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一场司法救助背后的爱心接力

“谢谢你们!司法救助金、低保金、残疾保障金都领到了。”近日,领到司法救助金后,李某的家人电话联系了宜良县人民检察院控告申诉部门工作人员表示感谢。这感谢的背后,有一个检察机关帮助李某解忧解困的爱心接力故事。

李某系3个孩子的母亲,自幼智力障碍、行为能力受限。其丈夫意外溺水后,又因呛水声带严重受损,导致语言障碍。

今年6月,宜良县人民检察院检察官在审查起诉一起刑事案件过程中发现,作为该案被害人的李某可能符合司法救助条件,遂向院控申部门移送了相关线索。

控申部门在对线索进行研判分析、调查核实的基础上,认为李某的情况符合司法救助条件,并及时与李某及其丈夫联系进行了反馈,向其宣传国家司法救助政策,告知其可以向检察机关申请国家司法救助。

考虑到李某的情况,检察官携带办公设备主动上门服务,现场为其备齐司法救助申请材料。最终,为其争取到1万元司法救助金。

为进一步强化司法救助合力,控申部门主动与社区工作人员联系核实发现,李某家庭成员均没有享受低保,李某夫妇二人也没有评定过残疾等级。为此,检察官主动联系县残联、县民政局、县妇联,并向3家单位移送《社会救助帮扶线索移送函》。

3家单位接到线索移送函后高度重视,经多方共同努力,县残联为李某夫妇办理了残疾人等级评定;县民政局在对其家庭经济状况进行评估后,将李某夫妇及三个孩子纳入了最低生活保障;县妇联将李某的孩子列为“爱心妈妈”志愿者重点关爱的对象。同时,宜良县人民检察院参与“爱心妈妈”项目的志愿者表示,将针对李某一家的情况,制定专属方案,通过定期开展家访、“家庭法治医生”问诊、心理疏导等,确保做实司法救助的“后半篇文章”。

近年来,宜良县人民检察院依托与县民政、人社、妇联、残联等8个部门签订的《关于建立国家司法救助与社会救助工作衔接机制的实施意见》,从落实线索移送、职责职能、建立联席会议、救助衔接等方面整合救助资源,构建了由检察机关牵头、协调多元救助主体、综合采取多种救助措施的“1+N”救助格局。同时,宜良县人民检察院积极建立回访工作机制,通过定期开展回访被救助人,及时掌握被救助对象的生活、学习、就业等状况,确保救助取得实效。

“我们既要确保救助‘不迟到’,又要确保救助有质效。”今年以来,宜良县人民检察院办理司法救助案件12件,为12个困境家庭发放司法救助金。同时,依托与县民政局、县妇联等8家社会救助单位建立的国家司法救助与社会救助工作衔接机制,先后向县民政局、县妇联、县残联移送社会救助帮扶线索9件,最大限度让处在困境中的受害家庭得到全方位的关爱,有效促进社会和谐安宁。

卯丽华

(云南法治网)