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国务院以“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为主题,进行第九次专题学习。国务院总理李强在主持学习时强调,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是一项全局性、长期性的重大战略。1999年,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达到联合国老龄化社会标准,引发全社会广泛关注。老龄化问题被社会经济视为重大挑战,人们开始担忧年轻一代的负担加重,并思考老龄化人口能否继续创造价值。但随着养老经济格局的变化和社会认知的深化,人们开始重新审视养老的意义。老年人持有的资源和资金使养老产业成为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康养产业应运而生,这一转变标志着社会以乐观心态看待这一新兴市场,从被动“养老”到积极“康养”,康养产业有望成为推动未来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康养产业:变老龄化压力为发展动力
北京一对老夫妻退休后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把位于市中心的房子卖掉,用这些钱去环游世界各地。他们坐着游轮,在欧美等地游历,十年光阴,不亦乐乎。当被问到今后的打算时,他们笑着说:“等我们实在走不动了,还能去养老院,我们的退休金足够支付一切费用。”这样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老年人生活新的可能性,许多处于“黄金养老期”(60至70岁)和“白银养老期”(70至80岁)的老年人不再拘泥于传统模式,而是追求更丰富多元的人生体验。也让我们发觉,康养产业发展的过程中有两大主力已逐渐显现。
第一大主力是传统行业,主要包括地产、保险业和大型国有企业,例如泰康人寿、新华人寿等公司,其拥有的长期投资能力,能够支撑养老社区这样需要大量前期投入且回收周期较长的项目。它们为老年人提供稳定可靠的养老保障服务,也为整个行业带来了更高的标准和服务质量。第二大主力则是近年来迅速崛起的互联网资源,它涉及旅游养老、老年康养、候鸟旅居等多种服务形式,已然成为康养产业的一片蓝海,普通人也可以站在康养风口上抓住商机,为老年人提供更多的服务选择。例如,成立于2020年的“海燕旅居家园”,以大理为基地,辐射昆明、西双版纳、腾冲、丽江等地,打破传统养老模式,以优越的地理位置、适宜的气候温度为优势,专注于为老年人提供更多生活乐趣和可能性的养老旅居服务。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康养产业让国民的健康与养老问题得到了有效的解决,“老有所乐、身体健康”是康养产业为人们做出的最大贡献,同时,也积极推动着各行业的发展,丰富消费市场,将人口老龄化难题转为经济发展新动力。
三大支柱力量为康养市场保驾护航
除了两大主力外,一些支柱力量同样不容小觑。首先是社区服务发挥作用,不仅可以满足老人“居家养老”的愿望,还可以让老人在社区养老机构享受到延伸性服务。在一些智慧社区更是可以借助新一代信息技术,以智能硬件为依托,整合社区康养资源,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心灵抚慰、突发事件救助等全方位的养老服务。其次是助老家庭,这类模式常见于江浙一带,通常由一些在劳动力市场上竞争力不强的中老年人经营,利用居住地为老人提供日间照料,这种模式费用较低,也有利于老人与家人保持联系。第三是个人力量,无论是年轻人还是中年人,都可以借助互联网资源在康养产业内发展,且不受文化水平或竞争力方面的过多限制。康养产业从业者刘老美,虽然没有系统的学习经历,但以其丰富的经验和独到的见解,在抖音分享了她在康养产业中旅居、养老、民宿等方面的深耕历程,赢得了40多万粉丝的喜爱,也为老年人们扩宽了新的康养视野。
目前,社区服务、助老家庭、个人力量这三大支柱力量虽未形成完整规模,但均有其独特的服务方向,巨大的康养市场也将会为其提供无限的机会与可能性。
对于人口老龄化,我们既不能掉以轻心,也不必谈之色变,要客观辩证看待老龄化发展新形势,重视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挑战,也要看到老龄化背后蕴藏着的新发展机遇,老龄人口也是宝贵的资源。努力发展康养产业,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现象、将应对人口老龄化与促进经济发展相结合,推动高质量发展,既利当前又惠长远。(本文作者:三亚学院教授曲文勇、黑龙江大学研究生姜薇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