"王铁兰轻声说道,小心翼翼地将保温盒放在茶几上。

"又来了?我说过多少次了,不用总是来看我!"王铁山皱眉道,语气中充满了不耐烦。

这对年过花甲的姐弟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让曾经亲密无间的关系变得如此疏离?

01

王铁山,今年71岁,曾是西南某部队的副师长。如今每月能领到两万多元的退休金,在外人眼中过着令人羡慕的晚年生活。然而,鲜为人知的是,这位曾经叱咤风云的将军,如今在亲戚圈中却成了一个孤独的存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回溯时光,王铁山出生在上世纪50年代初的一个偏僻山村。他有一个比自己大六岁的姐姐王铁兰。在王铁山的成长过程中,姐姐为他付出了太多太多。那时候,家里穷得叮当响,父母常年在外打工。王铁兰不得不辍学在家,照顾年幼的弟弟。

"铁山,你一定要好好读书,将来考上大学,光宗耀祖。"年轻时的王铁兰经常这样鼓励弟弟。为了让弟弟能安心学习,她不仅承担了家里的大部分家务,还常常省吃俭用,把仅有的零花钱都攒下来给弟弟买学习用品。

然而,计划赶不上变化。1969年,18岁的王铁山响应国家号召,毅然参军入伍。当时,王铁兰虽然不舍,但还是支持弟弟的决定。

"姐,你放心吧,我一定会好好干,不辜负你和爸妈的期望。"临行前,王铁山信誓旦旦地对姐姐说。

王铁兰含着泪点点头:"我相信你,铁山。你一定要保重身体,有什么困难就写信回来。"

就这样,年轻的王铁山踏上了军旅生涯。在部队里,他表现出色,很快就得到了上级的赏识。1979年,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王铁山英勇作战,立下了赫赫战功。战后,他被提拔为干部,开始了自己的军旅生涯。

在云南的军旅生活中,王铁山遇到了一位改变他命运的人——老班长张国强。张国强是王铁山的老乡,在部队里比王铁山早几年入伍。正是在张国强的指导和帮助下,王铁山才能够迅速适应军营生活,并在短时间内脱颖而出。

"小王啊,当兵要有血性,做人要讲原则。"张国强经常这样教导王铁山。这句话深深地印在了王铁山的脑海里,成为他日后为人处世的准则。

然而,这个看似正面的教导,在王铁山的人生后期却成为了一把双刃剑。随着军衔的提升,王铁山越来越重视原则,甚至到了固执的地步。他的处事方式变得越来越生硬,对待家人和亲戚的态度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一次,王铁山的外甥——也就是他姐姐王铁兰的儿子张大伟来探望他。当时正值暑假,十几岁的张大伟兴高采烈地跑到舅舅家。

"舅舅,我来看您了!"张大伟笑嘻嘻地说。

王铁山却板着脸说:"来就来吧,怎么不提前打个招呼?军人有时间观念,做事要有计划性。"

这番话顿时让张大伟兴致全无。从那以后,他再也不愿意来舅舅家了。

类似的情况在王铁山的家庭中屡见不鲜。他的弟弟王铁军想要做生意,来找他借钱。

"大哥,我看准了一个项目,就差启动资金了。你能不能借我点钱?"王铁军满怀希望地问道。

王铁山却冷冷地回答:"我的钱是国家给的,不能用于个人投资。你要做生意,自己想办法筹钱。"

王铁军感到很吃惊并且对他的话非常生气,怒吼道:"不借就不借,哪来这么多理由,有必要扯到国家吗?真无语。"

王铁山对他的话无动于衷,将不借钱的原则贯彻到底,始终坚持自己所谓的原则。

这番对话无疑给兄弟俩的关系蒙上了一层阴影。

更让亲戚们寒心的是,王铁山的小妹王铁芳的女儿刚刚大学毕业,想找一份稳定的工作。王铁芳鼓起勇气,来找哥哥帮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哥,小琳刚毕业,能不能帮她介绍个工作?"王铁芳小心翼翼地问道。王铁山的回答却让妹妹失望透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