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州市民王先生购买“五花大绑蟹”的遭遇引发热议:60元两只螃蟹,蟹绳竟重达二两六,相当于花了20元买绳子。无独有偶,网友纷纷表示在购买海鲜时也遇到过类似情况,被“天价”包装、捆绑物“套路”。
表面上看,消费者对几块钱的绳子斤斤计较似乎有些“小题大做”。实则揭示了消费领域普遍存在的“隐形成本”问题。消费者在为商品明码标价的价格买单的同时,往往忽略了那些隐藏在背后的额外成本,比如过度包装、捆绑物重量等等。这些成本看似微不足道,但积少成多,最终损害的还是消费者的利益。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部分商家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不惜以牺牲消费者利益为代价,在“看不见的地方”动起了歪脑筋。用粗绳代替细绳,用吸水材料增加重量,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操作,却实实在在地侵蚀着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尽管相关部门对类似事件的处理越来越及时,但“事后监管”的模式始终滞后于商家的“花式套路”。如何建立健全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的监管机制,从源头上杜绝此类现象的发生,是摆在监管部门面前的一道难题。
面对“绑绳重量”等问题,很多消费者选择忍气吞声,这在一定程度上也纵容了商家的违规行为。只有当消费者勇于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时,才能倒逼商家诚信经营,构建更加公平合理的市场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