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近日的地质活动比较活跃,9月14~18日的4天时间内连发了两次地震,体现出郯庐地震带南部地区的地质活动新动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中国地震台网速报的消息:今年9月18日20时08分,安徽合肥市肥东县(北纬31.98度,东经117.60度)发生了4.7级地震,震源深度12公里。从地震的能量释放上来说,4.7级地震大约相当于200吨TNT炸药爆炸产生的能量,作用于地层上后产生的振动不容小觑,所以合肥市及其附近地区的人们均感觉震感比较强烈,甚至远在南京和杭州的朋友都感受到了明显的震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地的人们都知道,四天之前的9月14日,该县还曾发生过3.9级地震,相当于15吨TNT炸药爆炸产生的能量,其震中坐标为北纬31.99度,东经117.62度,震源深度10千米,由于震级较小,合肥市一带感知到的人不是很多。

而根据安徽省地震局发布的消息,截至09月19日7时,仪器记录到安徽肥东M4.7级地震的余震42次,最大余震为9月18日20时58分M2.5级地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安徽合肥肥东县位于郯庐断裂带。‌郯庐断裂带是中国东部一条深大断裂带,南起湖北武穴地区,向北经安徽、江苏、山东,跨越渤海,经东北三省,进入俄罗斯境内。在中国境内长达2400多公里。自公元1400年以来,该断裂带两边各100公里范围内共发生6级以上地震17次,其中最大一次为1668年(清康熙7年)山东郯城—莒县间发生的8.5级地震,是有史以来我国东部地区记录到的级别最大的地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也正是因为郯庐地震带的存在,合肥市这两次地震很值得注意和研究。近年来,虽然郯庐地震带整体地震活动相对平稳,但局部地区的活跃性却时有发生,给周边居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影响。此次合肥辖区内的连续地震,也正说明该地震带的活跃性增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么,这两次地震与郯庐地震带之间究竟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它们又预示着郯庐地震带南部地区的活跃情况将会如何呢?

首先,从地震学的角度来看,这两次地震的发生并非偶然。地震是地球内部应力积累到一定程度后的自然释放现象,而郯庐地震带正处于地壳板块活动的交界地带,地壳运动相对频繁,因此地震活动的发生也具有一定的必然性。肥东县所处的位置恰好是郯庐地震带的一个重要段落,其地质构造复杂,地壳应力容易集中,从而成为地震的易发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次,这两次地震的连续发生,可能意味着郯庐地震带南部地区正处于一个应力调整的阶段。地震学家普遍认为,地震活动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和群发性,即在一次较大地震发生后,往往会伴随着一系列余震或群发性小震。肥东县连续发生的这两次地震,可能正是郯庐地震带南部地区应力调整的表现,预示着该地区地壳运动正趋于活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这两次地震引发了人们对郯庐地震带活跃性的担忧,但并不意味着该地区将会立即发生更大规模的地震。地震预测是一个世界性的科学难题,目前尚无法准确预测地震的具体时间和地点。因此,公众在面对地震活动时,应保持冷静,不要过分惊慌,同时做好必要的防震减灾准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外,地震活动的活跃性也并不意味着必然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随着科技的进步和防震减灾意识的提高,人们已经能够更有效地应对地震带来的挑战。通过加强地震监测、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公众防震减灾意识等措施,我们可以最大程度地减轻地震带来的损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专家认为这两次地震可能预示着郯庐地震带南部地区正变得活跃,但并不意味着将会立即发生更大规模的地震。地震向来极难预测,即便一条地震带出现小级别地震,也不意味着就会发生大级别地震。所以在9月18日22时30分,安徽省地震局和安徽省应急管理厅联合召开肥东4.7级地震新闻发布会,认为原震区近日发生5级以上地震可能性不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消息来源:《潇湘晨报》9月18日报道《安徽肥东发生4.7级地震,四天前曾发生地震,网友:南京、杭州震感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